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沈醉特赦后的非凡人生,变成一个女儿奴,留
TUhjnbcbe - 2024/6/18 23:27:00
白癜风注意什么 https://m.39.net/disease/a_5862251.html

时隔13年的重逢

年暑假的一天,一个身材高瘦、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在北京站门口焦急地等待,双眼紧紧盯着人群。

只见他身穿白色衬衫短袖、西式西裤,脚踩塑料凉鞋,配上那黝黑的皮肤,打眼一看,跟个老农民似的。没人会想到,这就是曾让人闻风丧胆的军统三号人物沈醉。

包括他的女儿沈美娟,也不敢相信,这竟是自己的父亲。记忆里那个高大帅气的父亲,似乎一下子消失了。

看着父亲从月台另一头跑来,嘴里还不停呼唤自己的小名,沈美娟愣在原地。这就是父亲吗?分别时她才三岁,时隔十三年再见,沈美娟内心满是陌生与惶恐。

对于小女儿,沈醉日思夜想了好久。如今看到人在跟前,当即就跑上去,紧紧抓住女儿的手:“孩子,我是爸爸。”沈美娟已经16岁了,看沈醉的眼神满是陌生,沉默良久,才嗫嚅着喊了一声“爸爸”。

听到这一声,沈醉如闻天籁,眼睛当即就湿润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感觉陌生的哪里只有沈美娟,沈醉同样如此。他记得沈美娟3岁的样子,却没见过她的16岁。十三年的隔阂,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至于为何会失散多年?这得从十多年前说起了。

年,戴笠去世,毛人凤上位。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沈醉头上。作为戴笠的心腹爱将,沈醉也不是个笨的,他知道自己处境不妙,但与毛人凤地位悬殊,怎么着也不可能斗得过对方。思来想去,干脆来个走为上计。

之后沈醉被发配到昆明,担任军统局云南站站长。沈醉去了云南,他的家人自是相随,沈醉母亲、妻子和五个年幼的女儿都陪他来到任上。一年后,这个家庭又迎来沈醉的独子。添丁进口本是一大喜事,沈醉却顾不上高兴,因为国民党的形势越来越不妙了。

到了年,明眼人都能看出,解放军就要胜利了。作为战败方的国民党,会遭遇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想来不会有什么好日子。于是大量国民党高官携带金银家眷,逃往香港、台湾等地。

本就是负责情工作的,沈醉怎会不清楚国民党现状?他对国军不报希望,为家人着想,沈醉也想一走了之。没想到这个时候毛人凤窜出来,给沈醉下了命令,必须坚守云南。怕沈醉搞小动作,他还亲自飞昆明督查工作。

毛人凤以为这样就能稳住沈醉吗?当然没有,沈醉走不了,但他的家人可以,于是沈醉到处找关系,弄来了几张飞往香港的机票。让他难过的是,自己走不了,只能把家小交给妻子栗燕萍,让她带着母亲和六个年幼的孩子前往香港。

此时的沈醉无疑是自责的,如果不是没办法,他怎么可能不陪着一起去香港?

为了安全,他还特意多弄了五张票,送给一个朋友,只为对方多关照自己家小。在那个高官富商争相离开的时期,一张机票都不好弄,更别说一下子五张了,沈醉费用心良苦可想而知。

不过这朋友也不可靠,一下飞机就带着家人离开了,根本没把沈醉的话放在心上。留在机场的沈家人,面对这陌生的城市,一时间全都陷入茫然。最后还是栗燕萍立了起来,靠着变卖金银首饰,总算把一家子安顿下来。

栗燕萍与沈醉

之后就是焦急的等待,可由于通讯不便,沈家人根本得不到沈醉消息。后来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沈醉参加了卢汉领导的和平起义。昙花一现般,这个消息过后,沈醉再次杳无音信。情急之下,栗燕萍让孩子舅舅回去查探,随行的还有沈醉的大女儿和小女儿。

大女儿痴傻,小女儿年仅三岁,栗燕萍的决定,怎么看都不靠谱。回到大陆后,三人到了长沙,暂住沈美娟伯外公家。然而没过几天,舅舅就被带走了,后来他们才知道,舅舅被当作潜伏特务枪毙了。

之后姐妹俩就由伯外公抚养,可伯外公每天都要上班,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痴傻的大姐由于没人照顾,最终病死了。年幼的沈美娟,继续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慢慢对寻找父亲没了期待。

