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汽车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必需品,那大家都喜欢什么车呢?
或许因为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德系车一直饱受大众追捧,奥迪、宝马、保时捷都是非常知名的德系车品牌,那大家有没有听过“保时泰”这个名字呢?
被戏称为“保时泰”的这个牌子,就是因“模仿”而出名的众泰汽车。靠着模仿保时捷,众泰曾一度进入全国销量榜的前十名,背后老板更是成功登上富豪榜。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如今的众泰已经陷入了破产危机,而同为浙江知名车企的吉利,却一路红火。
这截然不同的遭遇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国产神车”身陷困境
自打年亏损达到亿元之后,众泰便走上了下坡路。不仅诸多车型减产停产,供应商货款和员工薪资也纷纷逾期不支付,并且亿亏损中大部分都是商誉减值。那众泰到底是如何走进今天这个困局的呢?
应建仁和众泰汽车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当时的中国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制造业更是鼎盛。应建仁也抓住了时机,于年东拼西凑了8万块开办了长城机械五金厂,为拖拉机、摩托车、汽车等供应零部件。
但是随着日本垄断了昌河的面包车覆盖件之后,应建仁决定自己来生产这样的零部件。仅过四年,他又成立了浙江铁牛实业有限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铁牛A汽车顶盖板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并取代日本产品,赢来了为昌河供货的机会。
经此一战,应建仁和铁牛公司在行业内名声大噪,生意更是越来越火热。但是应建仁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年,他与人合伙买下了一条台湾的汽车生产线,就这样,众泰汽车横空出世。
众泰的发展一直和“模仿”密不可分,王牌产品T模仿大众途锐,SR9更是高度模仿保时捷Macan,以至于被戏称为“保时泰”。在当时,众泰汽车的产品可谓一车难求,短短两年销量便实现了一个飞跃。从年销售16.6万辆到年销售超过33万辆,众泰汽车被冠上了“国产神车”的头衔。
一次又一次没有创新的研发在短期内为众泰取得了巨大利润,但是随着国内开始重视技术、重视自主创新开始,众泰汽车的“模仿”就变成“抄袭”了。
而且,在公司陷入亏损、濒临破产之际,创始人应建仁却套现百亿成功脱身了,更是令人唏嘘。反之,多年来常常被拿来和众泰作比较的吉利,如今才是过得滋润呀。
二、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
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最早是做冰箱行业的,随后进入摩托车制造领域,直到年才进入到汽车制造业,吉利也作为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诞生了。但是万事开头难,在研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吉利也只能边拆车、边造车,第一辆吉利豪车就是模仿夏利造出来的。
与众泰不同,吉利没有选择停留在“模仿”这个舒适圈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创造,让吉利发展得越来越快。从收购沃尔沃到成为首个乘用车销量破万的企业,李书福带领吉利走上了国产车的巅峰。看到这里,大家对于吉利和众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遭遇应该有答案了吧。
一方面,汽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纯模仿”式造车已经跟不上节奏了。汽车品牌越来越多,车型的发布也越来越快,等你模仿出来人家已经又出新品了,那自然只能陷入无车可卖的困境。
另一方面,技术才是硬道理,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吉利虽然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在满足研发条件之后就一直投身开发。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是获得了全部专利技术,研发水平更是又上一层楼。而众泰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仿造阶段,客户早就已经不买账了。
结语
其实不仅是汽车这个行业,各行各业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当今时代技术第一。如果像众泰那样缺乏创新能力,受他人牵制,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惨淡收场。
那么大家认为众泰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记得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