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栾川玉米进城记事
TUhjnbcbe - 2024/2/26 17:41:00

清晨六点钟,山城栾川有一丝清冷。街上的人稀少的很,还不到年轻人起床的点,城管也没有起床。李大爷趁机把两篮子玉米穗倒在马路边,开始了一天的生计。

早市的生意很短,6点没有人,7点半人上来,城管就要撵摊贩。但是为了这昙花一现,大爷每天往返里路。从县城北部深山区歇脚店等班车,两个过了80岁的老夫妻足足等了一个小时,错过了唯一这客班,当天的收入就要清零。对于城里人,一块钱买一穗一尺来长的鲜嫩玉米并不算贵,但对于老李大爷,这买卖巨划算:尽管老俩疾病缠身,但他们常年起早贪黑种玉米,原有1亩3责任田,自己又捣鼓了不到半亩薄地。种地没法计较成本,不到2亩地净产量约斤吧,一斤玉米卖1块2,亩产价值块挂个零,除过种子,化肥、农药等,人工不计成本,半年收入一亩地约等于块。老伯笑着说,现在大山里,只有二百五还在种地,方言的“”外人不懂,近义词是网络语“沙雕”。

卖玉米棒子的收益要好很多,一个中等长度穗子可以卖1块钱,长些的更贵,5块钱4穗,这样算下来,比卖干玉米粒强得多,一亩地有大约穗,卖完可以有保证。

当然,这只是数学老师们的算法,从那个小镇到县城,车费往返两个人26块,早晚两顿饭可以在家做,中午还要买饭吃,再省俭50穗玉米就消耗掉了,差不多老奶奶跟一路挎的一篮子算后勤给养。更何况玉米穗在大伏天生长极快,卖不了几天就上满浆,就没人会买,鲜吃就不行了。

尽管这样,老两口没有怨言,每年这个时候,他们能一天到县城看一次子孙,给他们送去玉米蔬菜,机会不可多得。况且隐形的福利他们也懂一些:青山绿水之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正说着,街上口罩多起来,疫情来了。他们再没有出现在县城的马路边。

1
查看完整版本: 栾川玉米进城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