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翰墨扬正气千秋颂廉吏——于*诗文书法文化
于*是明清时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市)人。于*为官以廉能著称,三次被举为“卓异”,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古今廉吏第一”。是中国封建时代著名大清官之一,深受广大百姓朝野人士的爱戴和敬重。其流传后世的诗词文賦深受人们喜爱。本“诗文书法文化”栏目,意在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再现于*的诗文及当年为官为民、勇于担当、廉洁勤*的生活时代背景,颂廉吏,扬正气,缅怀先贤,启迪后世。落实省委林武书记有关“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推动尧舜德孝,关公忠义,能吏廉*,晋商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的指示,营造风清气正,忠*为民的良好*治生态。
山西省于*廉*文化研究会
于*少年时代,曾经在永宁城西二十里的安国寺刻苦攻读。崇祯十五年秋天,于家还做了一件公德,被安国寺的碑文记录了下来。于*父亲于时煌积极参与修葺了安国寺的大殿,给佛像重新涂了金。重修“十王殿”的资金是以于*的名义出的,署名是“重修安国寺十王殿功德主己卯科副榜恩贡于*”。
于*在安国寺,还有一次奇特的经历。睡梦之中,遇到佛菩萨赏给他一朵“优钵罗花”,让他吃了下去,他在梦中还为此吟出一句诗来:“仙人赐我钵罗花。”梦醒之后,他把这种奇特体验讲给纯天和尚。纯天在藏经中查阅了半天,发现所谓的“优钵罗花”,就是佛经中经常出现的“优昙花”。这种奇特经历,无疑会给于*一些暗示和鼓励,让他珍重对待自己的人生,努力做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四十年后,功成名就的于*回忆起这件奇事,还专门写了一首七律:
《梦餐优昙花作》
优昙曾记梦中餐,山寺日高柏水寒。
云绕佛龛常五色,香飘精舍比芝兰。
生平未识金银气,偶尔轻抛麋鹿滩。
四十年来魔障尽,好教拂袖紫夏端。
顺治十三年,于*四十岁了。这一年,他以“副榜贡生”的身份,到北京去了一趟,参加吏部的考试,获得了一个“候补知县”的新身份。其父于时煌老了,于*暂时不想补缺上任。于是回乡侍奉父亲,为父亲养老送终。到顺治十五年,父亲于时煌病故,大儿子于延翼要读书进学,于*也要给父亲守孝三年,就没有急着出去补缺上任。这期间,于*曾赋诗《老女吟》,内容如下:
《老女吟》
妾身已许嫁,梅实过三春。
四德未敢斁,归期何尚迍。
岂为侬貌寝?应势婿家贫。
冰融霜又至,何以采涧滨?
布丝郎可贸,井臼妾所亲。
旭日燕声寂,蛾眉低自颦。
谁家车和马,百两烂其邻。
妾命嗟成薄,桃叶空蓁蓁。
拊心叩昊天,终待结朱陈。
就使穷难嫁,讵将香逐尘。
悲思古圣贤,馈馌敬如宾。
卬友心同否?有生殊不均。
(以上书法均由山西省于*廉*文化研究会赵炜会长倾情所作)
来源:山西省于*廉*文化研究会
发布:华夏文化融媒体中心
责编: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