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校学霸涌入娱乐圈退可知识,进可偶像新
TUhjnbcbe - 2024/5/1 17:12:00

来源:创事记

陈铭VS詹青云“神仙打架”
  图源《奇葩说》第五季

欢迎
  (从左至右依次为:郭文韬、曹恩齐、唐九洲、齐思钧、叶逊敏、邵明明、蒲熠星)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名侦探学院·密逃大神版

助理侦探“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年,《明星大侦探》在第四季开启了“星素结合”的模式,邀请当时的素人嘉宾蒲熠星、唐九洲、周峻纬担任助理。他们区别于娱乐偶像工业中的年轻人,和知识界的学霸相比,他们在形象上更有偶像气质;和演艺圈的明星相比,他们又凭借自己的学识受人“高看”。

《明星大侦探》第六季采用了双侦探模式,也就是将原来的侦探助理升职为侦探,同样拥有投票权。由此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素人嘉宾在节目中有了更重要的“戏份”。

三年前,在一期两个多小时的节目中,每个助理只能分得10分钟的镜头。如今,素人侦探几乎可以和明星嘉宾“平起平坐”,蒲熠星和郭文韬还首次承担了“金主”SoulApp的中插广告拍摄。

观众喜爱,广告偏爱、节目宠爱。

《名侦探学院》的诞生和芒果TV年的另一档综艺《密室大逃脱·大神版》有关,两档节目均为芒果TV会员节目。由于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的特殊性,《明星大侦探》《密室大逃脱》在正式录制前都会邀请“业内大神”和“高校学霸”进行试玩,而网络节目恰好需要为会员创造一些专属内容,《密室大逃脱·大神版》正是节目组的一次实验性尝试。

在前两期尝试后,《明星大侦探》的制片人何舒和团队发现原本定位在“会员花絮”的大神版效果远超预期,他们意识到,“这些小哥哥们也可以成为主角”。

在大神版的启发下,《名侦探学院》先后将蒲熠星、郭文韬、王春彧、何运晨、李晋晔等年轻、外貌俊朗、名校背景的“知识偶像”们聚在一起,拍摄专属于他们的综艺节目。

在后续的录制中,《名侦探学院》开始脱离《明星大侦探》的纯粹依附,而成为以小哥哥们为核心的“养成系”团综。“我们其实没有把他们定位成‘知识偶像’,在我看来他们是有内涵、很睿智的一群年轻人。”何舒说。

《明星大侦探》节目组像一个知识偶像产业链中的下游承接平台,善于挖掘、组合、协调娱乐行业“素人”在节目中的生存活动,那些《一站到底》《最强大脑》《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的部分选手们均被承接过来。事后来看,这些节目的核心功能是传播某一或多个领域专业知识,并挖掘出一大批富有活力且有一定知识背景的娱乐圈“储备军”。

在他们的成长中,有一个政策红利无法忽视。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具有“高颜值+高学历”标签的素人知识偶像,开始在综艺节目大放异彩。

这些知识偶像“素人”出身,在原本领域里拥有某种特长,被节目组选中后,这种特长在综艺节目里被放大,他们某种程度上享受了娱乐明星的待遇,成为娱乐工业市场中的“宠儿”。

年分水岭之后,素人知识偶像更加成为中国娱乐内容行业无法忽视的存在,他们在硬核知识与大众娱乐间不断徘徊。而在中国综艺史上,知识偶像与综艺节目相伴相生。

历年泛知识类节目梳理丨刺猬公社

萌芽:地方台崛起

年7月16日,央视一套播出《三星智力快车》。它被誉为当时中国最权威、奖励金额最高的智力竞赛节目。当时,正值国内进行频道专业化改革,央视开始推出受众更明确的特色节目。

与其他益智类节目相比,《三星智力快车》的特色是参赛者为高中生,选手与选手之间答题对垒,出题队伍则由清北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专家教授们组成。节目组通过网络报名、分区面试和学校推荐的方式,从两千多万高中生中甄选出素质卓越的选手,邀请他们来到现场竞技。

