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出口降幅收窄或只是昙花一现二季度外贸继续
TUhjnbcbe - 2023/10/15 16:34:00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9/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徐芸茜北京报道

疫情之下,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首份外贸季报。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亿元,减少80.6%。值得注意的是,3月当月,出口降幅收窄至3.5%,进口则增长2.4%,贸易差额也由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顺差。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外贸数据好于预期得益于3月当月数据有所好转,而3月外贸得以“喘息”,主要是由于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的结果。因此,这种回暖不具备可持续性。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甚至判断,3月出口降幅收窄或只是昙花一现。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各地纷纷采取“封城”等严格管控措施,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二季度进出口预计将遭受“量价双杀”。

事实上,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发生衰退,WTO也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下滑较大。海关总署发言人李魁文14日表示,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

3月回暖带动一季度好于预期

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有所回暖,进出口总值为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2月收窄8.7个百分点。海关总署表示,随着复工的推进,“3月中旬、下旬连续两旬进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

受3月数据回暖带动,一季度外贸虽然仍出现同比下降,降幅达6.4%,但降幅已较1-2月份收窄了3.1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分析认为,3月出口好于预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企业渡难关的*策措施,包括提高部分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贷投放、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二是江苏、上海、青海、贵州、安徽等多地相继出台了稳外贸举措,主要通过畅通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化解融资瓶颈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三是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

具体来看,3月加工贸易影响大于一般贸易:3月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4.5%,一般贸易出口下降4.5%;从出口地区来看,对东盟出口逆势增长:3月对东盟出口增长7.7%,整个一季度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从产品来看,机电产品影响略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3月同比分别为-9%、-7.6%,钢材、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同比分别为-1.8%、10.2%、-3.7%,受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从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至今,3个多月过去了。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美贸易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美贸易总值.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其中,对美出口.5亿元,下降23.6%;自美进口.6亿元,下降1.3%。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今年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的影响,尽管一季度对美出口下降,但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仍对进口形成支撑,一季度大豆、猪肉、棉花等商品自美进口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一季度,自美进口农产品.6亿元,增长1.1倍。其中,进口大豆.4万吨,增加2.1倍,价值.8亿元,增长2.1倍;进口猪肉16.8万吨,增加6.4倍,价值30.4亿元,增长16倍;进口棉花12.4万吨,增加43.5%,价值15.9亿元,增长17%。

贸易逆差转顺,二季度外贸承压

由于3月出口下降11.4%,远高于进口0.7%的降幅,因此,在今年开年逆差的背景下,3月贸易逆差转顺差,带动一季度贸易顺差减少80.6%。

朱殷对本报记者表示,3月贸易逆差转正的关键在于出口增速超预期,进口不弱的情况下,国内供给能力改善的利好大于海外需求下行的利空,成为出口超预期回升的关键。

不过,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将承压,短期出现衰退式顺差或小幅逆差的概率较高。“一方面,确定性较强的内需回升有助于进口,但疫情冲击海外供给体系,海外供给不足可能压制进口数据,同时抢进口行为也较难持续;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扩散,3月美欧开始逐步成为全球疫情‘震中’,经济与金融市场均遭受冲击,失业率、消费等宏观数据已有表现,美欧经济二季度下探幅度可能超市场预期,预计将对外需产生拖累,冲击后续我国出口。综合来看,3月‘改善型’超预期顺差可能较难持续,后续外需下降拖累出口,海外供给受限也会压制国内需求对进口的提振,后续衰退式顺差和小幅逆差是大概率事件。”李超表示。

事实上,疫情对第二季度出口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体现。

3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由2月的46.1下降至39.4,3月中采PMI中新出口出口订单、进口分别为46.4、48.4,虽然较2月的28.7、31.9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收缩区间。韩国4月前10天出口同比-18.6%,进口同比-13%;对中国出口同比-10.2%,进口同比0.3%。而3月韩国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为0.2%、-3.2%,其中对中国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为-5.8%、1.6%。此外,WTO预计年全球贸易量将收缩12.9%至31.9%。

众所周知,当前外部环境对我国的外贸将产出一定的冲击,因此,业内专家对二季度外贸表现均抱有谨慎态度。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3月下旬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所以外贸企业之前交不上货的问题逐渐转变为订单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上个月还不是很突出,目前表现更明显。同时,中国企业作为国际产业链中的一环,其他国家市场交易疲软也会间接影响到这些企业,因此,二季度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压力会很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策组负责人杨畅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次疫情冲击直接作用实体经济,导致失业人数上升的时间在短期被快速压缩,进而传导消费端下滑,对中国出口的压力已经快速到来,短期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探底。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口降幅收窄或只是昙花一现二季度外贸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