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爱情,如前夜的昙花,总让人觉得美好。幽昙吐蕊,留梦三更。但事情就怕认真,看完正面再看侧面,往往很多故事就变了模样。
沈从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娶到了女神张兆和,一年之后就婚变;杨绛说她和钱钟书的爱情从无瑕疵,然而《围城》中钱钟书的吐槽,却全是对婚姻的抱怨;
林徽因和梁思成金童玉女羡煞旁人,但林徽因尸骨未寒,梁思成的爱情,就全落到了林洙身上;鲁迅和许广平郎才女貌,蜜里调油,只不过夜深人静时,不知他有没有想起过长夜里痛哭的朱安?
真正美好的爱情,到底长什么样呢?
倒不妨看看抗日英雄戴安澜和他的妻子王荷馨。
年2月,率领中国远征*进入缅甸抗击日本、援助英国的戴安澜,在东瓜遭遇了人生的最大考验。由于英国盟*方面突然单方面撤走,孤*作战、后援困难的中国*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在此绝境下,戴安澜决定以死报国,他向全师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虽战至一兵一卒,必死守东瓜。”
同时,他也给自己心心念念的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即可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又我去岁所经过之事,实太对不起你,望你原谅。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大意便是:为国而死,是我的光荣,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过多思念我,没能照顾好你们,是我的错,咱们的儿子聪明能干,以后一定能有大成就,就交给你了。
家国为念,纸短情长。
写完这封家书后,对家人未来不放心的戴安澜将*,又向亲朋挚友写了一封托孤信:
“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
言之切切,诸般不舍。那么他的妻子王荷馨,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女性,能让他如此心心念念,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放不下呢?
爱情便是我不嫌弃你,你不讨厌我
人永远难以对别人感同身受,我们不知道王荷馨的妻子读到丈夫的遗书时,是什么感受,但能让戴安澜将*心心念念,并始终觉得对不起的,一定也是个伟大的女性。
但王荷馨的出身,却极其平凡,她不出生在诗礼簪缨的书香门第,也不是纸醉金迷的民国名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
她和戴安澜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可谓两小无猜,双方父母见二人关系如此亲密,似是前生的姻缘,就早早给他们定下了娃娃亲事。
但是后来,两人的命运之线不再平行,王荷馨还是那个穷苦的、裹着小脚的、甚至没有名字的农家姑娘,戴安澜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分,进入*埔*校,随后,他更是凭借北伐战争中出色的表现,平步青云,连升为排长、连长,成为国民*的明日之星。
一个是普通不过的传统农家女子,一个是前景大好的国家未来栋梁,命运似乎和二人开了一个玩笑,曾经的玩伴,如今已经门不当户不对。
但是戴安澜并没有和周树人先生一样,追求新式爱情,追求有知识、思想解放、漂亮的新式女性,而是将王荷馨迎回家中,结为夫妇。
没关系,名字可以改,也可以重新起。
由于立志安国安民、力挽狂澜、振兴中华,他将自己的名字,从“戴炳阳”改成了“戴安澜”。为了让妻子成为新式女性,他给她起名叫“荷心”——荷花是美的,但荷花芯是苦的,苦尽才能甘来。后来二人有了孩子,经过商议,她的名字又改为“荷馨”——二人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晶,苦尽甘来了。
没关系,不识字可以学。
只要一有时间,戴安澜就会教自己的妻子认字、读书写字。为了能在思想上跟上丈夫的步伐,王荷馨也在伺候父母之余,刻苦学习,二人结婚一年后,王荷馨就已经能读书看报了。生了孩子之后,已经能给戴安澜回信了,后来孩子长大,她更是有了自己的名言警句,来教育后代。
戴安澜是一个十分喜欢读书和学习的人,他不仅坚持每天写日记,读文学书籍,还自己苦学数学、物理学和英文,为了学好英文,甚至专门在*队搞英语比赛,找水平最高的人作为自己的老师。
戴安澜也把这种学习氛围带到了自己家中。王荷馨有没有在他带动下学习科学知识尚不可知,但他的几个子女,都极为有出息。
巴尔扎克说:“婚姻的幸福并不完全建筑在显赫的身份和财产上,却建筑在互相尊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谦逊和朴实的。”戴安澜不因身份格局上的悬殊,而失去对伴侣的人格尊重,耐心地与妻子共同成长。而王荷馨并不囿限于自身认识,不断学习进步,谦逊遇到朴实,才构建了他们幸福的婚姻。
真正的朋友,并非看他对你有多好,而是看他的坏处,能否让你忍受。真正的爱情,并不是看他(她)是否都喜欢你的青春容颜,而是彼此熟悉之后,还能互相包容对方的缺点,相看两不厌。