虽然距年《三星智力快车》停播已经过去十余年,但在网络上,人们依然可以找到些许关于《三星智力快车》参与者们的踪迹。那或许是国内电视综艺火爆之初,这些素人学霸们离“知识偶像”最近的一次。

十几年前,学生粉丝们表达喜爱的方式谨慎而矜持,对与“知识偶像”之间关系的想象也颇为质朴天真。他们通过贴吧写信留言、加QQ
  图源《最强大脑》第二季

王昱珩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强大脑》的早期定位。豆瓣用户

斋宅窄寨形容《最强大脑》的选手为“现实中的X战警,能力不同,性格各异”。节目把难度系数超乎常人的脑力挑战项目展示出来,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大脑还可以达到如此水平。

节目中不断涌现出“记忆大师”“盲棋高手”“听音神童”等“神级大脑”标签,一方面来自选手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自节目组的包装。剪辑、规则、剧本......都可能成为节目“造神”的“帮凶”。

在王昱珩看来,观众在节目中看到的“匪夷所思”项目全部有据可依。他试图传递每个项目背后的原理,但最终为了保证节目效果都被剪掉了。“如果换我来剪辑,我会把这些项目的设计原理和破题思路都告诉大家,像走近科学一样,而不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王昱珩和节目组的困兽之斗持续到第四季,被全国人民尊奉为“神”的“水哥”在观察微藻的比赛中输给了对手余奕沛。

节目播出的片段波澜不惊,但根据现场观众、部分嘉宾和王昱珩
  图源《奇葩说》第五季

这场“巅峰对决”的辩题是:1秒钟全人类知识共享,支持or不支持?

在观众们对“老奇葩”的犀利、段子、上价值都颇为熟悉之后,知识渊博、温文尔雅、理性睿智和独立批判等特色,充分满足了观众们的审美需要。

从传统竞技辩论角度来看,陈铭与詹青云的这场对决,虽然反应机敏,但把观点和论证拆解,也并不是“惊为天人”。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对“封神之战”的爽感并不建立在对辩题全然理解的基础之上。一位是温柔绅士又接地气、总把妻女挂在嘴边的武大教师,一位是哈佛毕业而又谦逊冷静、充满独立女性气质的精英律师,二人在辩台上唇枪舌剑、辗转腾挪,这种对战情节和视觉效果足够让人兴奋,让观众感受到知识能够触达的令人折服的性感。

《奇葩说》的集数越来越多,老观众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刁钻”,无论是段子还是观点,都要更加生动新颖。

在观众们对“内容营养”的诉求中,部分综艺感较弱的辩手,也能在《奇葩说》找到展示的空间。比如复旦大学副教授熊浩、“辩论诗人”席瑞、中山大学毕业的知名辩手梁秋阳……在《奇葩说》的选手库里,他们是“讲道理”这一流派的鲜明代表。

无论是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的知识答题、脑力竞技,还是其中的说话与表达,这些节目本质上都没有逃脱“选秀逻辑”——非选秀类节目也开始部分运用idol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来运作选手,寻找差异化的新“偶像”。

知识与偶像

年4月,全网讨论罗志祥周扬青分手事件时,柯洁回复了一条“说到底还是男人仁慈”的评论,卷入女权风波。人们往深了挖,翻出柯洁录制一档节目《你说的都对》时,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片段。

同台的女学者(人类学博士)淡豹大方地提出“过年曾经是交配的时间”,却让20岁的柯洁坐立不安:“她把我原有对过年的那种美好的期盼都给破坏掉了,就算她说的是事实,我也没法接受。我觉得这种说法非常愚蠢,低俗加愚蠢。”

而这档节目是优酷在年,首次将偶像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制作的全网首档“知识偶像问答真人秀”。据了解,近两年活跃在银幕上的知识偶像都是备选嘉宾,但这档节目并未掀起太大的水花。

