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国演义》当中有多少忠臣良将、热血义士,为了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正义不惜被灭族,他们的献身精神震撼了朝野,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来自网络
董卓以进京剿灭宦党为名,图谋不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废少帝为弘农王。宣读废立策文后,群臣大多敢怒不敢言。尚书丁管作为一个文官,却勇敢地站出来,以手中象简,抛击董卓,并且大骂“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意思是说,我是文人,杀不得你这个贼臣,当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你的愤恨,或者说愿以死报国,维护国家纲纪。董卓令人推出斩之,丁管骂不绝口,面不改色,从容赴死。
文臣尚不惜一死,武将当中也有想杀贼建功的。越骑校尉伍孚见董卓残暴,天怒人怨,于是在朝服内藏了短刀,想在朝堂之上行刺董卓。然而,伍孚没有董卓力气大,被当场拿下,董卓问他:“谁让你反的?”伍孚反问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不是你的臣下,何反之有?你罪恶滔天,人人愿得而诛之!”董卓令人把伍孚残忍杀害,伍孚也是视死如归,毫无惧色。
曹操专权,太医吉平为国舅董承所感化,愿利用太医身份在药中下毒毒死曹操,哪知董承家童出首告发此事,吉平遭削指割舌之刑,最后被分尸,尤为惨烈。
曹丕篡位,逼献帝交出玉玺,玉玺官祖弼拒不交出,被曹洪杀死。
类似的三国人物还有不少,在书中虽属于“昙花一现”,他们的戏份极少,却分量极重。向这些敢于挺身而出,向篡逆、向残暴、向阴谋勇敢说不,并慷慨赴死的壮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