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到憨山大师和布政使丁右武告别。时间来到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己亥年,憨山大师五十四岁了。这一年的春天,被贬谪的御史樊玉衡捐资刻印的那部,憨山大师的作品《观楞伽经笔记》已经完成了。憨山给弟子们讲解了一遍,又给各界的朋友送出去一百多部。
接着来到了中元节,也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憨山大师组织僧众们,举行了一次盂兰盆法会,开始登坛讲授《盂兰盆经疏孝衡钞》。那个时候岭南的习俗,是在过节的时候,百姓们都喜欢宰杀牲畜来祭祀祖先。憨山作为一名佛门弟子,自然要反对杀生害命和饮酒吃肉。
当年佛祖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曾经用天眼看到了去世的母亲,因为在世时杀生造罪,所以死后转生到了饿鬼道中受苦,肚大脖细吃不到饭。目犍连心中难受,他就向佛祖请求了一个救度母亲的方法。也就是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供养十方僧众,诚心回向给母亲,这样做就可以让去世的亲人脱离苦难。憨山大师在法会上,向当地老百姓详细讲解了,关于杀害动物的报应,以及放生的功德。劝大家在每年的盂兰盆节,要用素食来祭祀先人,以及用斋饭来供养僧人,增加福报等等。
广东前几年有很多的灾荒,比如旱灾瘟疫一类的。老百姓已经受了很多苦难,虽然现在渐渐平安度日了,但也懂得了珍惜生命的道理。再加上憨山大师的声望才学,很受百姓的敬仰,于是他们就听从教导,不但在盂兰盆节放生、斋僧、拜佛。还有许多虔诚的居士,在各地组织了放生会,为保护动物培养慈悲心。
《年谱》写道:“粤俗固好杀,遇中元,皆杀牲祭先。至时,市积牲如积薪,甚惨也。予因作盂兰盆会,讲《孝衡钞》,劝是日斋僧、放生,用蔬祭,从者甚众。自后,凡丧祭大事,父母寿日,或祈禳,或拜忏,放生斋素。未几,则放生会,在在有之,而为佛法转化之一机也。”
广州有个法性寺,又叫光孝寺。南朝梁代时,有一位智药三藏法师来到这里,在戒坛边种下一棵菩提树。预言说一百七十年后,会有一位菩萨在此受戒,演说大乘佛法。到了唐朝,果然六祖惠能大师,来到光孝寺出家弘法。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了禅宗僧人们向往的圣地。
憨山来到广州以后,大力宣扬佛法,光孝寺也受到影响,很多年青的僧人都去听憨山讲经了,并且经常邀请憨山大师去光孝寺说法。那里的住持叫做一山和尚,与憨山相处得很好。
在万历二十七年的二月,一山和尚聘请憨山大师的一名俗家弟子叫做欧伯羽,作为教授师来到寺里,专门教沙弥们学习文化和经论,憨山对此事很支持,并且提议做一个法会,地点在法性寺毗卢殿的玄冥所。
法会开始的前两天,憨山来到寺里。有一名弟子叫做通炯,他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告诉师父憨山,说院里开了一朵金莲花,请师父前去观看。憨山去那里一看,花朵的样子和多年前他在报恩寺见过的,一模一样,也是长在芭蕉树上。憨山大师很高兴,认为这是禅宗复兴的一个征兆。随后,他就写了一篇《法性寺优昙华记并铭》,来记载这件事情。欧伯羽和法性寺的僧人们,也因此而组织了一个“昙花社”研讨佛法。每隔五六天,他们都会去邀请憨山大师,来菩提树下讲授佛法,前后讲了有四个多月,内容包括《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以及《唯识论》等等。
到了这年夏天的五月,总督陈大科从端州移驻到了广州城。他刚下车,第一个去拜访的人不是什么达官显贵,而是憨山大师。陈大科先派人到憨山的住处去通知,并且让人来自己的府中搬餐具。憨山派弟子们把餐具搬回来,一看共有一百多件,都是非常精美名贵的金玉陶瓷等物,众人都不知道陈大人要干什么?
过了一会儿,陈大科带人来到憨山禅堂,众人寒喧施礼,谈得很高兴。随后陈大科表示,他要设素宴来供养憨山师徒,并且请了很多本地名流来坐陪。开宴席的时候,陈大科命令仆人们用那些高级餐具上菜,在座客人们都感觉耳目一新,纷纷夸赞,大家吃得尽欢而散。
接着来到了万历二十七年的秋天,贪财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竟然绕开朝廷的官员,派出一些太监到全国各地去采矿征税。这些太监到了地方以后,不管是贫民还是富户,或者是朝廷的命官,一律进行收税,有的太监还趁机敲诈勒索,贪污受贿。
广东的官场,对万历皇帝的政策虽然不满,但是又很无奈恐慌。这年的秋天,憨山到惠州去看望一个老朋友,他就是被贬谪的吏部尚书杨复所。可是到了惠州之后,憨山听说杨复所刚刚这几天去世,于是憨山暂时留下来,参与帮助料理杨复所的丧事。碰巧遇到潮州的道台任大人,陪同监察御史,他们就邀请憨山大师,一同去游览苏东坡的故地和西湖风景等处。
弟子福征在年谱后面写道:“征按:惠州西湖,杭州西湖,东坡两遗胜槩,憨祖两作胜缘。征独得于杭湖,躬遇放生胜会耳。又按:复所杨公,为憨祖作《曹溪通志叙》,法契甚深,来谒已久。往访之日,恰值灵至,周旋法缘,亦非偶尔。”意思是:福征说他很有缘,曾经亲自遇到西湖放生大会。
接着来到了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庚子年,憨山大师五十五岁了。这段时期,万历皇帝派来的收税太监,以及海外来抢劫的倭寇海盗,让广东的官员们,人心惶惶。憨山看见这种局势,不便于弘法,于是他就暂时分散了弟子们,独自一人在广州闭关修行,谢绝了和外界的来往。
《年谱》写道:“予五十五岁,时,榷使初出,地方震荡,加以倭警,人心惶惶。予即散诸弟子,闭关绝迹,深以避之。”我们下面节选一些憨山大师的开示语句,加以研学,如下: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故曰虚空。本来不动,故曰真如。本来寂灭,故曰涅槃。诸佛用之,故为神通妙用。菩萨修之,名为妙行。”
“世人以贪爱为乐,目悦之于美色,耳悦之于淫声,而造作种种幻业。又招未来三途之剧苦,如人梦游而不觉,可大哀也!所以释迦出世,达摩西来,乃至曹溪说法三十余年,尽此事也。岂独老卢?”这里的“老卢”指的是六祖惠能大师卢行者,他的俗家姓卢。
“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故知此一事外,皆成魔说,为戏论耳!因此诸佛若不出世,则辜负了众生。诸祖开悟而不说法,则辜负了诸佛。凡有听闻佛法者,却不信不解不受不行,则辜负了自己。譬如手持珍珠珠却偏要作乞丐,岂不悲哀,如果此时忽然猛省,回头寻求此事,还是那个持珠之人。”
“此如意宝珠,随求而应,种种事业,受用境界,无不取足。一旦豁然了悟,则将山河大地,鳞介羽毛,与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及至尧舜周孔事业,一口吸尽,不假他力也。否则依然是个颠倒梦想之众生耳,又何以称之为大丈夫?”
“老人我今日所说般若,皆从佛祖心地法门生,即与六祖大师最初所说,不差一字。若不悟此心,则被善恶业牵引,轮转六道诸苦趣中,到底没个下落。”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