《你说的都对》节目海报
  图源豆瓣

在事后讨论节目为什么不火难免有些后见之明。但这档节目发出两个信号:一是“知识偶像”市场的崛起,二是“知识”和“偶像”的不兼容性。

华东师范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畅畅认为节目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节目的出口是偶像,那么就要用偶像生产机制。“你可以在这个节目看到《开心辞典》的影子、《奇葩说》的影子、《非正式会谈》的影子,但是把不同类型的模式一锅乱炖,和节目想要打造知识偶像的目的是不匹配的,竞争才会激发人的斗志。”

另一个问题来自节目受众。中国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小镇青年”,清北哈佛的名校标签或许能够用来塑造知识偶像的光蕴,但在密集型知识输出下,一览无余的学历优越感也会带来压迫。

尽管《你说的都对》拿到豆瓣8.3分,但更多年轻人的感受是:“看到他们我仿佛像个傻子”。

如果抛开颜值,学术知识可以和娱乐共存吗?

新一季《奇葩说》加入导师阵容的刘擎,在采访中曾提到自己参加节目的原因——“现在的公共空间里,娱乐节目占据主要内容,《奇葩说》是一个有知识性、有思辨性的讨论问题的节目,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尝试的机会——是不是能够把学院里的学术知识、思想、思考带入公共讨论。”

但吴畅畅觉得这近乎天方夜谭。在他看来,综艺的大众化表达和知识的精英主义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难以逾越的沟壑。纯粹的学术难以在综艺中生存,但知识类综艺节目找到了普及性知识可传播的中间点,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出来。

在《你说的都对》节目尾声,嘉宾梁边妖谈及自己上节目的原因。“所有的冷知识,只是给别人增加了饭桌上的笑谈。它可能是生活中的糖,但我想做的是药,不是舔一舔很甜的东西,而是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不能来做药的话,我就好好把糖做好,多做一些好笑的事。”

对应吴畅畅对知识类综艺的解读,学术是“药”,知识是“糖”。《你说的都对》的多数话题,综合来看像是通过大数据筛选出的、特定观众关心的问题,节目能够提供更多的是给人指明方向的“糖”,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药”。

一旦以偶像的颜值作为筛选基础,节目对“知识”的包装也可能偏离轨道。

《你说的都对》节目中有一位最年轻的嘉宾陈锴杰,他的介绍是“年仅20岁的NASA研究员”。同年,他在作为极限智囊团成员参加《极限挑战4》时,沿用了“美国NASA研究员”的头衔。

但《极限挑战》的影响力让他很快被指出“学历造假”。有网友发现,陈锴杰当时是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大三在读生,并处于休学状态,所谓的在NASA工作,只是参加了一个NASA举办的比赛。

另一个“人设翻车”案例发生在《令人心动的offer2》的实习生何旻哲身上。从何旻哲作为踢馆实习生在节目露面起,有网友分析称他的实习经历经不起推敲,在网络舆论声中,何旻哲最终在节目里承认简历造假的行为。

在真相越来越难以掩盖的互联网时代,站在知识和偶像的分岔路口,聪明的年轻人依然会有踟蹰时刻。

素人与商品

负责《创造》选角的星渠传媒创始人郑旭洋,早年是《天天向上》导演组的工作人员。

他曾在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对比了传统节目和素人真人秀的“广告效应”:节目组找到的各行精英之所以愿意上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目能为他们的公司起到不小的宣传作用;而在素人真人秀时代,这种“广告”变得更加隐形,且依赖素人嘉宾自身的魅力与粉丝黏性。

在郑旭洋看来,“真人秀素人”可能会成为一种职业,只不过很多不考虑出道的人在兼职做这件事。

知识偶像是“真人秀素人”的典型素人群体,也是内容制作方的重要原料。以芒果TV为代表,素人知识偶像的加入,不仅让《明星大侦探》和《密室大逃脱》实现了用一个IP覆盖不同的人群效果,也对芒果TV会员的维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何舒介绍,虽然《明星大侦探》和《密室大逃脱》明星版都是烧脑悬疑类节目,但用户重合度只有30%,相比之下,《名侦探学院》和《密室大逃脱》大神版的粉丝重合度很高,他们是平台年度最活跃的用户。

