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一万七千余字,全文阅读完毕大致需要“一炷香时间”,与可能获得的收益相比,时间成本其实不多)
距今约年前的年,华夏大地正处于多民族裂变重组的纷争时代。
这个时期,有一场战役,史称“崖山之役”,它决定了历史上宋王朝的命运。
因为很多惨烈的细节没有被详尽写入教材,或许当前的很多“后浪”们都不知道,这场决战性质的战役在很多体系化历史观中,是像重要节点一般的存在。
也正因为很多不同国别的史学家,由于出发点和对前后历史阶段进程概念判断的各不相同,导致结论也大相径庭。
举一个极端案例是说,某日本史学家秉承着至为纯粹论的历史观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简言之即是将南宋的覆灭直接视为“古典意义上中国”的结束。也可以理解为较为狭义的纯民族主义视角下,认为蒙古族政权的入主代表了汉族自此不复纯粹。
现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全世界广义上的汽车产业也正十分相仿地处于这种裂变重组的超多元纷争时代。
而狭义概念里的“传统汽车”,也正面临着来势汹汹的“科技产品”概念持续不断的猛烈进攻,对于今后“汽车”这一产品/商品的界定,已然开始在“传统工业产品”和“科技属性新品”概念两者的抢夺间摇摆不定。
将这种“隐忧”,代换到前述相应的极端表达里,或许也可以更像恫吓般地阐释为:
“‘新冠’以后无‘全球’,20年后无‘汽车’”。
在这过往的古典精品情怀与对未来先驱科幻的憧憬之间,这可能也正是纯粹视角下,狭义上“传统汽车”它宿命里必须要面对的“崖山之役”。
01战端起点,“科技产品”概念势如破竹
在6月即将结束的月末,回看这个年中节点,甚觉意味不同寻常。
当年进入到这个月份,跨越了全球汽车圈、泛科技圈、泛社会话题圈的大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
但如果谈及乍一听就仿若自带着“足可划时代”般“里程碑意义”的大新闻,自然还得是“特斯拉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汽车公司”这条。
而必须要承认的是,有相当多一部分传统汽车行业的人,在面对这则消息时,都会抱有一种特斯拉必然不能坐得稳、坐得长久的“看戏心态”。因为他们大抵也在观望,或许特斯拉能否坐稳,还要看同日就宣布要“联手抗敌”的诸如“福(特)、(大)众”们这样的传统车企,到最后能否真的“服众”。
但让这颗“子弹”已经飞出了十多天之后,人们发现,当“钢铁侠”带着他的科技公司像火箭一样冲上历史巅峰后,并未呈现出猜想中“昙花一现”般的疲态,反而是自6月10日以来至今,特斯拉仍能保持住“全球市值最高汽车公司”的冠首头衔。当时间运行到美国东部时间6月23日晚8点,特斯拉市值在美股收盘时仍能维持在.06亿美元(不降反升,约合.68亿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随后的一周时间内,围绕着特斯拉的正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从软件到屏幕,从老生常谈的安全配置到电池安全隐患,总体而言,因为产品质量层面总还是能曝出让多国用户屡次抱怨的产品槽点,特斯拉月初那样看起来猛烈的势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或许也正是多则产品负面消息缠身的影响,到美国东部时间6月27日20点,特斯拉股价相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总体市值缩水到.08亿美元(约合.80亿人民币)。
本以为将视角重新聚焦到传统汽车领域,多数外界传统汽车业内人士都觉得或许丰田这次获得了重新反超夺回“擂主”的良机,然而他们却看到受到全球销量下跌影响,处于休市状态中的丰田汽车总市值也回缩到了.89亿美元(约合.76亿人民币)。
两“跌”相权后,“稳住”的,依旧仍是特斯拉。
再两日后(6月29日),特斯拉迎来其登陆纳斯达克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上市十周年,当日特斯拉股价收盘.35美元,比上周五收盘价上涨约50美元,总体市值重新回到.10亿美元(约合.03亿人民币),比市值排名第二的全球车企丰田汽车(.99亿美元,约合.24亿人民币)仍旧高出约合亿美元。
粗略计算,从年开始至今的十年间,特斯拉股价狂飙%,分到每年年均增长可达45%,总体市值增长超过倍。
照此势头,如果不出大意外的话,当这个6月过去,“特状元”在市值上与“榜眼”的间距就快要被逐步稳固下来。
而实际上,即便抛开这件宜当长期观望的“市值赛事”不谈,或者说淡化对于特斯拉市值的聚焦效用,外界也应该能明显地嗅到,全球类似的科技公司誓要与传统汽车大厂“分一杯羹”的,那股浓到呛人的火药味儿。
因为其实如果只回看这个6月份前十天内阵营两方的各自的大动作,就能从山雨欲来之前的四面风声里,感受到这种“你充武库,我砥刀枪”般的“交替上升”。
6月首日,特斯拉美股盘前涨超3%,上一交易日收涨3.62%;苹果公司欲再在造车业务板块斥资亿美元,并公布70项自动驾驶专利。国内,受大众集团即将重金入局的消息影响,国轩高科当日开盘涨停,报32.89元,江淮汽车也再度涨停,报9.97元;网传小鹏汽车意欲赴美IPO。
6月2日,特斯拉在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破土动工;“传统燃油汽车滥觞地”德国拟斥资50亿推出“史上最大的购车补助计划”,买纯电动车的用户可获欧元补助;日本东京股市连续两天上涨,东证指数开盘上涨0.5%至.07点,丰田汽车领涨1.3%;同日传出大众汽车为直面“宿敌”特斯拉,敦促奥迪新CEO马库斯·杜斯曼(Markus·Duesmann)组建起一个重点攻坚自动驾驶技术的团队,还斥资26亿美元投给一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AI。
