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们穷极一生,究竟追寻的是什么?本来是个档次很高的哲学问题,但我们想从艺术的角度窥探一二,看看古人们能给我们怎样的答案。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冠绝古今的天下第一行书,就算真迹都找不到了,千百年来,也还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去临摹,还有那么多的大书法家、大绘画家以它为蓝本去创作。
事情的缘起呢,就是王羲之在一次欢快的聚会之后给一本雅集作的序,欣赏一下他所描绘的打动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场景:
酒是上好的绍兴黄酒,温好了倒进一种专用的木制酒杯里,将杯子放在溪水的上游,松手,任它往下漂流,因为溪流弯曲,水的天然之力会让它自然漂流,有些地方会停滞或者打转。酒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者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这就是曲水流觞。
他不光描绘了欢快的聚会场景,也流露出自己对生命、对时光的些许思考。
王羲之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古代的人也曾经来到过这里,来了又走了,留下的是一纸沧桑,我们今天又来到这里,当然我们特别开心,但走了以后,会不会以后的人看待我们,就像我们今天看古人一样。
这就深刻了,不管我们在这里做过什么,也不管古人做过什么事情,那个感受力是相同的。我们都曾经特别的快乐,我们也能感受到快乐是特别短暂的。所以,你能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读懂短暂、珍惜这两个词,你就真的理解王羲之了。
王羲之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这一生,如昙花一现。如草木春绿秋枯,如曦月东升西落。但偏偏这一生欲望却有很多。
小时候溪头卧剥莲蓬,忙趁东风放纸鸢,急走追黄蝶,也傍桑阴学种瓜,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长大后希望金榜题名,希望有佳人相伴,希望钱财不断,希望节节高升,希望高朋满座,希望夜夜笙歌。
老了又想要健康长寿,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一盘棋,一知己,一壶酒,一庭院,安享天伦。
你看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有一大半的人还在为生活挣扎,哪里有时间去寻找意义?
其实人这一生,不过是一场体验,就和草木,日月一样,体验这欲望的轮回。活不明白就会觉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活明白了就会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你可以追求这金钱名利,你也可以追求诗酒花茶,你可以追求江上之清风,也可以追求山间之明月。但是不用过分在意追求的结果,结果终将逝去。
穷极一生,来到人间,尽可能的体验世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我们这一生很短,终将会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次梦,不妨大胆一点,有很多事没有答案。
很喜欢《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写此文,记录所感,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