能够让一档节目持续更新的根本动力是它的投产比(ROI),《密室大逃脱》大神版的ROI有时会达到%、%。“因为它是一个养成综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是未来可期的一个项目,一定有非常大的商业化空间。这些小哥哥们也会从学生进入到工作,甚至变成更成功的人士。”

在《令人心动的offer》试验成功后,江苏卫视和国内知名证券公司也联合推出金融行业的职场真人秀综艺《闪光的你》,据悉已于2月底开始录制。不难想象,《闪光的你》一旦成为明星节目,又将产生一批新生的知识偶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下游”综艺当中。

据了解,演艺经纪行业中对精细化运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业务覆盖的范畴除了艺人、网红、KOL,还诞生了一个“新商品”类别——知识偶像。

北京具有眼光文化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经纪公司,专注知识偶像经纪运营,目前旗下签约了包括《奇葩说》辩手陈铭、熊浩、席瑞,《令人心动的offer》的何运晨和李晨等知识偶像。

资本下场、捕手广撒网,这些在外界眼中更聪明的人,在签经纪约时,更能拎得清吗?

《奇葩说》辩手赵英男的答案是:“不一定。”

赵英男在清华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院专业度过了漫长的学习生涯。他至今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期《奇葩说》播出的时间是年9月21日。

那晚,赵英男躺在沙发上,没有停止过刷新手机。微博消息的小红点怎么点都还会冒出来,很多人“跑来”诉说喜欢。

《奇葩说》第五季之前,对辩手没有签经纪合约的要求。随着节目播出,各种各样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找到他合作签约,其中不乏大公司和明星团队,赵英男有点飘飘然,一时间陷入了“选清华还是选北大”的苦恼。

赵英男(右一)丨图源网络

赵英男有一位经纪人朋友,曾带出不少当红艺人。他想听听朋友的建议,结果被泼了一盆冷水:“综艺节目只是一时热度,而且再好的艺人资源和团队对你来说没有用武之地。就算这个人带出过范冰冰,能对你有什么帮助?”

对于经纪公司来说,多签一个“素人”不是负担,但对“素人”的影响可能是转折式的。在《奇葩说》前两季,名气处在中游的选手在节目后一年的收入可以赚到万。但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持续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依赖综艺很可能会很快面临“原地失业”。

而在知识偶像被市场争先恐后地抢夺时,女性似乎“消失”了。

“有个简单直接的逻辑,一个女性对于女性消费群体的商业价值体现一定不是知识。”

有经纪人揭示行业的现状:和追星一样,消费知识偶像的群体以年轻女性为主,对学霸男神的崇拜于情理之中,而对长相优越、能力突出的女性反而可能会有敌意。无论是对经纪公司还是MCN来说,签女生的风险很高,费力不讨好,不如签男生来得稳妥。

部分内容制作方或者平台也不会去过多塑造或强调知识女神的形象。一旦有“美女学霸”出现,节目通常会有意无意地在她们与其他男嘉宾之间制造情感话题,弱化其“知识属性”。相比“脑性感男”,曾在节目中崭露头角的“脑性感女”往往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再次登上综艺的机会也大打折扣。

詹青云是一个例外。

詹青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她的“吸粉点”来自于“知识女性”独立睿智的气质,更贴近于“脑性感女”这个垂类。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女”依然在《奇葩说》节目歧视链的最底端,“美女学霸”则更甚。在《奇葩说》唇枪舌剑的交锋战场,甚至在某种社会印象里,“美女”似乎总是与“无脑”产生某种潜意识的链接。

左手专业,右手流量

年初,王春彧看到过一个八卦帖:“王春彧频繁上综艺是要去娱乐圈吗?”

其中有一条回答说:第一,这对他的主业有好处,以后可以成为明星建筑师;第二,有通告费,虽然没法与明星相提并论,但也比本职工资要高出很多,为什么不去?

