这个夏天,《大宋少年志》是令人意外的。
本以为貌似常见的题材却是暑期档的王者,匹配的是一路飘升的评分,不容忽视的热度以及出色的口碑。
虽然马上收官,但《大宋少年志》的评分飙升继续,仅仅两天之内再度从8分提到了8.1。
无论从热度还是口碑上,该剧都称得上暑期档的佼佼者一枚了。
古代背景剧是国剧市场上的常见类型,甚至一度被诟病为泛滥成灾,套路化、庸俗化、虚假化皆是该题材的常见雷区,所以要将此题材做出新意、做出口碑绝非易事。
《大宋少年志》之所以获得肯定,一在突破,二在坚守,不仅突破一些创作、制作上的行业瓶颈,同时在作品精神内核的呈现、题材价值的探索上,又有着创作者应有的坚守。
01
突破故事窠臼
以少年气感染受众
古代背景剧之所以被观众审美疲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多重元素的重复使用:宫斗、权斗、玄幻、大女主等层出不穷,观众已逐渐爱无能。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此时冲出视线的《大宋少年志》可谓向市场发射了一些信号,古代题材急需什么创新?还有什么打法?在这部暑期档热门剧中皆可窥见一些答案。
《大宋少年志》的创作是突破性的。首先在整体元素上,该剧将悬疑探案、青春励志与轻喜剧风格融为一体。悬疑探案是一种故事性强、利于打造剧情节奏的题材类型,也是十分考验编剧功底的一种类型。《大宋少年志》即是靠着节节反转、全程高能、全剧人物智商在线的突出剧情优势,将悬疑探案的主线展现的淋漓尽致,收割了大量自来水观众。
《大宋少年志》的探案桥段秉承着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巧妙铺垫的特点,很好地控制着剧情节奏。例如:牢城营单元中,剧情先以王宽等人做先头部队失踪为谜团展开,再以元仲辛与赵简的视角层层揭开谜底,中间出现的传道尊师、山鬼疑云等逐层被解密的情节,皆与最初铺垫的细节对应。
反转亦是该剧的一大特色,观众以“永远猜不到编剧下一秒的脑洞”来形容该剧的观感,剧中的故事走向、人物身份立场,皆不是国产剧的套路化产物,编剧通过复杂的人物背景、多面的人物立场、多角度的故事发展,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纷繁精彩的故事。这样出色的剧情节奏与情节体验,自然能够抓住观众眼球。
另外,《大宋少年志》的人物塑造也一直被人称赞,鲜明+立体的特点使剧中不少人物不断圈粉,六位少年脾性各异,曾有网友用“元仲辛像道,王宽像儒,赵简像法”来形容三位主演,儒、道、法的形容精准地提炼出了各个人物的特点,也表明该剧在人物塑造上狠抓差异化、力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做法。
看过该剧的人至少都会记住两三个鲜明人物,而且刨去主角不说,剧中的大量配角也塑造得当,比如爱吃蜜饯、智商超群、与主角们势均力敌的反派韩断章,他与少年们之间的较量,用高手过招、神仙打架来形容都不为过,而能把配角都塑造得如此立体、精彩,才应该是国产剧追求的标准。
而在风格上,该剧又兼有悬疑、青春与喜剧共融的气质,《大宋少年志》虽然以探案为主线,但通篇充满风华正茂的少年气,少年们为友谊、信仰、家国而战的精神感染力十足,同时他们之间的相处又极具轻松诙谐的轻喜剧感,可谓高能、励志、有趣,观感十分下饭。
最后,该剧将悬疑探案的大主题置于宋朝背景下,也是一个十分讨巧的做法,结合宋、辽、夏三国纷争的历史背景,这种设置一方面对剧情的趣味性是一种双重加持,一方面北宋外患丛生的国家状况,对于展现大宋少年的家国大义、信仰情怀都是良好的背景。
总体看来,《大宋少年志》剧本扎实、风格出众,又兼具情怀激励作用,被观众所喜爱在情理之中。
02
突破流量迷思
以契合度收获眼球
迷信流量是国内影视行业近些年的另一通病,很大一部分国产剧在演员阵容上经常有此特点“以大流量作为主演,辅以诸多老戏骨搭戏”,以此达到用流量保证收视,再用老戏骨宣传演技的目的。然而几番操作下来,观众也已明白戏骨加持早已不再是好剧的评判标准。
