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教经典里的这些佛学词汇,修行的你知道哪 [复制链接]

1#

修行学佛者必备的佛学词汇,修行学佛宝典知识,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呢?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包括文字词汇等等。从古印度梵文翻译而来的经书中,就有甚多的经字让学佛修行的人感到苦恼。主要的原因是词汇的理解有些难懂,以至于就有了《佛教大词典》,而后有因有儒释道三家的音译不同,为了切合佛家文化的发展,又有多种辞海现世。

中国的语言文字到现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就有许多,也因为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语言文字更加了充沛广泛。就如我们所说的“世界”。

“世界”:据《楞严经》载,“世”指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界”指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世界”包涵了时间空间不可分割的道理。在此之前,中国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六合”、“宇内”等词。

“实际”:指“真如”、“法性”境界。意指实相。是从《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而来:“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

“活泼泼”:活泼一词,学佛修行者应该在各大高僧中词汇开示中经常听到或看到。它在《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所说:“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泼泼地,常露现前。”指一切皆出自本心本性,做人要有生机,这一词也与儒家的修身理念相契合,如钱钟书所评:““盖宋儒论道,最重活泼泼生机。”

“心心相印”: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此词源出于“拈花微笑”的典故,指师徒间传递思想、领会思想的微妙过程。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昙花一现”:《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形容最精妙的佛法并不是时时都能听闻到。现在意为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出《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很高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殊不知,以上个词汇均为佛家用语而来,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佛家文化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就从文字上可以看出,历史以来,佛教的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有多深厚。关于佛教用词在我们生活常见的还有许多,就不一一举例。

为了能让广大学佛修行者,在诵读经书时能清楚的读懂佛学各种词汇,本文就通过《佛学精要词典》来选择一些平常诵读经书较多的给予部分知识分享。

:有两种意:1.唯一的法界,亦即真如的理性。2.每一法的分界不同,故每一法都叫做一法界。

:超绝有无和没有差别的心。二教论卷上(大七七·三七五下):“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谓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时修习空假中三观,就可以在一心之中同时证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等三种智。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在唯一而真实的道理中是毫无虚妄之相的。

:一个极微分子。(“微尘”就是现在物理学上量子力学上,可相提并论。这也是见证佛陀智慧的一面。)

:梵语波罗,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盘。一切法,法相有生有灭,法性无生无灭,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与涅盘相应,故称一切法第一彼岸。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着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着手,实践修心,磨炼意志。在达摩禅法中就有说到,二入四行,这个词汇在禅宗学上用的较多。

:事证和理证。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证,修定慧二学是理证。: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大烦恼。 无始无明的别名。见无始无明条。

: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布施、般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涅槃所具有的八种法味,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静、虚通、不动、快乐。

以上这些都是初学佛修行者的必备宝典,这些佛学辞海中的文字般若了解清楚时,我们诵读经书就更容易读懂经义,对于佛学辞海词汇解译,大茶经会不间断的给予发文。关于学佛者必备的佛学词汇,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呢?欢迎来留言探讨,分享般若智慧,共同进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