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苦恼,就是语言表达或枯燥无味、平淡如水,或不知该用何语来表达心中的意思(文不及意),或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陈腐老气。写议论文更觉如此。
要解决这令人苦恼的问题非下苦功夫不可,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没有长期的“苦功”基础,很难具有较高水平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过有了“苦功”的基础,再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使用语言的方法技巧,相信我们能够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语言运用的方法技巧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怎样让你的语言新颖作一些介绍。
现货灵动
1.给语言加点幽默
议论文的语言并不等同于严肃呆板,也可以做到活泼有趣、幽默生动,就好比在菜汤中加点味精,整个菜汤就会好喝多了。如以杂文形式写成的议论文《急诊室里的故事:央视主持人》几段文字:
一位遇车祸生命危在旦夕的人被抬进急救室,大夫将会怎样救治呢?
李咏:李咏大夫冲进手术室,看了一下病情,说:“现在病人需要过,(全体护士一起喊)幸—运—第—一—关”,接着一个直拳击向伤者面门。
倪萍: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手术室,以最快的速度从眼中流下两行液体,对全体护士动情的说:“其实……他(指患者)已经离开家在外面漂泊了2个多小时了,他是多么的想家呀,多么的想他的母亲那,多想抱抱他那未满月的孩子呀,但是现在……”
倪萍擦擦眼泪接着对病人道:“请您对家里的亲人说上一句话吧!表达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全体护士含泪鼓掌中),病人艰难的张开嘴:“妈的,我没救了!”
韩乔生:飞一样冲进手术室,对全体护士说道:“这位病人被一辆奥迪A6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所撞倒,具体受伤位置好像是头部……哦,对不起,是脚部……”
一位护士提醒道:“韩大夫,他的胸口在流血耶!”韩瞪了他一眼接着说:“病人的身高1.75cm;体重大约公斤;”(全体护士倒地)。
这几段文章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深思。此文表面上是虚构故事,是记叙文,实际上是一篇形式新颖、语言新颖的议论文,用新鲜形象的语言论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优秀的主持人如果主持风格一成不变,就会成为笑柄,这个世界需要变化、需要不断创新。
风趣幽默
2.选用新颖的动词和形容词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写文章就要从汪洋的词汇大海中去选取精当新颖的字眼去反映特定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并懂得辨析。如山东高考满分议论文《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开头这样写:“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这段话中“编织”“闪烁”“诉说”“浮”这几个动词就用得既新颖又准确,使文字显得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新颖
3.向生活学习
生活是我们灵感的来源。生活中有很多绝妙的语言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我们在向书本学语言的同时,更应重视“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比如,我们生活中很多暴力性的提示语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如把“请勿践踏草地”改为“小草正再休息,请勿惊动”;把“不系好安全带,你就可能因车祸而丧生”改为“系好安全带,阁下无法复制”;把“严禁乱扔垃圾”改为“在您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想想,千万不要丢脸!”……这就显得新颖生动、人性化多了。
生活并不平静
4.打造作文闪光点
古诗词中特别讲究“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现在写作文,不求有“眼”,也须有闪光点。所谓闪光点,就是在学生写作中显露出来的发自心灵深处的优美别致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新颖的观点;也可以是一个精妙的句子,甚至一个词。作文有了闪光点也就有了灵气,读者眼睛也会随之一亮、心弦为之一动。但对于目前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在写作中要表现出这样的闪光点还有一些难度,原因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积累,但究竟如何积累,下面提供一些建议:
(1)分类收集整理,丰富语言
加强课外阅读并进行分类摘录整理、背诵来实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收集文章精彩的开篇与结尾,摘录关于家庭内外、社会上下等不同方面的议论思考,整理典型的环境与人物描写,经常性记忆积累一些成语、名言警句等,只要常梳理,常记忆,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也会越有新意。
(2)提高模仿能力,力求创新
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
不善于变化词句,就会导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掌握这种技能技巧,模仿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际上有许多知名作家和诗人都经历过模仿阶段。不过要知道,模仿的目的还是要创新。模仿只是刚刚起跑,创新才是终点归宿。
闪光才能亮眼
◆范文指引
寻找栖身之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边让我们感知天地无常,山脚让我们领悟世事恒昌,你有权选择水边的不知日月和山地的不舍昼夜,然而你无法期待别人与你拥有同样的选择。
自我的认识与他人的期望常常是不尽一致的。我能听见雀喧鸠闹的清宫中纳兰性德“羡煞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的郁郁低吟,我能嗅到杂草丛生的小道旁阮籍用热泪温开的浓浓酒香,我还能看见月栖高梧的幽林中八大山人“觅一个自在墙头”的洒脱墨迹。
那低吟绕耳不绝,那酒香愈陈愈烈,那墨迹历久弥新……可那低吟不满足于清廷的期望,那酒香不满足于司马氏的饥渴,那墨迹更让凡夫俗子们困惑不解。
由此可见,纵然自我的认识与他人的期望之间有着难以磨合的缝隙,也并不意味着他人的苛求与自我的放弃。
荒原中的一棵幼苗或许不能人期望般长成参天大树,它却为能振奋旷野中孤寂的生命而自豪。
溪流中的浪花或许不能为人期望般在大海中搏击,它却为能汇入江水,滋润一方土地而欣慰。
暗夜中昙花或许不能为人期望般绽放于白昼的荣光之中,它却为能在寂静的月光下徐徐吐露芬芳而满怀希望。
幼苗甘为荒原的使者,浪花甘为溪流的伴侣,昙花甘为暗夜的精灵,它们不求荣耀与赞叹,舍弃了耀眼而虚缈的浮光,义无反顾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尽管这不符合别人的期望,却是它宽慰内心深处那一轮闪耀的清辉。
那么,勉强自我的选择来换取别人的期望目光,结局又会是怎样?
李太白本应策马扬鞭而来,将中亚草原上孕育的一腔豪情注入盛唐的月光,横扫浮世风月。可这位超凡脱俗的诗仙却为君主歌舞升平期望而折节赋诗,酿就青莲上抹不去的污点。
郭沫若本应是神女峰上那一抹洒脱行吟的流云,成为新中国诗坛上的傲人的坐标。可他却因别人出自政治因素的期望而迷失在权力与诗情的旋涡之中,令人扼腕而叹。
顾城本应成为一双在暗夜中执着探寻的黑眼睛,本应是一支在墙上勾画窗棂的五彩笔。可他却在妻子与情人的期望的拉扯下成了碎片,散落在激流,被鲜血浸红的土地上。
这么多鲜活的面孔如照片般闪过,我们还是不了解过于苛求的期望给予人生的重负吗?
那么,不必执着于别人的期望,它可以是你耳边的轻风,可以是你头顶上的绿意,也可以是你脚下的顽石。
在别人的期望与自我的认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偌大的世界啊,你自有合适的栖身之地。
指引:结构巧、底蕴厚、语言美是本文的突出特色。选材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论是纳兰性德、阮籍、八大山人还是李太白、郭沫若、顾城,无一不是古今诗书画坛上的大家,更值得称叹的不仅涉及古代名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