爱情不在久长时
国家不幸面前,个人的幸福,似乎总是微乎其微。
戴安澜和王荷馨最喜欢的两句话,一句是“人穷志不穷”,另一句则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在国家危亡之际,决心“力挽狂澜”的戴安澜,绝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先后参加过著名的古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之战、长沙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更在昆仑关战役中,击毙日*王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年,受命率第师开赴缅甸协同英*作战。
可以说,戴安澜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国家,留在了战场,尤其是远赴缅甸后,更是和王荷馨云水相隔,天各一方,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极其有限。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都压在了王荷馨身上。
王荷馨也勇敢担当起了一个伟大女性的角色,把家中照顾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在戴安澜牺牲后,她独自照顾四个孩子,并将之养育成才,每一个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儿子戴复东,复兴东方之意。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和建筑设计专家,年选为工程院院士。
女儿戴藩篱,寓意扎好篱笆,保护家园,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了共和国银质*功章。后为上海*协委员。
次子戴靖东,光靖东方之意。曾长期担任南京理工学院教授。
三子戴澄东,澄清东方之意。曾先后任江苏省委统战部的副部长、省*协港澳台侨委的副主任。
可以说,戴安澜和王荷馨的子女,堪称“虎父英母无犬子”。他们的成才,离不开王荷馨多年的苦心培养。
正因如此,戴安澜也对家人一直怀有愧疚心理,只能通过给家人写信、带小儿子到*队体验生活等方式,来进行弥补。戴安澜部驻防广西全州时,就带着大儿子戴复东在*营中体验了几个月。
根据戴复东的回忆,当时二人吃穿住、开会学习都在破庙,父子二人也没有太多话语,晚上见面,便是一起做功课、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英语、机械……
戴安澜写给家人的信中,也说道:
“……我对你们兄妹弟的想念,比你更甚呢。不过,当这个时候,只有按下私情,为国效力了。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当然是常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英雄父亲……”
写在最后
年的冬瓜保卫战,戴安澜怀着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和对家人的负罪感,写下了遗书,但在随后的战役中,却神奇逆转,给予日*沉重打击。
但随着英国盟*的不战而退,缅北局势急转而下,中国远征*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只能向中国撤退。撤退过程中,戴安澜不幸胸腹中弹,在当年牺牲去世。
戴安澜去世后,国民*府追赠戴安澜为陆*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毛泽东更是派人送去挽诗:“外辱需人御,将*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他是唯一一位获得毛主席诗悼的国*将领。周恩来、朱德等也纷纷献上挽词、挽联。
但这些身后的荣誉,都和王荷馨没有关系了。
在女儿戴藩篱的回忆中,父亲牺牲后,母亲王荷馨从早到晚只念叨着一句话:“他怎么连个梦都都没托来。”
活着的时候,两人没有太多时间说情话,死了之后,梦里依旧无处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但王荷馨并没有被生活的不幸击倒,而是将腰杆挺得更加直。戴安澜牺牲后,民国*府给了王荷馨一大笔抚恤金,王荷馨却把这笔抚恤金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夫妻俩一直奉行的“人穷志不穷”,莫过于此吧。共和国建国后,她不但积极教育子女,还主动追求上进,做过三八红旗手。
国民*败退时,曾要求王荷馨一起走,但被王荷馨拒绝:“丈夫安葬在哪,我们一家就在哪”。
年去世后,她的骨灰与戴安澜将*葬在了一起,两个人终于长长久久在一起了。
世间最好的爱情是什么?戴安澜说,是知道你的错,知道你的恶,还继续爱着你。世间最好的情话是什么,王荷馨说,是用一生来守护你。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