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天妒英才他的诗奇情异彩,笔补造化,可惜
TUhjnbcbe - 2022/9/26 22:20:00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2/5972953.html

中唐诗人李贺,才高命短,犹如一颗闪光的流星,一株绚烂的昙花,转瞬即逝。但他的才华,他的芬芳却千年犹存,因其诗中非凡的创造力,奇特的想象力,给人的印象太深刻太强烈,人们赞叹惊服之余,无以名之,故而称赞他为“*才”、“诗*”。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才之说。甚至毛主席都对陈毅元帅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县”人,出生于年。李贺的远祖李亮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被封为郑王,但可惜,李贺虽是唐宗室后裔,但却不是嫡系,并且家道早已衰微,他的父亲也只是个边塞小官。故而他幼年生活十分贫寒,与一般的百姓无异。

望族的虚名和贫困的生活环境,一方面使李贺性格倔强,孤独高傲,另一方面也铸就了他敏锐,细腻,多愁善感等天才诗人的先天素质。李贺幼时就绝顶聪明,读书写字速度极快。七岁所作诗篇已小有名气,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音韵和谐,十多岁时所写的几十首乐府诗,便深受人们喜爱,被歌伎们广为传唱。

李贺十八岁时,来到了东都洛阳,拿着自己的诗篇去拜见韩愈。当日韩愈因为有些疲乏,正欲宽衣休息,门人呈上李贺的诗作,韩愈本无心细看,随便扫了一眼,第一篇《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映入眼帘,韩愈大吃一惊,脱口赞道:“好诗!”随即整理好衣带,命门人邀请李贺入见。从此由于韩愈的举荐延誉,李贺在京城渐渐为人知晓。

元和5年(年),李贺参加河南府试,顺利通过。于是他满怀信心地准备参加次年在京城的全国会试。但当第二年李贺刚跨进长安城门,就传来一个恼人的消息:礼部有人告他,说他父名李晋肃之“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应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李贺听后心中大惊。封建时代有避讳君王尊长的名字一说,而唐代尤重家讳,如若犯忌便被视为大逆不道。这事对李贺无疑是晴天霹雳。虽然后来韩愈为李贺辩护写下名篇《讳辩》,但在当时强大的舆论面前却是微不足道。最终李贺满腔的热望化作了一怀苦涩。李贺知道这是世俗的谬见和一帮嫉贤妒能的小人造成的,于是愤然离京。从此怨愤无聊,郁郁不得志成了他一生的心结。

之后不只是韩愈举荐还是祖先恩荫,李贺得了一个奉礼郎的从九品的小官官位,乃是一个受人驱遣的卑微工作,李贺虽然不满,但生计无着,工作也不忙碌,便接下了。在此期间,他经常来往于昌谷和长安之间,耳闻目睹了诸多关于藩镇跋扈,官僚贵族的贪腐与暴虐,底层百姓的困苦,这一切都叫他忧虑,激愤,也写出了一首首悲怆,愤慨,凄凉的诗歌。

元和八年,李贺不得不辞去了官位,他本身就多病羸弱,再加上长期不得志和对国家百姓的忧虑,以及生活的拮据困苦,使他病情加重,无奈返乡。到了元和11年时,李贺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便与世长辞。他的英年早逝,令世人扼腕,甚至传出了他死后成仙的传说。

李贺的诗作现存首,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这让我们得以领略到他奇崛幽峭,典雅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也让我们从诗中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统治阶级的各种暴行的无情揭露和对底层百姓困苦的不忍。李贺也从此成了“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丰富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对后世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妒英才他的诗奇情异彩,笔补造化,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