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迅评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_zx/9g7qbp5/

大家好,我是醉汉,一个喝醉酒就能吧啦吧啦讲一堆历史故事的天才人物!

三国,分为正史记载的《三国志》和小说形式存在的《三国演义》,一个对历史的客观记录,一个是对历史的丰富遐想。

《三国志》似乎没有什么好评价,基本接近于实际。但是《三国演义》却颇多争议,这个争议多表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是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颇有对作者罗贯中的些许微词。

《三国演义》被推举为中国四大名著,不是没有理由的。每一次的拜读,都是对人物、事件的重新认知。甚至不同年龄段去看,也会出现对生命的不同感悟。

许多普通人,也就是一些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没有与人生死与共的经历,其实是很难读出《演义》中刘备的“仁”、“义”。

再加上,《三国演义》在对人物的塑造时,有些人物性格、性情等只能以侧面展现给大家。

比如说刘备,刘备在历史记载中却是以仁义而盛名,面对属下的背叛,都能宽宏大量。甚至左膀右臂的关云长之死,也是因为自己大舅哥的背叛,然而刘备并没有“祸及家族”,其兄长请罪,也是原谅了他。

这些仁义的品质,很难被人理解,毕竟爱憎分明的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面对半个仇人时,能做到刘备这种境界。

同样,罗贯中先生想要让大家更能接受刘备的仁义,于是就写他“哭泣”的桥段。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刘备的仁厚。

刘备作为一个君主,没有威严,动不动就哭个鼻子抹个眼泪。也就是这样,很多说刘备的这些真情流露,是“收买人心”的手段。

不同人对《三国演义》不同感受

年少轻狂的少年人,未经历过大风大浪,不仅激情四射,对待事物、人很好的展示了年轻人的“无畏”,甚至有时候会显得非常“偏激”。

不狂不少年,然而这个时候拜读《演义》,更多的是对诸如“七进七出”赵子龙,长坂坡大吼一声张飞,以及忠肝义胆关云长的崇拜。

这些英雄人物却尽归只会哭鼻子的刘备帐下,打抱不平的同时,难免有所瞧不起大耳贼。

人到中年,看过大山大河,经历过风雨,在生活的压迫下,渐渐地磨平了棱角,对生活对他人有了敬畏之心,活成了中庸。

这个时间再去拜读《演义》,会有另外一种感慨。对忠与奸并存的曹操更加推崇,对仁与厚的刘备更加的欣赏,对忠心事主的诸葛亮更加的佩服。

不是不在佩服哪些英雄,而是对英雄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对于刘备的隐忍以及曹操的霸气,有了新的认知。

古来稀的时候,再去拜读《演义》,这个时候,对曹操所统帅的曹魏政权,不再如中年时那么推崇,对刘备所组建的蜀汉,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感慨。

也算看过生死,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的这个阶段。四十岁的刘备因为腿上赘肉而哭泣,原因才更加的震撼人心。返璞归真之后,剩下的就是心平气和。

这个时间,才看见刘备的仁厚,看见刘备的坚持,看见刘备的梦想。发自内心,对整个蜀汉上下一心共筑梦想的敬佩。

鲁迅先生并不是讽刺

回到文章之初,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语,并不是对作者的讽刺,而是对哪些无法读懂它的人,感到遗憾。

读懂《演义》,需要经历过风雨乃至生死,不然无法发现存在《演义》中的隐性含义。

先生的评语,也表达了对刘备的推崇。时代不同,接触的文化不同,因而想象力相比现在,显得有些许不足。

罗贯中先生或许是借《三国演义》,来向我们诉说生命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而燃尽自己。只是我们大多人不懂罢了。

人性中,有许多不美好的缺点。

比如自私,也就不相信刘备会为了十余万百姓,日行仅十余里,不弃大众而去;

比如贪婪,也就无法想象刘备面对唾手而得的荆州,选择黯然离开;

比如虚伪,也就无法理解刘备看见浑身鲜血的赵子龙时,那如泉涌般的泪水。

不懂《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先生写的不够好,而是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对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缺乏认知,更缺乏敬畏之心。

生命的意义以及真谛

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理解“厚”、“重”。

选择何种方式来诠释自己的生命,是每个人生来俱有的权利。但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一个消极的生命不仅会让自己的生活黯淡无光,更会影响到他人。

我们应该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为了梦想、理想坚持到最后地人们。

刘备23岁起事,40多岁还在寄人篱下,然而,他却如同怪物一般,看见腿上赘肉竟然痛哭流涕。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情绪会互相感染。这样的刘备,能够吸引到如此之多的人中龙凤,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生命需要自己去诠释,何不选择一种能给他人带来积极能量的方式呢?

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生命也不悲哀,悲哀的是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他。

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请想一想刘备,他怎么就能够坚持下来?是他遇到的困难难度太小?不是,是因为他愿意为了梦想而去死。

21世纪的当下,生命是绝对有保障的。那么,没有性命之忧的我们,没有理由活的还不如年前的古人。

时代在进步,我们应该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哪怕是昙花一现,也应该大声对这个世界说一声:“我曾经来过,努力过,失败过,又站起来过,唯独没有认命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