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5677813.html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恐怕找不出比西晋更受人诟病和指责的王朝了,既没有汉唐的强盛,也没有明清的统一,即使是同为短命朝代中,也不如秦、隋那样繁荣和受人瞩目,原因无他,除了西晋司马皇族自身的得国不正之外,也与西晋王朝在短时间内的崩溃和其造成的后果密不可分,衣冠南渡,北方中国胡风狂飙,生灵涂炭,狼烟四起。
西晋作为三国战乱的终结者,暨东汉王朝后的又一统一王朝,为何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哪怕是在经历过永嘉之乱、完成衣冠南渡后,司马皇族依然雄风不再,沦为了门阀政治的傀儡,最终被东晋军阀刘裕所取代(刘裕—刘宋王朝的开创者),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图片来自网络
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多年前的今天,回到司马氏夺取天下权柄的那一天,也许我们会发现西晋王朝的命运在其奠基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众所周知,西晋王朝得以建立是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的基础之上。
高平陵政变:正始十年(公元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率领死士占领曹魏都城洛阳,杀死了曹魏辅政大臣曹爽,控制了皇帝曹芳,并对曹魏宗室和支持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后经历司马家三代人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借壳上市,实现了天下一统。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西晋王朝得以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司马懿的临机果决,源于大将军曹爽的无能,更缘于各世家大族对于司马氏的支持,这一点对于靠阴谋政变出身的司马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世家大族即累世高官,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重要官职,有着崇高的声望与人脉,并以家族的形式一代代的延续。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三国时期的袁绍、袁术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身河内望族的司马氏也是其中之一。各世家大族在地方上不仅有着巨大的政治声望与影响力,更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例如袁绍得以在18路诸侯中担任盟主,就与其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是曹操在官渡那奇迹般地胜利,恐怕统一北方、改写历史地就是袁绍了,司马氏也许也不会横空出世。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对于世家大族采取了压制措施,终曹操一世,世家大族一直无法抬头,除了保有政治声望以外,丝毫不给接近政治中心地机会。但这一切随着曹操地逝世曹丕地即位发生了改变,为了赢得世家大族对于代汉建魏的支持与舆论影响,曹丕采取了九品官人法为选官制,即跟据家世门第作为选官的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自始发端。九品官人法虽然保证了世家大族对于曹魏政权的支持,但也使得官员的任用完全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极大的限制了人才的流通。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司马氏因为河内望族的出身,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但却无法改变身为谋逆者的事实,面对着曹魏皇族的反攻(曹魏皇族曾在中央和地方上三次发动政治军事上的反击)和世家大族怀疑的眼光,司马氏别无选择,只得在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基础上继续对世家大族让步,以期赢得他们的支持。此举虽然保证了司马氏政权的稳定,但也导致了各世家大族势力的恶性膨胀,经济上兼并土地、藏匿人口,政治上把控了选官用人的权力,政治和舆论声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司马氏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
身份的转换必然导致立场的对立,已经成为皇族的司马氏和各世家大族从曾经的战友,变成了政治上的敌对方,为了保证西晋王朝对于全国的统治、司马氏政权的稳定,以及对于曹魏灭亡的历史教训,晋武帝司马炎强支弱干,将皇族子弟作为诸侯王分封到地方,授予军政大权,代天巡狩,来保证司马氏对于全国个地方。
分封制早已被历史所证明是一项失败的政治制度,家学渊源的晋武帝司马炎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可又有什么办法,对来自高平陵政变和不得不镇压曹魏皇族的苦果(世家大族势力的恶性膨胀),分封制就是一杯鸩酒,司马炎也只能用来止渴了,随着司马炎的逝世晋惠帝司马衷的继位,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傻子”皇帝,敲响了西晋王朝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