6月3日,丰田继续领涨东证指数(上涨1.7%);前日大众的“专干特斯拉T小组”被证实,同时该专案组计划在5年后推出新车型,直接命名为“特斯拉斗士”;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力求推进电动化进程;本田汽车5月在中国销量同比下跌1.7%;蔚来汽车(NIO.N)盘前涨幅扩大至近10%,报4.7美元。
6月4日,锂电池板块盘中多股拉升,国轩高科拉升翻红,中国宝安涨停,国内江淮汽车冲击涨停;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ModelY厂房屋顶铺设基本完成,同时传言其又欲同英国政府合作并在英格兰寻找建厂地点;欧洲多国再曝投入数百亿欧元促电动车发展;比亚迪汉官宣,并自称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此外其品牌“刀片电池”业务被业界广泛看好,产能有意再扩充一倍。
6月5日,特斯拉声称或将发布一款足可续航万英里的车载电池;外媒传大众旗下宾利汽车将在英国裁员0人(约占总员工数的四分之一);无独有偶,为落实“0万英镑成本削减计划”,英国跑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也被曝将减少跑车产量,并最多裁撤余个岗位及员工;同日,大众ID.5电动轿车效果图曝光。
6月6日,外媒网传因特斯拉Model3车底油漆衰减严重,用户发起集体诉讼;国内吉利汽车5月总销量数据曝光,达10.88万辆,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20%;当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晒出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理想汽车CEO李想三人的合照,及配图“三英战吕布”,另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6月7日,希腊宣布也将对电动汽车补贴;比亚迪官方称新车“汉”采用华为5G车载模组,为“全球首款量产5G汽车”。
6月8日,援引乘联会最新数据,5月份特斯拉国产Model3在国内销量达辆,环比增长%,位居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另外特斯拉Model3凭借5月达辆的交付量成绩,也连续第二月成为英国国内的最畅销车型;同一天特斯拉股价大涨,CEO马斯克身价已重回亿美元阶别;保时捷表示将为Taycan推出一款售价更低的,搭载单电机的后驱入门版本;国内海南省宣布,年将不再销售燃油汽车;吉利汽车表示开启品牌“4.0架构体系造车时代”。
市值“登顶前夜”的6月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内部员工信称提升ModelY产能是当前第一要务;相关调研机构经过调研得出结论,国产Model3标准续航裸车成本不到19万,每卖一台可净赚8.28万;大众汽车正式任命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RalfBrandstaetter)为大众品牌新任CEO(7月到任),以分担继续担任大众汽车集团总裁的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肩负的重任;日本东证指数下跌0.1%,丰田领跌;相关分析机构称,年全球汽车销量预计将减少0万辆,同比下跌21%,就“好比一个欧洲市场突然消失了”;外媒传英国或将从7月以英镑不等的金额补贴改换电动汽车的用户;同日,传德国经济部计划从“经济刺激计划”中拿出5亿欧元,为电动汽车建立私人充电站;蔚来发布官方声明称EC6爆炸系谣传;宁德时代计划推出寿命万公里电池;
6月10日当天,外媒传大众集团“内斗”或将升级,董事会考虑解除迪斯的集团CEO职务;日本东证指数下跌0.6%,丰田领跌;同日曝出丰田在“丰田技术空间”发布活动时表示,将年定位为品牌EV元年,并进一步加速电动化推进,计划至年前推出10余款纯电动车型,并将向全球万辆电动汽车销量目标努力。
晚21时,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正式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实现在中型皮卡、商用车和电动车领域内的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从而更好地满足各自在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市场的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
也是在同日同时段,外媒曝出特斯拉CEO马斯克再发内部员工信,称特斯拉半挂式电动卡车“Semi”即将量产;约一个小时后,特斯拉股价涨5.16%,总市值达到.79亿美元,超过了丰田的.17亿美元,自此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汽车公司”,并一连保持接近一月……
若非列举很难想象,只是把区间仅为10天的每一条展现“双方阵营”动态及全球车市大环境的短新闻连缀到一起,竟能达到一千七百余字之多。
甚至说,仅在6月10日当天,就有多家车企频频曝出大动作,其巧合程度或许也绝非“不约而同”的说法那么随缘。
但其实从理解的角度上看,用几分钟时间大致了解并通读下来,这从头至尾的诸多品牌事件却能让人产生好似时过境迁一样的错觉。
也正是在这前后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外界能看到传统大型汽车集团的“积势”与“急躁”,更能看见以“科技先驱”自居的那些品牌,已然昂首阔步走到时代潮头。
而如果当外界再度站到一个全球汽车产业历史发展的视角来审视这个“行至中道”的月份,不同事件之间潜存着的种种联系,又彼此交织成这个混战时代的,规律缩影。
02“传统汽车”一边“割地”一边“攒牌”
特斯拉市值登顶的事,如果不特意在“榜单攀比心理”的趋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