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理念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二
TUhjnbcbe - 2022/6/14 0:10:00

编者按:

上周与您分享了学诚法师年在《法音》杂志发表的文章——《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的第一节。法师谈到,要用佛法指导我们的修学,指导我们生命的努力方向,首先对自己就要有最基本、最正确的认识。

本周刊载文章《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第二节。法师谈到,得到人身很不容易,更何况我们得到的是暇满人身,能够听闻佛法、亲近三宝,并且能够通过我们的身体修行用功、承载佛法,是更加的稀有难得,更加的可贵。

学诚法师

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

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地狱、饿*、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六道轮回,人只是六道中的一道——人道。人是什么呢?我们出门看到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青年人、病人、死人等等,其实那个是根据人的肉身来判断的。比如一个人活了七十年、八十年,你可以看到人体的衰老,就是一个老人;看到一个五岁、六岁的人,皮肤细嫩,正在长身体,就是一个小孩。这些都是根据肉身的特点来判断的。

也就是说,你真正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身体,我们很容易把人的身体当成“人”,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我”,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认识上面的错误、执著,如《瑜伽师地论》说:“于粗重身随眼见为缘计我及我所,由此妄谓我见等,我食、我为、我染净。若如实知如是者,乃能永断粗重身,得无染净、无戏论,无为依止、无加行。”

佛法里面对“人”是怎么定义的呢?

梵语“补特伽罗”,翻译成汉语叫做“人”,也译为“数取趣”。《瑜伽师地论》说:“补特伽罗者,谓能数数往取诸趣,无厌足故。”“数”就是常常,“取”就是执著烦恼,“趣”就是六趣,因为我们有烦恼的缘故,所以常常在六道当中轮回,这就是佛法对“人”所作的定义。

也就是说,人本身具有烦恼,从而造作种种业,必定会在生死当中轮回,这是人的特点。我们不想在六道里面轮回,就要解决烦恼与业的问题,解决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有三支,不然我们肯定不能超越轮回的规律。

我们如何来认识人生?

如何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

如何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大智度论》说:“当知人身难得,佛世难值,好时易过。”人身原本就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非常容易失去的。

《梵网经》讲:“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大智度论》说:“以十善福贸得人身,人身多苦少乐,寿尽多堕恶趣中。”

又说:“一堕诸难,永不可治。若堕地狱,烧炙屠割,何可教化?若堕畜生,共相残害,亦不可化。若堕饿*,饥渴热恼,亦不可化。若生长寿天,千万佛过,著禅定味故,皆不觉知。如安息国、诸边地生者,皆是人身,愚不可教化。虽生中国,或六情不具,或四肢不完,或盲聋喑哑,或不识义理;或时六情具足、诸根通利而深著邪见,言无罪福,不可教化。是故为说好时易过,堕诸难中不可得度。”

就是说我们要得到人的身体,成为一个人,这种机会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失去人身,又是很容易的,六十年、七十年,我们的人身就失去了。如果不断恶修善、不修行、不用功的话,一生一世造作了很多罪业,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得人身了!

得到人身很不容易,更何况我们得到的是暇满人身,能够听闻佛法、亲近三宝,并且能够通过我们的身体修行用功、承载佛法,是更加的稀有难得,更加的可贵。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觉得我的时间还很多,就会觉得我活得很苦很累,感觉不到活在人世有什么意思,容易自暴自弃,把大好的时间大把大把白白浪费掉。

《大般涅槃经》说:“人身难得如优昙花,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花,我今已值;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令住恶法?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

《大智度论》说:“我既得人身识别好丑,当求甘露不死之法,如说:六情身完具,智鉴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禽兽亦皆知,欲乐以自恣,而不知方便,为道修善事。既已得人身,而但自放恣,不知修善行,与彼亦何异?三恶道众生,不得修道业,已得此人身,当勉自益利!”

以上内容为《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

原载于《法音》年第4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念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