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垂直电商终局末日前的非自然死亡虎嗅AP
TUhjnbcbe - 2022/10/28 11:54:00

阔别已久的年前夜,曾有两条言论惊世骇俗:世界末日,和电商是骗局。

玛雅人口中的末日预言显然没有成真,而电商是骗局这一结论,也随淘宝、京东的壮大不攻自破。

但在电商这条长河中,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十年前在跟淘宝、京东争抢用户的垂直电商们,如今或关停,或转型,场内几经沉浮,几乎再无水花。

当下的人们,在短视频平台购物尝鲜,在电商平台比价拼单,面对记忆里的垂直电商,只留下一声感慨:用过,买过,爱过。

那么,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垂直电商被用户抛弃?垂直电商末日到来前,场内玩家又经历了什么?一切还要从当年那场“电商骗局论”演讲说起。

一、电商骗局

年11月,乐淘网创始人毕胜给时任《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的刘洲伟打了通电话。接通后,毕胜开口就是一句,“你大爷,你把我黑了。”

“你大爷”是毕胜的口头禅,早些年他在百度任职市场总监和总裁助理,百度上市后离开创业,经受雷*点拨,于年创办了垂直电商乐淘网。

拨通电话的一周前,毕胜刚在中欧商学院做了演讲,而这场演讲让他一个周末的功夫火遍全网。等毕胜打开微博一看,粉丝剧增好几万,全国14万网友转发

他时,他正在家里看孩子。

那场演讲,主题为“电子商务就是个骗局”,这从一个垂直电商创业者口中讲出,无异于是自打耳光。因此毕胜事先和主办方打好招呼,“不记录,不录音,不录像”,结果演讲视频还是被传到网上。

刘洲伟在电话里解释,“电商在中国(已有)15年的历史,没人敢站出来直面这件事,你说了,挺好的。”毕胜回道:“最应该说这话的不是我,而是产业里的所有人。”

乐淘网成立那两年,和毕胜一样扎进垂直电商的创业者委实不少:凡客诚品的陈年,好乐买的李树斌、鲁明,唯品会的沈亚,以及寺库的李日学,几乎都是前后脚入行。

雷*最初建议他卖玩具,自掏腰包垫资3万块不说,还拉来万美元风投。但半年后,乐淘网营业额才勉强过万,毕胜果断转型卖起鞋子。

乐淘网转型后,只用一年,日营业额便突破万,但毕胜却越发感到力不从心。3年后那场让他一夜走红的演讲中,他称听到电子商务这四个字就恶心,跟妻子念叨过入错了行。

演讲台前,毕胜直言电商是骗局,看起来风光,实则很难实现规模化盈利,劝后来者“五思而后行”。

那一年,除了做C2C生意的淘宝,电商平台家家基本都处于烧钱亏损状态,李国庆曾公开表示“当当网是赚一个花两个,京东是赚一个花四个”。

毕胜抛出乐淘成本数据:订单交付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营销成本总共在51%左右,而乐淘巅峰时期毛利也才30%,市场上几乎很难找到毛利超过50%的品类。

毕胜演讲那年,乐淘毛利已下滑到17%,市场出现七、八家做鞋的垂直电商,恶性比价下,多数都是赔本赚吆喝。“一看未来的盈利能力,二看资本能否够支撑其走到未来。如果两个都不具备,那它就是一个骗局。”

让他感到恐怖的是,各个垂直赛道涌进大批人,就连做家具的朋友也跟他说想做电商。不到一年时间,国内电商网站增加了2.5万家。

鞋类电商早已成红海,提高客单价变成伪命题,毛利被逐渐走高的成本挤没,垂直电商自然成了亏钱永远没头的骗局。

这番“电商骗局论”,让毕胜成为业内公敌。有同行在私信中破口大骂,骂他赶跑投资人,损人不利己,也有员工看完演讲,立马交了辞呈。而他坚持,“财务报表能证明一切,如果是挣钱的公司,那就没有所谓的资本的冬天。”

也有人同样用数据反驳“电商骗局”说法,鞋类垂直电商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给出的数据表示,正常运营的电商成本在25%左右。

事实上,彼时当当网和唯品会两家上市电商的运营成本分别为21.69%和25.87%,与李树斌所言相差无几。

数据表明,乐淘的亏损黑洞,并不能代表所有垂直电商平台的处境,很大程度与自身成本控制力不足有关。但唯独在营销成本方面,展露出业内的通病。

年,乐淘网最激进时营销成本达到50%,毕胜去找以前的百度同事谈广告位,发现费用比年前翻了一倍,他嫌贵一气之下跑去参与竞价,第二天回来灰头土脸,因为成交价翻了十倍。

比毕胜更早揭开这一伤疤的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这年7月,刘强东抛出“电商寒冬论”,认为电商寒冬马上来临,很多人会被冻死。他给出的依据是:元广告费,仅能带来10元的销售额,许多公司的营销成本已经远超销售额。

