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被称为武汉最文艺的地方,是文青打卡的网红地,是以自由为美以光影为梦的人的小确幸。为了寻找童年的记忆,我这个家庭煮妇也摆脱了尘世烟火,在细雨空濛的初夏寻访了“昙华林”。
昙华林作为地名,见诸文字记载始于清代,因“花”与“华”在古代通用,此街也称“昙花林”。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也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早在近年前,这里有一座叫“昙华林”的寺院,古街因寺得名。这里集中了武汉的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建筑,医院、花园山牧师楼、育婴堂、邮局厂房等等。同时这里也是湖北美术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武汉第十四中学的聚集地。
带着幽微馥郁的心境,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轻抚苔藓斑驳老旧的砖墙,欣赏着饱经沧桑的建筑凝固的历史,触摸着时光交织的岁月沁香的温柔,细细咀嚼着历史的余韵,昙华林展示的不仅仅是文艺的当下,它的一砖一瓦都铭刻着老武汉的记忆,仿佛是一处心灵秘境,只需放慢脚步,即可寻得一处清欢,以有距离的相望,止于无距离的相遇,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
依山而建的青瓦小院,蔷薇满墙的铁花拱廊;麻石通幽的梧桐小筑,红瓦青砖白墙,雕花刺绣门廊,……他们静静偏安在繁华深处,如温婉的诗雨洗去都市的浮躁,如涓涓细流,在这里浸润着,流淌着。
遇见那一瞬,便惊艳了我的时光,温暖了我的记忆:古今中外的风格的建筑,充满多元化的文化气息,饱含着世间的万种风情。
想起童年父亲每每推着自行车带我经过花园山,孤儿院的孩子们会从窗户向我们打招呼,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清晰,在这里游荡的人们,似乎都在寻找一种感觉,一种记忆,一种心情。短短的街道浓缩了长长的情谊。
走走停停,斑驳的建筑外墙上,仿佛看见时光慢慢的经过仔细看可以找出许多精致之处,感受历史的痕迹。慢慢欣赏,墙上的各式风格的涂鸦却告诉我这沧桑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颗年轻有活力的心,镜头前,我留下了清新美好的艳遇,脑海里也铭刻了文艺的印记。
昙华林的每个店子都是一番风景,千姿百态、风格迥异;个性的墙画,古典的门,不一样的房子,但都是一样的文艺,每一家店铺的设计都独具匠心,卖的商品都富含创意。每一家店都装修的想让你进去坐坐,每一个小角落里都能发现一点惊喜。
过去一直知道中国四大名绣----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没有想到汉秀竟然如此精美绝伦。这里汉绣坊,买卖味道很淡,更像家庭雅致的客厅。
五光十色的绣布,飞针走线沉静的女子,人在其间,不由屏息敛气,生怕打扰她们的宁静。如果不是身在襄阳,真想静下心来,做一名绣女。徜徉在这些几乎就要被世人遗忘,被时间吞噬,却始终不曾消亡的建筑之间,无不让人醉心于历史源源不断的演变。
行吟在诗意无边的昙华林,不论什么年龄的人都可以做只“老害虫”,快乐地啃吃时光,无视时间的移动,聆听光影的转换,一次次坠入诗意和恬静之中,在坊间的灯火与内心的风景相互辉映的那一刻,他们就获得了存在的意义,在无数个化茧成蝶,擅变为诗歌、音乐、孤独和历史的顷刻间,也就成了伟大而恒久的美。
在昙华林一个转角处的一面墙上,写着:“你若慕名而来,定会失望而归。因为这里只是一段活的历史,供我们路过,昙华林就是昙华林,之外,谁也不是。”大概选择来昙华林的人们,不论是开店还是旅行,都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吧,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正滋味。
你给心灵时间,心灵才会为我们演绎人生无限的韵致。走过昙华林,邂逅一段唯美!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