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注意一个能提高八角价格的办法 [复制链接]

1#

自从-年大力发展八角种植产业后,八角的价格一落千丈,常年低至成本价,这给八角产区的种植户带来巨大的伤害。辛辛苦苦精心管理维护了7、8年的八角树,如今无心采摘,任其自生自灭的现象随处可见。

八角是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八角产品价格在-年曾一度涨到90元/公斤,被产区农民视为“摇钱树”、“养老树”、“富贵树”等。受此影响,适合种植八角的广西和云南两省大力发展八角种植产业,八角种植面积最高时曾达到近万亩。

随着八角产量的逐年增多,八角供过于求的现象日益显现,八角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年八角的价格一直处于历史最低,生果在1.5元/斤左右徘徊。年受八角提取物“莽草酸”是抗病*药物“达菲”主要成分的影响,八角价格短时间内成倍上涨。但那只是昙花一现,年后八角的价格又恢复正常,继续处于低价状态,虽然年有所涨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面积减产所致。

可以说,八角涨价的原因并不是八角产业自身而是受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或者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减产。从目前来看,八角供过于求的现象依然严重。要提高八角价格,让八角种植户有利可图,如今之计有两个途径:一是加大八角产品深度加工力度,让其在各个行业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扩大八角的需求量;二是调整优化八角行业发展结构,将没有或低经济效益的八角品种及八角林果断淘汰。

而在笔者看来:增加八角利用率的难度非常大,这涉及到科技的研究,科技研究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周期;而调整优化八角产业是目前可行性比较大的途径。然而需要淘汰哪些八角品种呢?

八角按成熟季节不同分为春八角(俗称春花八角)及秋八角(俗称大红八角)。春花八角是每年的春季2-4月份成熟采收,而大红八角是每年的秋季7-10月份成熟采收。

春花八角的特点

◆◆◆◆◆

春花八角品质低

由于春花八角果实成长期是在每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这是一年当中各地最寒冷的时期。由于阳光不足,雨落不够,加上气温低且不稳定。所以春花八角相比大红八角而言其果实瘦小、开口少、果梗长,且香味淡,质量远远比不上大红八角。

价格低

由于人们采购八角时更偏向于购买个头大且饱满,形状整齐,颜色好,果梗短甚至没有,香味浓郁的八角。而春花八角个头瘦小、开口少、果梗长,且香味淡的缺点注定其市场价格远低于大红八角。事实上,春花八角的市场价格一般只是大红八角的四分之三甚至更低。

春花八角产量低

春季是春花八角果实膨大期,而我国南方春季时期常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湿度大,光照少,温度低且不稳定。所以,春花八角容易因营养不良及光合作用不够而造成落果。此外当气温开始回暖时,也是八角树受病虫害的一个高发期。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春花八角的产量远远低于大红八角,实际上,每年的春花八角总产量一般只是大红八角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采摘人工费高

由于春花八角产量低,每棵八角树上挂果不多,这严重影响了八角采摘的速度。而采摘八角的人工费一般按一斤多少钱来算。如果是采摘大红八角,一个人一天可以采摘斤,而按一斤八角采摘费1元算,采摘人员一天的收入就是元。而同样的一个采摘人员,在采摘春花八角时,由于单株挂果少,也许一天都采摘不到斤。如果采摘费还是按1元一斤来算,采摘人员一天的收入不到元。

采摘八角不但是一个苦力活,而且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如果千辛万苦一天下来拿不到元钱,谁还会傻傻去摘?有些人可能会说“那就提高采摘人工费呀!”,可你别忘了春花八角价格低于大红八角,就拿今年(年)来说,今年八角行情算是较好的年份,可春花八角生果也曾一度低至1.5元一斤,如果把采摘费提高至1.5元一斤,如果你是佣主,你会雇人采摘吗?

晒制更困难

如今,八角加工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太阳晒干方式,而每年2-4月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光照强度较弱的时期,远远比不上7-10月份。所以在秋季时本来5到7天就可以晒到足干的八角,在2-4月份有时半个月了还没晒好,有些八角甚至已经发霉发黑,严重影响八角质量。

总体而言,春花八角是一个让种植户吃力不讨好的产品。

春花八角对八角市场的影响

◆◆◆◆◆

八角的价格主要受行情和质量的影响,在同样一个行情下,春花八角由于其产品价值低于大红八角,所以销售价格自然也低于大红八角销售价。这与春花八角的生产难度形成鲜明对比。

而作为一个八角销售商,他不管这个八角怎么来的,来得容易还是艰难?他只管这个产品有没有销售市场,能不能赚到钱。而大多数八角最终消费者并不了解更不会分辨哪种是春花八角?哪种是大红八角?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认识盲区,采用“挂羊皮卖狗肉”的方式,以大红八角的市场价出售价值更低的春花八角(春花八角进货价更低)。

本来八角的产量就过剩,黑果、干支等低价值的八角就已经让八角市场一片混乱。再加上让种植户吃力不讨好的春花八角致命冲击,市场上以次充好、低价竞销的现象比比皆是。最后的结局是八角产量进一步过剩,八角价格常年维持在成本价附近,而消费者花钱买来的大红八角却是春花或者干支八角,有些了解八角的消费者跑断腿也找不到优质的大红八角。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春花八角的产品价值及市场价格都低于大红八角,但春花八角的采摘、加工等成本费却都高于大红八角。这一低一高使得农户种植、采摘或加工春花八角都是赔本的生意。在商业角度上看,春花八角相对大红八角而言是低劣产品,应该也必须被淘汰。

如果春花八角不能及时被淘汰,不但八角供过于求的现象将依然延续,八角的价格也将维持在成本价附近徘徊;而且国内外八角市场以次充好、低价竞争的现象只会更加严重。到头来受伤害最深的还是八角种植户和最终消费者。

所以,站在八角种植户的立场,强烈建议以“不种植,不采摘,不销售”的原则,对已有只生产春花八角的树林进行砍伐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如果是两季的八角树,建议不去采摘春果,反正采摘春果会对八角树产生伤害影响大红八角的产量且采摘春果又不赚钱。

虽然现在大部分八角产区都在研究及推广八角丰产技术,但相比当下八角供过于求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研究如何淘汰低价值,经济效益低下的八角产品和八角林更为重要。要不然,八角再怎么丰产都得赔钱,越丰产越赔钱那该如何是好?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及意见。如果有持不同观点者,欢迎留言探讨!

欢迎转发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