无论是“电商骗局论”,亦或是“寒冬论”,都在指向电商中存在泡沫。如今看来,这些泡沫的破灭正是垂直电商衰败的开始,毕胜的断言对了一半。

二、凡客之变

毕胜自曝“家丑”不久后,年底电商峰会上,有人问凡客诚品创始人陈年怎么看,陈年怒斥:“这种质疑,对我是一种羞辱。”

私下里,毕胜和陈年是同住一小区的多年好友,两人又都受雷*影响,入行做起电商。雷*当初还跟毕胜说过,你看人家陈年比你大多了,看看人家的激情。

但此时,陈年神态略显疲惫,因为凡客诚品正陷入裁员、推迟IPO等风波,年初到年末,他仿佛从一场美梦惊醒。

年1月,凡客定了个60亿的目标营业额,2个月后,在同行们尚且错愕的目光下,凡客又将目标改为亿。

有人质疑,京东年营业额才亿,人家卖的是3C产品,你凡客一个卖衬衫的,凭什么?陈年的底气,来自凡客过去几年的高光时刻。

当年他和雷*将卓越网成功卖给亚马逊后,在7年创办了凡客诚品。早期凡客只有一个打法——模仿一家名为PPG的爆火男士衬衫商城。

“PPG在哪投广告,我们就在哪投。一旦发现PPG做什么衬衫,我们全学过来。”这种跟随打法,迅速确定了凡客的市场地位。一年后,打头的PPG从巅峰坠崖,一夜崩塌。

这让陈年认识到,只有价格竞争力优势的平台,随时可能像PPG一样被取代。

年,陈年请来韩寒、王珞丹等明星为凡客品牌站台背书,掀起风靡一时的“凡客体”。这一年,凡客卖出多万件衣服,总销售额突破20亿。

风险的种子,也在此埋下。多年以后,陈年在忏悔书中写到:雷*彻悟的时间里,我却迷失在凡客剧烈的增长和浮躁的扩张中。

年,凡客立下百亿营收目标,还高调宣布要提前一年IPO,随后便开始盲目扩张,公司人员高峰期达1多人,光总裁级领导就三四十位。

陈年陶醉在万人之上的掌权者风光中,却没看到急剧上升的SKU(库存量单位),无处下脚的仓库。直到一天,他去仓库里巡视,看到一大堆拖把,便怒吼:“谁会在我们这儿买拖把!”

他看着下属每小时固定拍摄的凡客员工闲逛的画面,终于意识到出问题了。

很快,凡客开始大批裁员,一位被裁员工在邮件《三问陈年》质问,“每一个部门都像处决犯人一样必须出5%的名额,请问年初疯狂招人的目的何在?”

陈年将这一切都归咎于凡客的自我膨胀,直到雷*点醒,他才知道是自己迷失了方向。

年6月,陈年和雷*一起喝酒,雷*直言称凡客盲目扩张做法老派,未来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产品来塑造品牌。

听到这话的陈年不以为然,并不认为以用户增长去预估业务增长,以此布置SKU的思路不对,权当是雷*想炫耀一下小米的成绩。

两个月后,陈年为了*气,请雷*参观凡客,清空半层楼,把所有样品都挂了出来。不料雷*看完,留下一句话:我感觉像站在百货商场,而不是一家品牌店。

等陈年明白这句话的深意时,凡客早已债台高筑,摇摇欲坠,讨债的供应商们堵住凡客总部大门,近20亿元的货物堆在仓库卖不出去。

年,凡客把总部从西二环的雍贵中心搬到南五环亦庄,搬完后,凡客员工仅剩下来人。

陈年如梦初醒,多次去找雷*长谈,雷*问他,“你能不能先专注地只做好一件最基本的产品?”陈年反思,最后将产品线全部砍掉,只为做好一件白衬衫,从品牌路线突围。

但凡客痛定思痛这三年,电商市场洗牌期已经开始。

陈年的老友毕胜,同样试图带领乐淘转型突围:一口气推出五个自有品牌,渠道制转为买手制,缩减团队,入驻天猫、京东。

结果是,转型之后的乐淘日销售量,从几万单到几百单,年乐淘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购,毕胜离场。

年底,刘强东公开表示:以零售为主的平台类垂直电商注定没有机会。“不管传统零售行业还是互联网细分行业,发展到最后也就三到五家。”在他看来,平台类垂直电商必然会被淘汰。

刘强东几乎一语成谶。自年以来,以乐淘、凡客为代表的平台类垂直电商悄然谢幕,早期的京东、当当、唯品会早已进化为综合类电商,即便又出现如聚美优品、蜜芽、蘑菇街等垂直电商新秀,最终都只是昙花一现。

年,陈年因在节目中骂周杰伦上了热搜。他说,“我觉得一百年后,大家肯定都还记得穆旦,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

但他没想过,人们忘记凡客,只用了不到五年。

三、垂直终局

年12月16日,一则关停公告定格在好乐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垂直电商终局末日前的非自然死亡虎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