《大宋少年志》的演员阵容同样是突破性的,六位挑大梁的少年虽为年轻演员,但并无传统意义上的大流量演员,甚至不乏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在配角选择上,也没有祭出大量名戏骨搞形象撑场面,可以说,演技好+形象契合,是该剧演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摒弃流量思维之外,《大宋少年志》也注重演员团体的合作互补,以六位少年主演为例,单独看每一个人,难免会有演技稚嫩之感,但六位少年的组合搭配,却形成了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令人眼前一亮。
《大宋少年志》中,张新成饰演的元仲辛是少年团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个角色设置层次丰富、完成难度更高的人物。元仲辛一方面具有古灵精怪、活泼外放的性格,一方面有着亦正亦邪的气质与难以捉摸的内心,这就需要演员不光得用收放自如的演技来展现人物外在,同时也需细腻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变化。而从结果来看,张新成的表现是完全收获认可的。
周雨彤在剧中饰演赵简,从外形契合度看,周雨彤五官俊秀,颇有英气之相,十分贴合赵简气质冷傲、身手不凡的人设。而在表演上,周雨彤也抓住了角色稳、冷、慧的特点,表现令人惊喜。
另外,演员王佑硕将外表端方雅正、内里智慧诙谐的王宽,演绎得十分到位,令人过目不忘。禾浩辰饰演的韦衙内凭借纨绔跋扈、可爱讲义气成为搞笑担当,一时圈粉无数。郑伟饰演的耿直简单、武力超群的薛映,让人对这个傻傻呆萌的男孩心生怜爱。苏晓彤饰演的小景可谓是最不令人反感的“傻白甜”,她眼底纯净、善良努力、真实无心机,在剧中担负着美好、治愈的作用。可以说,《大宋少年志》全线年轻演员的表现都十分合格,乃至惊喜。
以少年诠释少年角色,在外形、气质、心态上都能达到完美契合,加上剧方对演技的要求,两者结合才会真正成就角色,所以我们看到《大宋少年志》整体的角色是立住的。而片方摒弃流量,给与年轻演员培养机会的做法,让演员发掘出了自身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反哺作品的成功,可谓作品与演员的一次相互成就。
最后包括配角,演技+契合度也是选角标准,外表亲和、城府深沉的陆观年,霸气十足的韦太尉,鲜明多面的丁二,老实耿直的田虎,无论是配角还是昙花一现的龙套,该剧的选角都做到了为角色服务。
03
坚守题材本味
以正能量穿透通感
《大宋少年志》中的精神与情感是具有延续性的,这也是该剧引发追看与肯定的原因之一。古代题材剧一直独得中国观众偏爱,在于特定的历史朝代、特别的文化背景、蕴含时代特色的文明与思想,能引发观众对过往时代浓重的好奇与亲切感。而本质上,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才是观众追剧的根本,而这种延续中,来自民族的哲学思考、精神财富其实是深深吸引着观众的。
以《大宋少年志》为例,该剧将少年的热血、奋斗、友谊寄托在一份保卫家国的事业上。宋代的特殊背景造就了不稳定、分裂的时局,人们对家国的热爱在此刻会有更深刻的体现。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包括贩夫走卒在内的普通人,无意中表现出对家国统一、对背叛大宋行径的深恶痛绝,令人感触良多。
而身为主演的几位少年,他们为了铲除外敌入侵势力、保卫大宋参加秘阁事业,时刻防止国家被侵害、分裂,为大宋贡献着青春与热血,剧中王宽的一句“有幸报国,不负少年”被观众评价为“好燃!热泪盈眶!”可见这样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如此青春激昂的方式来展现,给当代青年带来的冲击力也是巨大的。
该剧其实全面渗透着这种深沉亲切的家国情怀,韦太尉与陈工选择自我牺牲,元伯鳍为国血战全军覆没等,种种情节都在铺设这种大义情感,引发当代观众的通感。
家国大义虽燃,信仰传承也从未逊色。中国文化所形成的诸多为人处世原则,至今都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大宋少年志》中对忠、孝、节、义诸多品质都有着全面描写,少年们面对家国的忠,面对家人的孝悌,面对朋友的义,皆击中当代观众的“暖点”与“燃点”,形成一种强烈的正能量价值观传导。
破弊病,守本味,依靠此两点,《大宋少年志》不仅讲好了故事,又传递了符合当下价值观的精神主旨。拥有突破精神的作品不多,愿未来,国剧可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