“我没有‘频繁’,当时只上过几期节目,但是这个博主还是‘懂行’的,我做的一切‘副业’都会考虑对主业的加成。”王春彧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王春彧目前在清华大学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是老年建筑。他此前在美国做青年长租公寓课题时发现,老年人才是更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现在很多养老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品质特别差,很大程度上是设计的问题,有一些设计问题可能会严重到影响到老人的生命安全。

王春彧所参与的建筑项目并非是大众关心的建筑类型,为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创造出名的可能性,可以有助于扩大这些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我不想要学了10年的专业没用上,放弃为中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创造价值的机会。听起来有点高尚,但可能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王春彧扶了扶眼镜,有些不好意思,“有点鸡汤了。”

因为平时不爱打扮,他在学校被认出的几率并不高。疫情期间,全副武装的他有一次在机场被认出,他连声否认赶紧溜走,留下粉丝愣在原地怀疑人生。

在努力平衡双重身份的过程中,无论从主观意识还是工作生活,他不希望公众形象的特殊性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作为新晋知识偶像,李晋晔还未明显感受到双重身份的压力,更准的说法是,年后刚刚入职的他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

李晋晔告别《令人心动的offer》
  图源:微博

李晋晔

因为十分羡慕第一季实习生们因高强度考核合作下建立的感情纽带,李晋晔报名参加了《令人心动的offer2》。“何老师在第二季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职场发小’,大家未来在工作,都可以有一个互相支持、互相倾诉的对象。”

李晋晔时常会收到一些网友的评论留言,询问他是否会继续走律师这条路。“大家担心我们从节目出来,会有一个对于现实工作的落差,我非常能理解。工作上的领导肯定也希望我们日后高强度工作时,精力不要发生太大的偏移,所以我首先会调整好心态。”

今年年初,李晋晔接到不少综艺节目的邀请。但他希望以律师的身份在法律的路上走得更远,所以还是会根据本职工作情况来衡量是否参加综艺。

不想抛弃主业、有副业需求的知识偶像们,都在努力平衡学术工作和综艺活动,有人因错过时机丢掉了部分商业价值,也有人彻底投身于“流量”。

流量变现是所有在微博“营业”的知识偶像的变现途径之一。粉丝数量、转评赞等相关数据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商业报价,而一旦依赖娱乐圈流量变现,情况将会有微妙的变化。

蒲熠星在微博的认证是电影博主,但这个身份一直缺少实际转化。有位曾经和蒲熠星一起录过节目的嘉宾评价他是“聪明人”,“他会把握时代脉搏,自己去找风口,迎合市场。”

研究生毕业后,蒲熠星从事了近两年基金和风投工作,在年底,他决定放弃本职工作,彻底把工作重心放到娱乐圈。

蒲熠星担任《明星大侦探》第六季侦探

尽管“下海”娱乐圈引来诸多争议,但蒲熠星有清楚的自我认知,他在采访和直播中都曾提到,相比占用更大精力的本职工作,副业让他得到更大、更直接的价值感。

“知识不是一定要拿来用的,知识只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蒲熠星在接受娱理采访时说,他明白在这个圈子营销学霸人设并没有贡献,他现在正以综艺人+主播的双重身份融入娱乐圈:主播toC,直接赚粉丝打赏的钱;综艺toB,出售自己的综艺感,从平台和制作方获得报酬。

做主播要接地气,但是作为艺人必须谨言慎行。早期
  图源巨有文化官博

赵英男觉得很幸运,他拥有巨有文化这样一个表达出口。虽然他们的节目没有很大的流量,但至少保留住了一个内容输出的渠道。

另一端,“水哥”王昱珩在忙着推进一个自然营地项目。年年中,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营地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淄博举行,由王昱珩亲自设计可以在北方越冬的生态植物墙和太阳能环保内循环锦鲤鱼塘。他热爱自然,也重视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

按这个时代“偶像”的迭代速度,王昱珩早该“过气”了。但他的数十个粉丝群里,仍然在不断加入更多新人,每年高考结束,王昱珩都能收到不少报喜的私信。

王昱珩喜欢花草,植物的培育成果在于是否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世界上没有最好看的花,也没有最难养的花,只有对的培育方法。”

“你会这么多,没想过开个课教点什么?”

“我教做人。”王昱珩回答。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校学霸涌入娱乐圈退可知识,进可偶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