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沙始得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一而足,林林总总无不向我们阐释了一个道理,经过捶打,可以精进;经过消磨,方得名器;沉思冥想,可得道理;没有过程,收获仅仅是空中楼阁。事物的价值,正是由于时间的沉淀,加之我们花费在事物的投入和用心多寡,方可得。
我们大家众所周知一个理论,小时持续学习,你可掌握一门新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持续深入钻研到0小时,你就已经是新的专业领域的专家了。这个正是说明了时间维度构成了成功之路,发现真理之路必备要素,不可或缺,刚性条件。除了人与人的智商和禀赋差距之外,这是人人逃脱不了的法则。获取知识就是获得一种价值,世间凡事凡物概莫能外。即使是孙悟空,一个石猴从石头中蹦出来,看似横空出世,但是《西游记》也仔细描写了,石猴在石头内长期孕育的历程。凡事有因才有果,就如同经典作品,圣贤思想,等等,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即使流行歌曲,流行文学,其中总有那些璞玉之作,耐听、耐看而致恒久流传,不会昙花一现。打个不十分恰当的例子就能说明,宋代的大词人柳永,生平流连于勾栏瓦肆间,完全靠着给艺妓写词过活的,就如同现在一个自由作家,他的词在当时流行且传唱,如同说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他也被称为“宋代的周杰伦”。但他的词经受住了时间的涤荡,保留传颂到了当下,还被称为“经典”。价值和时间线构成了正相关关系,将受不住时间摧残的,可能都会本体无存,价值低下或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前半句,现代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因为书本上没有,后半句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纬编三绝,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学到了书本字面信息几倍、几十倍的知识信息,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沉思冥想进一步向下深度发掘思想内核,能做到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罗振宇有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那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每年举办一次“做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我想他之所以有此规划,一定深深地感受到、感受过时间的利刃及其刻画,时间的力量无形却无坚不摧。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也体现了对于时间力量的敬畏之心。罗胖的“做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名字起得好。为什么要和时间做朋友,第一它的威力大,第二希望时间可以善待自己,可以多一些时间做更多的事情。由此说,我也希望时间可以同意我做它的好朋友!
跋:持续更新写作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题。上海卷,大于字。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