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以三个数据“生育率、劳动力和老龄化人口数量”,得出结论:中国将在成为全球最老的国家。投帅以为,马光远先生的数据分析大致无误,结论很可能是正确的。问题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却着实难以凑效。
马先生对老龄化的方案是延迟退休,用他自己的话说“60岁前退休就是一种浪费”;应对低生育率的策略则是,放开生育,解决人口悬崖。
首先,这两个方案本身就是矛盾的。
且不说,那些每日艰辛劳作的一线工作者们是否真的能像马老师一样,轻轻松松工作到60岁。
且不说,如果大量工作岗位被延迟退休老年人占据,还能不能为适应青壮年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单看我国目前带娃的现状,公共事务提供的福利远不足以覆盖生育的成本和风险:
*夫妻双方一人辞职带娃,经济上压力太大;
*雇佣专职家政阿姨,不但开销不菲,家长也未必能完全放心;
*两边老人帮忙照顾第三代,这是当下中国最普遍最划算也是最安心的带娃方式。
马老师一句延迟退休,劳动力和老龄化的问题似乎可以缓解,可这一整,谁来为年轻人带孩子,马老师考虑过么?
延迟退休后年近古稀的老人,还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照顾好第三代么?
不能为适龄青年解决后顾之忧,只会让他们在生育选择的时候更加顾虑,更加不愿意多生。
所以,延迟退休必然造成生育率的进一步降低。
其次,现在生育率早已不受制于生育限制。
我国年首次全面放开二孩的时候,确实在次年造成了生育高峰。
年我国新生人口达到万,是年以来出生人口数最高的一年;然而,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随后几年出生人口数又开始逐年回落。
今年总和生育率降到了1.%,是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说明人口数量限制并不是当下年轻人不愿生育的主要障碍。
这时候无论是放开三胎,还是全面取消人口限制,都已经不能再起到刺激生育的作用。
寄希望于放开生育,就能提高实际出生人口,就算不是南辕北辙,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第三,生活压力大,育儿成本高才是制约新生儿出生率的关键所在。
高房价已经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每月到手的薪水,抛去房贷月供或是房租支出,实际可支配收入所剩无几;哪里还有余力和信心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且不说摇号上学有多荒诞,各种辅导补习班的支出是多么骇人,单看现在教育的变化趋势,就是把压力越来越从学校向家长倾斜。
投帅小时候,每日有早晚自习,老师日夜巡视生怕你不好好学、学不会;现在学校三点半就放学,老师在课堂上往往还欲说还休,生怕你不去报他的课外辅导班。
生活难、读书难、就业难、看病还是难,年轻人自己每日都压力山大,怎么还会想着再多生几个孩子?
让孩子也来跟自己一样尝尝这人世的艰辛么?
综上
马老师作为经济学家,不可能不知道,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人都是理性的经济学人。
如果降低生活压力和生育成本,让生儿育女在社会中能变成一个可以从经济上得到认可和鼓励的行为,那么不用喊什么振奋人心的口号,年轻人自然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生养。
可如果把人当工具,劳动力过剩了就限制基本的生育需求;劳动力不足了,又幻想放开限制就能刺激生育。
那不好意思,年轻人不是个个都像马老师一样,是理论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可人家就算不懂经济学,也知道反问一句“我为国生育,谁为我养娃”?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