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寿险行业之营养不良
TUhjnbcbe - 2024/3/8 17:39:00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国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却居高不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营养专家指出,现代人的饮食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营养不足,一种是营养过剩。大家对营养的认识还停留在大鱼大肉上,真正做到饮食均衡得还不多。

需要更新观念的是,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营养不足不单指吃得不够,热量摄入不够,还表现为食物搭配不合理,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肥胖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所以说,营养不良并不是瘦子的专利。

这样看来,营养不足几乎总是单独发生,而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似乎总是同时发生——同一机体的一部分营养过剩,大多会产生另一部分的营养供给不足。第二种情况发生频率似乎更高。

举几个寿险营销“营养过剩+营养不足”的例子。

主管的管理辅导,重心一般放在督导拜访行为和产品学习上面,人为中断了拜访逻辑,避重就轻——没有沟通接洽、建立信任,如何能谈到产品销售。

对外勤管理的重心常年放在了企划方案的物质利益推动上,而没有深入代理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推动。

主管,尤其是高阶主管,常年经历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普通外勤团队仅仅通过早会获取知识养分,却还缺乏连续供养。

营销培训过度服务于销售结果和各项指标达成,过度服务于缺什么补什么,进补却从不考虑损耗、排斥、吸收和转化等过程。

我们现在所做的几乎所有的营销动作最终都应该围绕一项技能:那就是如何让客户相信——相信代理人、相信代理人的设计推荐、相信保单的未来利益。除去真正意义上“没钱的人”以外,剩下的都是我们的客户。然而,仅仅在这一步,就足以让代理人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当一日三餐无法补充身体正常所需营养,便需要额外进补才行。又,一日三餐总是老三样,必然引起乏味和激情减退。对于代理人而言,应当十分清楚自己缺的是什么,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补充,并合理评估自己的吸收转化能力。但就第二步——了解自己所缺,又让很多代理人费尽了脑筋,因为他们根本就发现不了自己缺什么。就像是很多人连自己的心肝脾肺肾在什么地方都分不清楚的,更不要说找到自己的专业所缺。用很多代理人自己的话讲,最缺的就是钱。你看这是多么不动脑筋的答案。

不论是身体上的营养不良,还是思想上的营养不良,最终都将导致缺乏行动力。身体上的营养不良,没有力气和精力去思考;而思想上的营养不良,是不愿意去思考,甚至不认为自己从没有思考过,当然也不知道什么叫正确的思考。想都没想明白,又如何产生行动力。古人讲:三思而后行,想明白了,自然产生行动力。营销早会是一个持续供养的体系和平台,一旦缺失或不足,就是在吃营销团队原本人脉的老本,把自己的元气全部消耗光,当然我们会用增员来补充新的元气,但是,上一批人怎么办?这是个值得内外勤管理人员深思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是瘦骨嶙峋的业务高手,甚至是拄着拐杖还疯狂跳跃的病态狂奔。

此言绝非危言耸听。看看有多少代理人,早会结束之后还逗留在职场,不知该往哪里走;遇到客户的异议,不懂得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进行解决或寻求答案,不断地问题堆积,最后都不知道哪个是根本问题了;主管遇到问题不懂得向下解决,反而全然向上反馈,缺乏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业内代理人对于5+2、白加黑已经习以为常,谓之“很正常”!此番习以为常,并不是乐于接受的,而是无力改变,只能跟着大节奏往前挪。业内代理人对于上级部门安排的培训颇有微词——原本的周末安排上了主管集训,难得的法定假日提前回归收心,回来后紧接着就是大启动,名曰“无缝对接”、“趁热打铁”,然而对于所学消化吸收过程尚未完成,却要迅速转化为体能——就像是让你吃饱了马上进行狂奔一样,不是得了“急性病”,就是全部吐了。何况是否吃饱了,也无从考量,反正时间是花了,完成了灌肠而已。

营销团队必须具备不合理的高代谢能力,方能适应这种节奏——现实情况是:能够长期适应这样节奏的人根本不存在,昙花一现的倒是很多。新人育成效果差的其中一项原因,也来自于此。大多数新人都想赚钱,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想快节奏、倍感压力、辛苦地赚钱,虽然这是不现实的——哪有什么轻松的钱可赚。但是长期追着屁股后面跑、高压督促的工作方式,同样是不现实的。最终就只能是引进新人来对冲老人对于快节奏的对抗或隐形不满,当这种团队代谢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时候,就只能是新人进不来,老人出不去——老人出不去的结果就是最后都出去了。

用一点诙谐幽默调侃的词来反映现在营销团队的营养状况是容易的。个人做出调整以尽量适应这种节奏才是关键。建议个人工作计划的调整方案如下:

1、集训时边学边消化,找出自己最有心得的地方,进行突破和感悟。暂时理解不了的部分,先放置一边,做好标注。随着从业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的累积,会自然解释之前的疑惑。

2、日常拜访中,提高工作效率,不要有意拖延,把原本可以一天完成的事情,不要稀释到几天里,只会产生“自己很忙碌”的错觉(似乎每天都有事情做),却毫无效率可言,遇到主管批评时,自己还满口不服气,甚至委屈。

3、确实客户或公司打乱了个人计划,无法当日完成的事情,剩下的时间做随机的安排,实在没有可拜访对象就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当你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去学习”。

4、跳出公司督导的节奏,进行自我督导。当你对公司督导的强度、节奏、时点有足够预判的时候,就需要提前自行安排,很多公司要求的执行压力,来自于自己日常的不作为,全部挤压在最后一刻。比如,8月结束以后必然将进行保费竞赛,那么在7月底就要为9月份的客户储备做好准备,进行回访、经营、转介绍,再快的公司节奏,也没有个人拜访更加调整灵活。执行自己的计划,远比执行他人强行安排的计划,更容易让自己欣然接受。若不作为,压力倍增,也怪不得他人。

5、拜访同一客户,若无法实现一次促成,做周详的拜访记录,对拜访进度有充分的认识,可为自己日常的拜访安排足够的再访客户。成熟点,寿险营销不能快刀斩乱麻。切忌一次拜访不成,便不再回头。

6、若再无准客户拜访(绝大多数代理人职业生涯中都遇到过无数次这种情况),就必须对老客户进行服务回访和经营拜访(登门喝喝茶、讨杯水、吃个便饭,随手买点水果,买斤瓜子都行,尽可能别讲你的保险),或者对准客户进行售前服务,不可每次都带着销售促成的目的,以宣传和拉近距离作为见面的主基调,给自己也给对方留有空间。

总之,每走一步都必须要考虑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便可以永远走在公司节奏之前。但在这个决定开始之前的头一个月一定会忙碌不堪,既要完成本月工作重点,又为下一阶段进行铺垫,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便可以实现这种良性循环。如今,大部分代理人都进入了死循环,严重的工作代谢不良,没有人会习惯长期在被动高压下工作,否则营养不良便是必然。当好习惯养成之后,由于每阶段都有自己安排的两个重心——当前的和之后的,自我对于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会增强,会主动思考和寻求答案,自我求学能力便自然加强。万万不可有拖延和侥幸的心理,那将继续把自己置于紧张的公司节奏当中,再无宁日……#寿险营养#

喜欢,点个赞;不赞同,请留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寿险行业之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