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宁
最近两日的市场,给大家上演了什么叫做结构性行情:指数涨的令人心慌,手里的票如果不是热点基本表现平平......
估计不少看官都有割肉换股的想法,财哥劝大家还是稍微冷静一点,只要你的票是绩优股,资金总会轮动过来的,当前行情下频繁换股并不一定会有超额收益。
下面说回到市场:
1.“改革牛”狂奔,金融股是否昙花一现
光大证券两连板,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国银河等中型券商大涨。这种场面并不常见,不少人惊呼:牛市要来了!
那么,“改革牛”是否真的要来?金融股大涨的背后又是什么逻辑呢?财哥下面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般来讲,金融股的长期利好来自于金融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因为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才能不断打开市场空间。
而中期利好通常来自于流动性充足,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放水无熊市”,只要水管够了,市场自然不差,金融股作为火上浇油的种类,也会有直观的表现。
短期利好主要是成交量,毕竟多数券商还是以经纪业务为主,只要市场成交量上去了,手续费自然水涨船高,短期就能提振金融股的业绩。
明白了上述逻辑,我们看看当前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创业板注册制稳步推进;t+0正在商讨;新三板精选层已经开张;上证指数编制方案大改,长期利好正在逐步释放。
2)社融规模重回上行,超额流动性回升。
全球疫情对于国内的经济影响较为显著,为了对冲经济的下行压力,高层主动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带来的直观改变就是,金融周期自“去杠杆”后再度进入上行趋势。
与此同时,超额流行性指标也在3月份快速回升。
通常来说,新增社融增速滞后于超额流动性6-7个月左右,换句话说,这波持续的社融高增速起码可以维持到10月份。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看官就明白了,长期和中期利好不断兑现,金融股并非瞎涨,背后有其实在的逻辑支撑。
可是,这次金融股能够涨到哪里去?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这里财哥要说一个概念,金融股并非完全指券商,还有金融科技,保险和银行,但通常我们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