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头论足说城记
一一易中天教授《读城记》感言
易中天先生是央视巜百家讲坛》爆红的让我敬佩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先前染红大半个中国的什么丹和什么果,婉如昙花一般,开得快,好看、养眼;败得也快,现眼,惨不忍睹。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荣誉出品的《读城记》是易先生《品人录》、巜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巜闲话中国人》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个页码,够厚。
有腔有调的他,洋洋洒洒,从城市与人、北京城、上海滩、广州市、厦门岛、成都府、武汉三镇、深圳特区,一路走来,读城不止。这特别的视角,很是吸引眼球和卖点,正如此,我读的是新版,可见此书的受欢迎程度。这七座城市,唯独没去过的是易先生生活工作的厦门岛。有的城市多次,或者无数次造访,比如成都府和北京城。其它的城市都有着两次以上的游历。所以读着他风趣幽默的文字,恍如身临其境一般。不得不承认和佩服易先生的睿智和聪明,笔随城动,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功不可没。
"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如果你有条件,不妨通读天下城市。当然,你还可以读书。比方说,读我这本《读城记》。封底上这段文字,机灵乖巧,明明就是一段广告语,读出的却是香飘四溢的软广告,柔柔的似水,过之无痕。
因为先前有着深读钱钟书、季羡林等多位大师的关乎城市的美文经历,忍不住拿两者相互对比,似乎好比老电影和新电影的比较,后者的环境,人和物,仿佛总觉得缺少了些苍桑感和应有的厚度。这当然不应责怪易先生,因为他是现代人,不可能玩穿越,能有如此摆弄文字的功夫和手段,应该送花点赞。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孤独求败的余秋雨先生应该是易中天的前辈师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比较与感慨,大概多少知道一些文学与文字是必须要经过时间岁月的打磨与考量的。也如新器与老物,新的就是新的,火气十足,任何手段和办法都无法替代岁月长年的自然包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多是看破不说破的油滑世故而已。
我这一通胡言乱语,是否太过挑剔了,或者故作姿态。好在易先生是明白通透之人,决非俗辈。请看他的"新版后记"的一段可爱的文字:一一读城不易,说城也难。结尾高妙,竟引用了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行文至此,不知什么原因,我想到了上海复旦大学的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台湾美的使者蒋勋先生,还有饱学之士曾仕强先生……特别是爱抽烟的"哲学王
子",上课抽烟的不完美,为他赢得了长时间的尊重和真实的喝彩。久经不衰,堪称奇葩。我本人就是他的忠实粉丝和观众。
易中天先生的巜读城记》是可看、可读、可说的一本不错的书。只用了区区25天就写成了,似乎还足有点太快之嫌!
孙桂林
年2月3日于寒斋灯下
孙桂林作品
孙桂林作品
孙桂林作品
孙桂林作品
作者简介:
孙桂林,字耕者,别署双牛堂主人,年出生,河北沧州青县人。现为邯郸市丛台区三级调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刻字委员会主任、邯郸市赵都印社社长。年赴清华美院现代彩墨高研班进修,现任中国现代彩墨艺术院特聘画家。
图文作者孙桂林责编整理常小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