再说沈醉这边,当初云南解放后,他被关在了重庆白公馆战犯集中营。却不曾想,这一关就是十多年,以至于和家人彻底失去联系。

栗燕萍在长久的等待中,彻底绝望。最后为了养活孩子,选择改嫁。而台湾方面认为沈醉已经牺牲,还在忠烈祠给他立了牌位。

沈醉

沈醉被关押的十多年,除了不能跟外界联系外,日子并不难过。这是一所关押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监狱,他们这些战犯,每天就做做工,上上思想课,有时候还有领导人来谈话。从最开始的排斥,到后来的乐在其中,沈醉对共产党有了改观。

年年底,沈醉被毛主席亲自特赦,也是唯一一个被特赦的军统高官。至于原因,跟他的功劳有关。当初在云南时,沈醉联合卢汉起义投诚,给我军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大大促进了我军解放中国的速度。

从战犯集中营出来后,沈醉先学习了三个月,又在北京红星公社的生产队劳动了一年,然后被安排到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做了一名小专员。

他从一出来,就开始打听妻女的消息,得知妻子已经改嫁,只有小女儿沈美娟留在大陆。沈醉心痛之余,对小女儿充满了思念。

年,他终于能见到小女儿了。趁着放暑假的时间,沈醉把孩子接到北京。为了能一眼认出沈美娟,还特意寄去一件白色小衬衣,这是他亲手做成的,方便到时候认人。

真是多亏了在监狱里学的缝纫技术,沈醉才能从人潮中,一眼认出自己的女儿,于是有了父女相认的感人画面。

小女儿成心灵慰藉

接到沈美娟后,为了弥补这些年来的亏欠,沈醉带着她几乎游遍了北京城。故宫、天坛、北海等等,都留下了父女俩的笑声。还有各种街边美食,但凡女儿多看一眼,沈醉就赶紧付钱。这些美食沈醉吃的很少,不是不喜欢,而是钱财不多,他得省着点。

沈醉的苦心没有白费,经过七天的游玩,小女儿在他面前逐渐开朗,恢复少女本性。沈美娟会甜甜地叫他“爸爸”,想要什么会给他撒娇,时而还会怄气。对沈醉来说,这一切美好地就像场梦,让他在漫漫苦海中有了一丝丝慰藉。

可是他毕竟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人,再也不能深情地呼唤“雪雪”,这种心痛哪能轻易化解?沈醉不在意栗燕萍改嫁,会有这种结局,都是他的错。可他希望妻子能够回来,两人再续前缘。

栗燕萍也答应了,可惜沈醉远赴深圳,苦苦等了两天,依旧没等到深爱的妻子。

这让沈醉痛苦万分,一下子老了好多。却不知,栗燕萍不回来,主要是为了在台湾的子女。她改嫁后不久,三个女儿和儿子都被沈醉大哥接到了台湾。一旦自己回了大陆,孩子们就会有麻烦。

经过激烈的抉择,栗燕萍选择留在台湾。然而此时的沈醉不明白内情,以为是雪雪变了心,这成了他一辈子的痛。在此后的数年里,小女儿沈美娟成了他心灵上的依靠。

为了让女儿留在身边,沈醉特意找到有关部门,想把孩子的学籍从长沙转到北京。经周总理特批,沈美娟于年进入北京女六中。此后的三年,父女俩相依为命。沈醉父兼母职,既要上班挣钱,也要给女儿缝补衣服。得亏他在狱中学过缝补技术,要不得多作难!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女儿不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沈醉渐渐感到了孤独。而这些都被沈美娟看在了眼里,于是就有了给父亲找个伴的想法。不过她也知道,父亲对母亲感情深厚,不会轻易就范。因此各种撒泼痴缠,缠的久了,沈醉终于点了头。

沈美娟

再婚与分别

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医院护士杜雪洁。杜雪洁曾是基督教堂的修女,性格严肃,贤惠善良,年纪比沈醉小十岁。两人的结合,让沈醉再次感受到了来自伴侣的体贴。

比如说,杜雪洁会帮他整理报刊和信件,让其桌面一改往日的凌乱;两人作息相同,每天早晚可以一起散步,这是女儿不能一直做到的;为了沈醉的冠心病,杜雪洁还特意在客厅写了个牌子,提醒来访客人,冠心病患者会客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这样的体贴,如春风化雨般,慢慢融化了沈醉的心。因此每次出差,都会给杜雪洁带礼物,可能是布料,也可能是衣服,或是其他的。总之,沈醉是次次不落,这样的丈夫可真是稀缺品种了。

不过有时候沈醉也挺气闷的。再婚之前吧,他跟女儿相依为命,两人经常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说些心里话。但是这个权利,再婚之后竟然没了?每次杜雪洁看到这场景,都会拉长个脸,再甩下一句话离开。女主人都这样了,谁还能高兴地再说下去?

