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真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年景。连我阳台上那株昙花都变得那么牛气冲天。鼠年最后一天我给她浇水时,发现她好似还处于冬眠的静止状态,对身边花红叶绿的景色视而不见。因离昙花一现的时节还有半年多,我当然不可能意识到它能猛然醒来,与其他花草竞争点什么。令我惊愕不已的是,正月初六那天,我突然发现,不知何时开始,昙花一枝独秀,高压群芳了!过了年这才几天啊,它其中的一只茎叶窜高近两米,塑造了阳台上所有花卉的金鸡独立景观,这比昙花一现更令人心旷神怡。我有理由坚信:鼠年所遇到的一切灾难都已烟消云散,牛年定是“牛”转乾坤、吉星高照、鸿运滚滚、一顺百顺、心想事成的年份!
老实说,我曾经对昙花误解过。“昙花一现”的说法,“弦外之音”蕴含着对她的贬损、谴责之意,所以,开始养花我是不愿意养昙花的。随着知识的积累才恍然大悟,昙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她还是奇特的花。细想起来,对昙花的误解,其实是孤陋寡闻的浅薄。
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出自佛教的《妙法莲花经》,经书写道:“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后来用简化压缩了的佛经语“昙花一现”比喻稀有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不久就消逝。如果再深入探究,用昙花开放的时间短比喻某些“寿命极短”的显赫人物、稀有事物,在这里,昙花是被借来的“喻体”,短命的人物、事物才是比喻的“本体”,“喻体”不等于“本体”,如果人们形成思维定势——“喻体=本体”、“昙花=短命的人物事物”,那么,在思维和认识上就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就势必误解了“喻体”昙花,冤枉了昙花。如果我们了解了“昙花一现为那般?”定然会对昙花肃然起敬的。
昙花一现,只为爱情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昙花原是天界一位美丽的花神,四季开花,美艳动人,悄悄地爱上了每天为她浇灌的年轻男子,两人相爱了。当天界的玉帝知悉此事后勃然大怒,他下令昙花一年之内只准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开花,并且把年轻男子送到灵隐寺出家为僧,赐法号:韦陀,意思就是要他忘却前尘。昙花知悉韦陀尊者每天都会起早贪黑上山采集朝露为师傅治疗眼疾时,为了能见韦陀尊者一面,所以她选择每天夜间开花,可是斗转星移,日复一日,昙花始终没有见到韦陀尊者一面,时间长了,韦陀尊者再也不记得当年的昙花,而昙花却还是夜晚开花,不离不弃。或许还要过了很多个千年,韦陀无意间的一个回头,或许会看见那无怨无悔为他盛开了几千年的小小的昙花,或许会记起曾经在很久很久以前,他曾如此的爱过那朵美丽的花。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昙花一现,只为生存
我们现在养殖的昙花是舶来品,她原产于气候干热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属于仙人掌科。她没有绿叶的扶持,人们看到的“叶子”,实际上是退化了的叶状变态茎。她执着地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因为她要尽力减少水分的丧失;还因为她的“原籍所在地”后半夜温度大幅度下降。她开放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夏季晚上八九点钟开放,三四个小时后慢慢地凋谢。她的这些生植习性,与其说是为了适应环境,倒不如说是被艰苦、恶劣的环境逼出来的。凡是养过昙花的都有体会,昙花的生命力旺盛,对人的要求甚少,比起其他草本、木本花卉来,要好“伺候”得多。几个月没人浇水,无人问津,她绝不会因干旱而夭折,只是萎靡一点罢了。一旦得到水分养料,她就振作起精神,青春重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昙花其实是很有灵性的,她这“一现”很有文化:与其抱怨环境,不如适应环境,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啊。这其实也是人生之道:内心强大的人,都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抱怨上,他们更愿意搞清自己抱怨的原因是什么,也会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昙花一现,只为使命
昙花一般在夏季开放,开花的时间在晚上20-24点左右,花期很短,盛开为白色的花,非常美丽。她不因为自己的美丽而改变和延长开放时间,这就是昙花的品格和追求,虽然只有那么“一现”,却实现了她的价值,完成了她的使命;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这就是昙花的精神,这难道不应该成为人的精神吗?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美就是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我觉得,昙花之美,一半是因为她那姿、色、味,一半却是因为她寄寓着人的美好品格与精神而显示出来。还要说明的是,人们常常会用昙花一现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倍加珍惜!
附:昙花一现图片
--THEEND--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