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真的没效果吗那是怎么传承五千年的善
TUhjnbcbe - 2024/4/8 17:04:00

我是中医人,每天我都围绕着中医而思考,而读书,而工作,而生活。我热爱着中医,我也离不开中医,因为中医是我的人生的一部分。关于今时的中医,我有两个观点:一方面,中医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另一方面,目前到了中医振兴的关键时刻。在这个中医复兴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医呢?以下详细分析。

(一)中医生命力旺盛

中医是国医,这是我们所公认的,因为中医已经有了至少五千年的历史。作为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国医,在近两百年来经历了西方文化和医学的猛烈冲击和中国主流社会排斥、批判、乃至横扫的严冬之后,如今终于迎来复苏的春天。特别是面对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医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冲上了前线,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中医正如野草,即使环境再恶劣,即使生存再困难,仍然能在寒风中生生不息。正如白居易所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还不能说是芳菲满园,却不再是“花果飘零”(徐复观语),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些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思想激进,喜欢反传统,认为凡是现代的,就一定正确,而凡是过去的、历史的,就一定是错误的。他们面对近些年来中医(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认为是昙花一现,是偶然现象,进而毫不客气地用西方思维模式予以抨击。却不知,这正是中医(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扬弃”之后的一次螺旋式地升华,是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客观辩证运动的表现。

(二)中医复兴,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觉醒

中医(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复兴,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同时,亦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反思并觉醒的时代。

目前,我们全社会需要重新认识中医,同时认识包括中医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觉解,应该从中华民族兴盛的角度来研讨和阐释。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中国人脱出长期以来的文化自卑和中医自卑的心理,实现文化自信和中医自信。

(三)对待中医复兴的态度

所有的诋毁其实都是自卑的表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态度也要改变。诋毁中医的人,或者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想的人,或者是别有用心,心怀叵测的小人。

二则,对待中医,不需要夸张。

中医能治病,这已经是事实,不需要夸张中医的临床疗效,这样反而不利于推广中医。中医有优势,当然也有劣势,正确认识中医的优势和劣势,发挥其所长,避开其所短,这才是对待中医的正确态度。

三则,不必用现代科学强解中医理念。

现代科学的精神是尊重事实,凡是符合事实的,都应该承认其客观性。中医临床有效的机理是什么?一定要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吗?我的观点是,不必要。不妨研究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临床,这样更符合中医的特点。有人致力于研究中药的成分,研究针灸刺激穴位的生理生化反应,这未尝不可,但这绝不是解释中医的唯一的方法。

四则,溯源寻根,以经典为本。

中医是有经典的,经典是中医的根本。学习中医,实践中医,都离不开经典。对待经典,大可不必先持怀疑的态度,处处挑毛病,这样绝不可能深入经典之中。正确的方法是,接受经典,承认经典,然后深入其中,去享受经典中的绝美与渊微。

五则,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

中医存在了数千年,历代医家代有发展,至今仍然符合临床需要。我们应该接受中医,但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既要跪在往圣先贤的脚下,又要站在往圣先贤的肩上;既要颂扬中医的理念,又要尝试解读前贤的智慧。当然,独立思考不是狡辩,需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对于先贤的学术观点,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装糊涂,当然也不能受任何历代名家的误导或忽悠。

一切以临床为依据。中医如果要发展,先要提高临床疗效。离开了临床疗效而谈发展中医,都是空中楼阁。而提高临床疗效源于学人对中医理论的深刻掌握;源于学人对中医的执着;源于学人能静心潜修,愿意坐十年冷板凳……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中医自信和文化自信,否则,动力从何而来?!说到底,相信中医,热爱中医,这是所有中医人所必需执守的。舍此,没有真中医。(董洪涛)#中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真的没效果吗那是怎么传承五千年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