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有一点暮气沉沉,甚至有80后调侃未等怀孕就先怀孕了,但是虽然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大面积怀旧,跟这个社会压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怀旧确实是每一个年龄段人的一个普遍情节。其实怀旧就是追忆过去美好纯真的日子,就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在往上一点就怀旧了。怀旧最集中的是哪个阶段呢?其实就是校园生活,就是你的青春,那个时候的人生你感觉很灿烂,未来似乎对自己遥遥无期,生命中好像处处都是鲜花,你还没有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压力,那时候可能单一考虑的就是自己的个人感情以及生命的尊严。所以人生最美好的日子就在青春,青春最典型的日子就是大学校园生活,怀旧最明显的地标就是流行歌曲。
在40以下年龄段的人,往往对校园民谣记忆犹新,其他年龄段的人也不会忘记了其中的一首歌,名字叫《同桌的你》。这首歌当时在国内的流行程度,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毫不为过。当时《同桌的你》成了校园恋爱的代名词,而《同桌的你》也成为最经典的校园民谣。国内的校园民谣它产生,有非常独特的一个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它的背景如果从宏观上看,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是中国社会最强调个性解放的时候。
那个时候大家经过压抑又经过改革开放,到了强调个人价值个性绽放的时候。所以当时是一个社会大环境,再具体到校园民谣的诞生地大学里头,那个时候大学也比现在大学生幸福的多,因为国家对大学生的需求远远大于大学生的产生量,包分配,就造成了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没有负担。就是在那种悠哉悠哉的环境中大家就想搞点艺术创作,搞点精神追求,这就催生了后来的校园民谣。
具体来说校园民谣产生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就是那个时候的诗歌盛行,这是对校园民谣的直接推动。第二个就是当时主要是港台音乐对大陆的冲击,当时港台的歌手李宗盛、王杰、周华健、邓丽君等全来到了大陆了,就是他们这种歌曲的创作,这种清新的曲风给很多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思想解放的空间。第三个就是这个创作者音乐人大多是男为主女为副,那么当时校园民谣的产生,和学校女生的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如果那个时候一个男生能写诗,能唱歌,能弹吉他就容易俘获女生的芳心,所以很多男生前仆后继的往音乐创作里面扑。
有人说爱情是引领一个时代积极向上的坐标,有很多人因为在爱情的巨大动力催促之下,他才建功立业,所以不能小看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期,这些男性音乐创作人的巨大动力。
崔健在年做过一个专辑,这专辑里十首歌,有九首歌是一个公司的企业人*小茂写的,*小茂这个人很有见识,而且文字功底很强,当时正碰上他30周岁,他觉得这是个缘分,一听见这歌就觉得能出版,当时就决定叫校园民谣,于是就把这些歌综合在一起一块出版了,这里面就有著名的《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校园民谣在当时穿透力非常的强,年一直火到年,在年后就出了朴树唱了很多校园民谣的歌曲,在之后的就是水木年华,在水木年华之后整个校园民谣就枯萎了。
校园民谣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就是这个社会,大家对物质的追求比以前,欲望要强烈的多,在实实在在的物质追求的影响下,像校园民谣这种小清新的东西玩不下去了,因为这个时候大学校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后来大学生入学后就面对着事业本身的就业压力,可能每个大学生变得更加世俗更加功利更加现实了,也就没有多少人想玩这种青春纯朴的小清新格调了。
所以校园民谣的土壤不存在了,但不管怎么说校园民谣代表着那个时代人有关青春的记忆,它就在人民心目当中呢永远是纯朴美好最柔软的那些东西,只有那有东西曾经在我们的记忆和青春当中划过,那么校园民谣的存在就有着非常现实的那些价值,以至于现在30岁和40岁之间的这些人,每当听到流行的校园民谣,都会回忆起自己那种懵懂的青春,那么这种回忆,它不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嘛。所以校园民谣因此具备了它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