沈醉和杜雪洁晚年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多次,以至于父女俩都不敢在家中亲近了。为了维持家庭和睦,沈醉还包揽了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可杜雪洁依旧我行我素,视沈美娟为障碍。

杜雪洁会这么做,也跟沈美娟的处境有关。年小说《红岩》横空出世,据说里面的军统特务头子严醉,其创作原型就是沈醉。作为沈醉的女儿,沈美娟自然被连累了。很多同学都来辱骂她,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她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她没了上大学的资格。

起初沈美娟不明白这个残酷的事实,还以为只要学习够好,就能进入大学。年,沈美娟结束了高考,这次发挥稳定,她相信凭自己的成绩,一定能考个好学校。然而,最后收到的却是“未被录取”。

面对女儿的痛哭,沈醉手足无措,只能拖着病体前往招生办、教育局询问情况。这个时候,他们明白了,原来还有一种东西叫政审。只要是沈醉的女儿,是曾经军统特务的后代,就没哪个学校敢接收。

得知这个真相,沈醉自责极了,难道没有补救的办法吗?

为了女儿,沈醉到处奔波,找政协、找民政部,希望能给沈美娟一个上大学的机会。最终机会有了,可沈美娟却决定放弃。因为她受不了继母的冷言冷语,决定早点工作,到时候可以搬出去。

那个年代,人们工作基本都是靠分配,于是沈美娟就在家里等。本以为凭她高中学历,会分个不错的单位,结果呢?等到管分配的临时办事处都撤销了,也没哪个单位愿意接收。归根结底,还是沈醉的背景问题。

一个人的出身无法选择,因为沈醉,沈美娟受了太多的打击。可她不恨父亲,因为感受过世间最真挚的父爱。发生这种事,父亲比谁都难过,她又怎能火上浇油?作为女儿,沈美娟要做的是另寻出路。

不过出路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一家人找了不少地方,依旧没什么好办法。沈美娟只能做个待业青年,留在家中啃老。女儿在家待业,沈醉这个老父亲只会心疼,但继母杜雪洁就没这份心性了。本来她就看沈美娟碍眼,如今对方在家“吃白食”,杜雪洁怎么可能不找事?

沈醉与杜雪洁全家福

夹在女儿和妻子中间,沈醉左右为难。当包揽所有家务,还是不能让杜雪洁满意的时候,沈醉想到了离婚。女儿的委屈,妻子的咄咄逼人,他都看在眼里。如果继续下去,孩子得委屈成啥样!

然而沈醉的念头,还是被沈美娟打消了。沈美娟觉得,自己早晚要离开,如果父亲身边再没个伴,那也太孤单了。因此极力劝说父亲,让杜雪洁留下来。为此,她不惜下乡做知青。

年11月8日,沈美娟作为北京第一批知青,坐上了驶往宁夏的火车,她要在农建十三师有所作为。送别的时候,沈醉双目含泪,哽咽着说:“孩子,是爸爸害了你,爸爸对不起你。”当沈美娟上车时,他还下意识地拉了一下,最终拉了个空。

赤子之心

沈美娟走了,沈醉的心也变得空落落的。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时常回忆与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知女儿在西北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暗地里哭鼻子。很快,沈醉就没了这种忧心,因为女儿从兵团偷跑回来了。

听着沈美娟的哭诉,沈醉心痛如绞。他以为事情会慢慢过去,没想到因为出身问题,女儿再次受到了伤害。被贴大字报,被批判,甚至差点深夜被抓,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小女儿竟遭遇了这么多苦难!因此坚决反对沈美娟回西北,哪怕杜雪洁生气,也要留女儿在家。

沈醉想要庇护女儿,却不知他已经自身难保。年的一个深夜,三个身着警服的男人冲进家中,掏出拘留证,把沈醉带走了。沈醉不知自己的将来会怎样,但他还是安慰妻女:“你们放心吧!解放后我没做过什么坏事,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沈醉这么说,也不全是安慰,他是真心这么想的。这些年来,沈醉遇到了很多被军统迫害过的革命者,这些人不少都身居高位,却无一人找自己麻烦。这让沈醉相信,世道真的变了,共产党的作风是不一样的。

