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向来是名利交织的璀璨星河,有人如流星般转瞬即逝,有人则如恒星般光芒万丈。而于正,这位手握流量密码的金牌推手,便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星匠,在自己的造星工厂里,将一批又一批的璞玉打磨成耀眼明星。
最近,于正的星光工厂再度开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孙寈惠,带着几分神秘,裹挟着话题热度,踏入了大众的视野。一段英姿飒爽的骑马视频,配以于正精心撰写的“引荐词”:“寈”是头戴皇冠,青云直上,“惠”是兰心蕙质,美好寓意跃然纸上,于式营销再度上演。
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对于这位顶着“玛丽苏”名字的新人,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名字土气,毫无记忆点”、“颜值平平,缺乏辨识度”,更有甚者直言“于正的审美一如既往的‘一言难尽’”。
无独有偶,于正力捧的男演员王星越,也没能逃过网友们的“火眼金睛”。尽管手握多部待播剧,但王星越的演技却频频遭到质疑。从《墨雨云间》的“提名即翻车”,到与吴谨言的“捆绑式”炒CP,王星越似乎一直在复制前辈们的“成名之路”。
可惜,观众早已不是当年“好糊弄”的观众,没有过硬的实力,仅凭炒作和营销,终究难以服众。
事实上,纵观于正和他的欢娱影视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便不难发现,他一直在不断地推出新人,从陈晓、赵丽颖,到白鹿、许凯,于正似乎总能准确地抓住观众的喜好,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流量明星。
随着娱乐圈的更新迭代,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地变化,曾经的“流量密码”,如今还能否行得通?于正的“造星”神话,还能延续多久?这一次的新人“豪赌”,或许将成为他星途上的重要分水岭。
不可否认,于正深谙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新人想要出头,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推手”,而于正,无疑是最懂得如何打造“流量”的那个人。他深谙观众心理,懂得如何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将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推上流量的巅峰。
流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你迅速跌落神坛,而于正旗下的艺人,似乎都难以逃脱“流量”的魔咒。“于正的剧,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好看是好看,但是没有灵魂”,有网友一语道破了于正剧的弊端。
从《宫锁心玉》到《延禧攻略》,于正的剧总能掀起一阵追剧热潮,但剧集本身却缺乏深度和内涵,观众看过之后,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于正旗下的艺人,也大多是“吃流量红利”的类型,他们凭借着于正剧的热度,迅速积累了人气,但演技却始终停留在原地,陷入了一种程式化的表演模式。
“白鹿的演技,就是瞪眼、噘嘴、皱眉,三板斧走天下”,“许凯的演技,就是面瘫,演什么都一个表情”,网友们的评价虽然犀利,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于正旗下艺人的“通病”:演技缺乏层次感,角色塑造单一。
而这,或许也是于正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他过于注重流量和热度,却忽略了对演员演技的打磨。“于正就像是一个商人,他只关心自己的商品能不能卖出去,至于商品的质量如何,他并不关心”,有网友这样评价道。
诚然,于正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一部剧的热度往往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更短。为了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于正只能不断地推出新人,不断地制造话题,以维持自己的热度和影响力。
而对于那些被他捧红的艺人来说,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流量的裹挟下,他们只能不断地接戏、炒作,以维持自己的热度,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打磨演技。“娱乐圈就是一个名利场,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奔波,谁还会真心实意地去提升自己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或许,这就是娱乐圈的残酷现实,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于正,只是这其中最“清醒”的那一个。他深知娱乐圈的游戏规则,也懂得如何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至于那些被他捧红的艺人,他们的未来究竟如何,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而对于那些怀揣着梦想,想要进入娱乐圈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在这个名利场中,保持初心,坚守梦想。毕竟,流量只是一时的,而实力,才是永恒的。
“希望于正能够多花些心思,去培养一些真正有实力的演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流量和热度”,一位网友这样写道。这或许也是很多观众的心声,毕竟,观众最终希望看到的,还是那些能够带给他们感动和共鸣的好作品,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流量明星。
而于正,这位掌控流量密码的星光推手,能否打破“流量”的魔咒,打造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