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朝夏邑籍的名人多是草根不同,朱永(-年)是个世家子弟,现在看来是典型的官二代。
朱永家是个职业*人家庭。他的曾祖父朱日明因触犯刑律被发配至北平,后遂隶籍北平。祖父朱真投身行伍,成为燕王朱棣的亲兵,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被封为中都留守司指挥佥事。父亲朱谦,长期在宣府(今河北宣化)统兵防边,以战功封抚宁伯。(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八十五)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爵位,是对立有*功人的一种褒奖,有俸禄,可以世袭。所以,在景泰二年,朱谦挂了以后,作为长子的朱永继承了他爹的爵位,掌管宣威营。
宣威大营是皇帝的禁*。作为职业*人的后代,他从小就跟着老爹在*营里摸爬滚打。土木堡之变时,他十六岁,跟着老爹历练,也算是在战斗中度过了自己花一样的青春。
这个*二代还是个高个子,眼睛有神,顾盼生威,大概也属于用眼睛就可以杀人的类型。在“土木堡之役”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一年后,瓦剌首领也先看榨不出什么油水,就把他送还给明朝,明英宗路过宣府,作为宣府驻*主将的朱谦,自然要参驾,自然也会带着儿子。高大威猛的朱永引起朱祁镇的注意,多次打量他,印象很深。
明英宗回到北京,这位名义上的太上皇被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现任皇帝朱祁钰囚禁在南宫,整整七年。八年后,朱祁镇南宫复辟成功,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朱永再次见到英宗朱祁镇,皇帝当即问道你就是当年在宣府见过我的帅哥?朱永回答是的,奇妙的一面之缘,使朱永成了皇帝的侍卫。
天顺四年,宣府、大同边境告急,朱永奉命率京城禁*巡防边境,牛刀小试,天顺七年,朱永管三千营,不久,连神机营也一并由朱永分管。
三千营和神机营是明朝禁*中的主力。三千营的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神机营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虽然土木堡之役后,三大营地位有所下降,但是独掌两营,朱永在明英宗心里的份量可见一斑。
天顺八年,饱经磨难的朱祁镇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他儿子朱见深登基,年号成化,是为明宪宗。成化初年,三千营主将的朱永提督团营。这个团营不是团长和营长,是土木堡之变以后,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可以说禁*中的精锐部队尽在团营,在新皇帝眼里,朱永的份量在加大。
这位结巴皇帝宪宗即位后,朝*也比较清明。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官吏对百姓的压榨,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并且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刘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骁勇能战,膂力过人。房山县有石狻猊重千斤,刘通单手举起,自此名“刘千斤”。成化元年(年)与石和尚(龙)发动荆襄流民起义,自立为汉王,建元德胜,义*多达四万人。
成化元年(年)五月,明宪宗命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白圭提督*务,太监唐慎、林贵监*,与湖广总兵李震、副都御史王恕会三师并进,讨刘千斤,直捣其巢。成化二年五月,白圭率兵进入南阳时,与抚宁伯朱永由南漳入,遇到叛*,诱之到临城,一同击破。进*到南漳(今湖北南漳县)时,朱永因病,率一小部分人就地驻扎养病。白圭继续率兵前进,结果大胜义*。朱永在去和白圭汇合的途中,正好遇见战败的刘通之子刘聪,乘势杀之,后又生擒刘通,将其押解回京正法。为此,明宪宗特进朱永为抚宁侯,并赐誓书铁券。
随后,朱永以将*的身份镇守延绥镇(治所在今陕西榆林),这时正是蒙古各部纷纷南下,向河套地区渗透的高峰时节。朱永前后数次征伐蒙古入侵者:成化六年(年),朱永在苏家寨击败了寇边的蒙古首领阿罗出,斩首一百有六,获马牛数千;成化十七年(年),朱永出师大同,击溃蒙古太师亦思马因;成化十九年(年),朱永督兵,出师大同,击溃入犯的蒙古小王子(小王子是明朝人对蒙古大汗的称呼,此小王子为达延汗)。这就是保国公铁券里提到的“遏狄寇而河套以清”的功劳。成化十五年(年),建州女真首领伏当加纠集人众入犯辽东,朱永奉调往讨,拜靖虏将*,以太监汪直为监*,结果“破其营五百余所,焚庐舍两千余间,获马及*械倍之,永由是进封保国公”(*榆:《双槐岁钞》,卷九《建州女真》)。这就是保国公铁券里提到的“平建虏而边陲载靖”的功劳。因此两件。边功,朱永被封为保国公,赐誓书铁券。
战场上是有风险的。曾经有一次,朱永率千人与王越巡边,蒙古铁骑突然冲倒,朱永一闪念的心慌,王越对他耳语一番:“我们一动,敌人就会追击,就没有我们这些人了,我不动,是表示闲暇来迷惑他们。” 朱永淡然列阵固守,久吃败仗的蒙古*疑惑不敢前进。傍晚,令骑兵都下马,衔枚鱼贯而行,令王越率骁勇之士殿后,从山后行走五十里抵达城堡,转危为安。 
朱永为人谦抑,有长者之风。张萱的《西园见闻录》卷六十四记载:他执掌京城神机营时,举荐久在甘肃边镇任职的定襄伯郭登回京与自己一起治*。有人劝他说:以郭登的资格,绝不是甘当副手的人选,您难道推荐他回来当您的顶头上司吗?朱永不以为然,他想到的只是郭登能为国家统领好神机营,谁当一把手都无所谓。为此谦恭,他深得成化帝的信任,一生先后八次佩带大将*的印信。有皇帝的宠信,朱永不免有些自满。一次,他滥用职权,让手下的士兵出劳力,给自己翻修府邸。宫里有一位叫阿丑的宦官名伶听说了此事,决定戏耍一下这位新进的国公。一天,阿丑在给成化皇帝演戏时,扮得是汉朝的张良。
阿丑出场念白:吾张子房,能一歌而散楚兵六千人。成化帝觉得奇怪,就问:都说是西楚霸王带领八千子弟兵渡江,怎么今天变成了六千,错了不是?阿丑字正腔圆地答道:要说那两千麽,都在保国公府上服劳役呢!成化皇帝听后,只是付之一笑,并没有责怪朱永。誓书铁券发挥了作用,帮朱永过了这一关。当然朱永也知趣,知道这是皇帝给的面子,他随后就悄悄地终止了府第的改造,将出劳力的士兵遣回兵营。(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七)朱永在弘治九年(年)去世,被追封为宣平王,谥武毅。他的儿子朱晖、孙子朱麒、曾孙朱岳都是当时的大将。
老玉米曰:朱永虽然靠父辈功勋荫袭伯爵,但是靠自己的贡献生前晋升公爵,死后封王,这在夏邑历史上都是第一位的。好父辈能助力自己,少走弯路;仅有好父辈自己不努力,也有很多被削爵夺籍,誓书铁券能保一时的风光,但要一生的风光还需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