然而沈醉再次料错了,这次是造反派占上风,他又被关回了秦城监狱。造反派频繁问他某某是不是军统特务,让他交代历史,写证明材料。写的内容不合造反派心意时,沈醉还会受到毒打。哪怕如此,沈醉依旧实事求是,绝不无中生有。

沈醉被关五年,写了一千多份证明材料,却没一份是诬陷他人的。年,沈醉总算回家了。后来他才知道,是周总理听说他们几个“特”字号战犯,被造反派关了起来,这才亲自出手要求“四人帮”放人的。

人放出来后,周总理怕他们被为难,还多次下来慰问。受总理这么大恩德,沈醉感激不尽。

当周总理病重的消息传来时,沈醉伤心极了,可他不是医生,只能默默祈祷,“割骨疗亲效若何?愿输肝脑起沉疴”。如果可以,他愿意减寿十年,只要周总理平安。

“四人帮”垮台后,沈醉的好日子彻底来了。先是自己涨工资,女儿、女婿被调回北京,之后还能和台湾的子女通信。最重要的是,沈醉平反了,他的身份由战犯变为起义领袖,享副部级待遇,还连任了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好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样的好日子让沈醉万分感恩,对党、对国家,充满了信任。年年底,经组织批准,沈醉要去香港和其他子女团聚。

左二起:栗燕萍、沈逸云、沈醉、沈美娟

见到前妻栗燕萍时,对方一句“叔逸”,就让他感慨万千。

索性多年过去,沈醉早已看开,他也没揪着过去的那点恩怨,反而感谢栗燕萍的付出,辛苦养大了孩子。这让栗燕萍十分惊奇,没想到记忆里那个冷酷特务,心胸竟变得如此开阔,最后两人以朋友的关系相处。

年1月6日,香港《新晚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沈醉赴港的消息。此后,沈醉的清净没了,故旧、学生,以及各家媒体等相继而来。

这些亲朋都劝沈醉留在香港,好好享清福。对于这些好意,沈醉婉言谢绝,他不在乎物质生活的好坏,只在乎精神的自由。沈醉告诉他们,“在新中国,我才真正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还有沈醉曾经的学生,特意从台湾过来,希望接沈醉去台湾安享晚年,为此该学生愿意安排好一切。然而沈醉不愿意,一旦他去了台湾,不就证明了党和政府战犯改造工作的失败吗?更别说这学生在台湾负责统战工作,他过去祸福难料,因此坚决不去台湾。

还有一些“爱党人士”,跑来质问沈醉:“你不怕别人骂你叛党、叛国吗?”对于这种人,沈醉向来不客气,通通以牙还牙。

沈醉晚年

还有人找到沈醉,拿出大额支票,希望他在香港报纸上发些辱骂共产党的文章。沈醉一听,当即就拒绝了。没想到二女儿也这么劝,称只要写点被关押时的文章,就能获得大笔支票。听着这些言论,沈醉深感物是人非,他跟这些亲友的思想,已经处于不同境界了。

本是低调而来,却闹得满城风雨,沈醉深觉疲惫,就想打道回府了。临行之前,他告诫那些企图分裂祖国的人:“喜未迷途,尚能知返。苦海无边,不敢再跳!回头是岸,岸在北京……”

1月22日,沈醉和小女儿踏上了回国的列车。这让外界惊讶不已,沈醉的签证时间有一年,按常理来说,和家人团聚几个人都都正常。结果呢,二十来天就回大陆了。虽说早了点,也让一些人放下了悬着的心。

比如说,沈醉的那些老友。他们都曾是国民党高官,解放后一起被关到功德林改造。在此期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其中沈醉和杜聿明关系最好。去香港之前,杜聿明再三叮嘱,不要忘记我们常常说的,要保持晚节……

听说沈醉在现刚刚的表现后,杜聿明紧紧抱住了他:“我就知道你会回来!”

年11月23日,沈醉作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在会议上发言:“党使我从一个反共反人民的军统特务,变成了热爱共产党和人民的爱国人士。”沈醉的转变,深刻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包容力,以及他的向党之心。

年3月18日,沈醉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在生前,他曾对小女儿沈美娟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在沈醉看来,过去的已不可改变,但未来却能,统一祖国一定能实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醉特赦后的非凡人生,变成一个女儿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