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有道碑歷代文獻資料注評六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

我將何寶善先生的《漢郭有道碑考》全書手稿慢慢的識別轉寫上網,爭取年內完成,這是第十篇。因為全書以繁體寫成,個別字寫成簡化字,我將完全按照原文書寫方式轉寫。因筆者水平有限,可能有些字跡識別不清,所以會附上原文照片,方便有心人比對,還望大家批評指正。另可能會添加一些註解方便理解,修改一些明顯錯誤如標點符號等,但目前主要工作還是識別轉寫,所以相關背景知識的缺失還望包涵。以下為正文:

六、寒山堂金石林時地考明趙均靈均

山西介休縣郭林宗碑建寧四年蔡邕文,並書。

七、古今書刻明周弘道

汾州,郭林宗墓碑,蔡邕撰,在介休縣。

八、天下金石志明于奕正

山西汾州府,漢郭有道碑,蔡邕譔並書,不存。萬曆中,縣令王正己重刻。

唐修郭林宗墓碑,李邕譔。

此云李邕譔,疑是蔡邕之誤,抑另有李邕所譔之碑文耶?未可臆斷,書以存疑。

注、于奕正字司直,宛平人,好遊名山,所著天下金石志,刊於明崇禎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另見舊鈔天下金石志於汾州漢郭有道碑条下注云:「萬曆間縣令王正己重刻不佳,字多有謬。唐修郭林宗碑○邕撰。」是否錄自原稿,不可知。

九、郭青螺遺書明郭子章

予考金石畧,郭林宗碑,蔡伯喈書,在汾州。及讀晉志,林宗故宅在州治東二百步,後改為天寧寺。林宗墓在介休縣東五里,墓前有蔡邕撰碑。隟(疑是章字)訪之介休王尹正己,王尹以碑來,乃嘉靖間刻者。予曰:「此蔡之文,非蔡之筆。」王尹遍訪於汾故家,得舊碑一幅示予。予近過許昌,摹梁鵠、鐘繇所書魏受禪文,參之斯碑,字體畫一,其出蔡手無疑。王正己命工鎸之貞珉。夫死士之壟,古人所式,鳥章之篆,文家所珎;而况林宗绍逸民絕軌,伯喈又曠世逸才,刻而存之,庶幾表墓,讀碑者恍如挹氏高風焉。

郭氏字湘奎,亦字青螺,號蠙衣生,江西泰和人,隆慶五年(公元一七五一)進士。依年譜云:「萬曆廿年(公元一五九二)壬辰時年五十歲,冬十月遷山西按察使,不一載又他遷去,在晉著有晉草遺文。」此跋即錄自晉草中。當時介休縣尹為王正己,故碑為王刻,而郭主之,世乃或稱為郭刻。所云嘉靖一刻乃蔡之文非蔡之筆者,殆即趙子函石墨鎸華中「縣令無奈重刻一石以應求者,後又磨泐」者。考介休縣志,嘉靖十年縣令王正宗闢地植樹,從事修墓,則補書立石應在此時。三書互見,詳繹其文,可窺全豹。迨至王正己訪於汾故家得舊碑一幅,郭氏定為中郎筆,必是勝於前令所刻,王乃重付貞珉,疑即磨前石鎸之,此所謂王正己本是也。予曾獲明拓有道碑一冊,審為覆刻,而規模與宋拓吻合,為諸覆本之冠,雖未附郭跋,而參之魏受禪文近近於方整,頗如郭氏所云,字體畫一,可信出諸蔡手,當即是王正己本(見圖版六)。惟王刻之拓本亦絕少流傳,考郭允伯金石史已云:「惡道匿跡,迄無傳之者。」郭距趙子函僅三數十年,其所云今刻,當即指王刻之石,時隔未久,碑石絕無毀滅之理,其云為惡道所藏匿,當必有據,此拓本之所以罕見歟?至傅、鄭重書此碑,相距已近百年,中郎原跡既久晦,即王刻之嫡胤,亦所未見,故各以本家隸體書之錄文而已,實與蔡書無涉。至此碑在明季有兩王姓縣令之刻本,其名又近似,易至混而為一,幸得趙氏之石墨鎸華著其重刻磨泐之事,乃獲為之銓釋如上,並參見下引石墨鎸華、金石史之附注。

注、此文載在郭氏之子所輯青螺公遺書第廿八卷,郭氏著述詳目載在遺書中。郭氏由山西遷湖廣右布*、福建左布*,予告歸。又起巡撫貴州。其所歷燕、閔、晉、粵、蜀、浙、吳、楚皆有草,此晉草也。王正宗(直隸固安人)與王正己(山西盩厔人)先後任介休縣令。

十、石墨鎸華明趙崡

漢郭有道碑,蔡邕撰書,在介休縣。

此碑在介休縣,余邑人王正己曾為其縣令。余從其家覓一纸,乃正己重刻者,深恨不得原刻。近有晉人為余言,舊石曾在,一秀才極愛之,每往碑下摩挲累日,一夕盜舁去。縣令無奈,重刻一石,以應求者,後又磨泐,而王正己再刻之。秀才所盜之石竟不得出,異哉!

秀才盜碑之說近似齊東野語,然無反證姑存此說。趙氏聞諸近人言舊石曾在,似被盜之時距嘉靖不遠,何以當時拓本竟不易得?並初次縣令(疑是王正宗)重刻以應求者之石本亦僅郭青螺見之。趙子函亦未曾見,則拓本流傳之少,可以想見。第二次縣令王正己再刻之,趙氏從其家得一纸。王正己所據之原本,乃訪於汾故家,郭青螺亦見之,趙氏云恨不得原刻,是未能見此原本也。王氏重刻之石立於萬曆,殆不久即亡佚,拓本亦極罕有,故傅青主、鄭谷口輩均未之見,欲傳蔡文,不得蔡書,惟各以己意書之。迨至清乾隆之際,號稱金石大家之王昶、翁方綱等廣搜博採,竟亦遺珠。然則王據原本再刻之石,竟與漢石同屬曇花一現,何郭碑之不幸而中郎妙跡艱傳耶?

注、石墨鎸華刊於萬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戊午,著者趙崡,字子函,陝西盩厔人,性嗜古,家近漢唐故都,多石刻,時挾楮塁訪拓,並乞於朋友之遊宦四方者,積三十餘年,所蓄碑帖至富。王正己與其同邑,作宰於山西,時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郭子章正任山西按察使,恰在同時。後此八十載,及至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六七二),介休人士即磨石倩傅山補書。所謂磨石者,第一縣令王正宗之石或為王正己所磨泐。然則,王正己之石豈又為康熙時介休人所磨泐乎?焉得起地下之人而問之!

書影

严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