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历史上的十大魏国,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享国
TUhjnbcbe - 2025/3/4 18:48:00

“魏,大名也。”——《史记》

“魏,喻巍巍高大也。”——服虔

一说起“魏国”,屏幕前的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哪个国家呢?

是战国七雄之中的魏国,还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亦或是南北朝时期的魏国呢?

在我国历史上,前前后后曾有过十大魏国,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十个以“魏”作为国号的国家,看看你是不是都听说过这些国家,知道这些国家都是如何建立的呢。

姬氏诸侯国:魏国

在西周建立之后,那位灭掉殷商的一代雄主周武王便突然病重,撒手人寰了。此时的周王朝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制度,于是,奉命辅政的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而后又“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肆分封宗室、功臣以及上古先王之后到各地作为诸侯。

魏国,便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建立起来的。关于魏国的首任君王与主要事迹,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在史书上失载,所以在十大魏国之中,这个建立最早的魏国,反而知名度是最低的。在史书典籍的只言片语之中,我们只知道这个西周诸侯国是由周王室子弟建立的,也就是姬氏诸侯国。

公元前年,亡于晋国之手。

魏氏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魏国

公元前年,毕公高后裔毕万率军灭掉了姬姓诸侯国——魏国,晋献公随即便将魏国故地封给了毕万,作为他的采邑,因而,毕万的后人便以封地作为“氏”。就这样,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颇大的家族——晋国魏氏由此形成。

在晋献公死后,晋国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内乱之中,毕万之孙追随公子重耳四处流亡。公元前年,公子重耳得以归国即位,毕万之孙因功被拜为大夫,是为“魏武子”。而后,晋国魏氏又成为了晋国重要卿族,一步步架空了晋国公室。

公元前年,魏斯联合赵籍、韩虔正式瓜分晋国,并且向周威烈王讨得了诸侯封号,正式建国。

经过了战国时期的大争之世后,秦国从中脱颖而出,于公元前年攻陷魏国国都大梁,灭掉了魏国。

三国之一:曹魏

东汉末年,因桓灵二帝昏聩无能,使得当时东汉王朝内部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内部也摩擦不断,不久便因黄巾起义引发了东汉帝国的崩溃——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在这一阶段中,凭借着荀彧、郭嘉、荀攸等人的辅佐,曹操得以在北方诸侯之中脱颖而出,控制住了以汉献帝为首的东汉小朝廷,而后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曹操也在这一过程之中,被汉献帝先后封为魏公、魏王,建立起了作为东汉诸侯国的魏国。

公元年,一代枭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位父亲手中的权力,于同年年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继位,沿用了父亲此前的国号“魏”,建立魏国,史称“曹魏”。

可是,在曹魏建立之后,因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父子二人皆壮年而逝,少帝曹芳年幼,使得曹魏大权旁落。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更是掌控了曹魏朝廷,先后废杀少帝曹芳、高贵乡公曹髦,而后司马氏的第三代——司马炎更是于公元年逼迫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国,曹魏由此灭亡。

十六国时期汉人政权:冉魏

在西晋灭亡,司马氏衣冠南渡,建立东晋后,中原大地陷入了战火之中。在这一时期中,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请注意:十六国特指的是“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这十六个由“五胡”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是,在这一时期之中,北方涌现出来的政权远不止这十六个,而冉魏便就是不属于十六国的北方政权。

公元年,后赵武帝石虎去世,其子争立,后赵陷入内乱之中。就在此时,石虎的养子石闵在大司马李农等人的支持下,一举夺得后赵大权,于次年将石虎一脉数十人屠戮殆尽。随后,石闵自立为帝,恢复汉姓“冉”,以自己家族出身的地方魏郡作为国号,定都魏郡治所邺城,建立魏国,史称“冉魏”,而冉闵便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同时也凶名赫赫的武悼天王。

在冉魏政权建立后,冉闵与对自己有拥立之功的大司马李农关系恶化,不久,冉闵无故灭李农满门,引起朝野不满。而后,冉闵又在群胡的包围之下,推行“杀胡令”,被各国敌视,于公元年被前燕所灭,冉闵被杀,太子、皇后及文武百官被俘。

十六国时期丁零人政权:翟魏

与刚刚说到的冉魏一样,咱们接下来要聊的这个“魏国”,也是十六国时期中不属于十六国的一个政权。

公元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惨败,此前归附于前秦的各个部族纷纷起兵叛乱,其中便有以翟斌为首的南迁丁零人。五年之后,南迁丁零人的首领翟辽在黄河南岸的黎阳自立为“大魏天王”,建立魏国。为了与此前的几个魏国相区分,史家将其称之为“翟魏”。

在翟魏建立之后,因其国力弱小,只能凭借着黄河天险在东晋、后燕、西燕等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因年代久远,史书失载,关于翟魏的事迹几乎在典籍之中都找不到,我们只知道翟魏于公元年在东晋与后燕的夹击之下走向了灭亡。

北朝之一:北魏

在淝水之战后,尤其是在前秦宣昭帝苻坚被杀后,北方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公元年鲜卑人拓跋珪自立为王,建立代国,而后又改称魏王,定都平城,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经过了数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到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焘在位之时,北魏于公元年统一了北方,北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可是,与此同时,因为北魏政权内部封建化程度较低,再加上严苛的民族政策,导致北魏的统治摇摇欲坠,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无奈之下,冯太后与其孙儿孝文帝先后主持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和改制”,使得北魏政权的统治基础得以稳固。可惜的是,作为一代雄主的孝文帝却在三十三岁那年突然崩逝,太和改制戛然而止,而作为孝文帝继任者的宣武帝元恪又前明后暗,使得北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

最终在六镇起义、河北起义的打击之下,于公元年走向了灭亡。

昙花一现的元氏政权:南魏

公元年,河北起义愈演愈烈,而此时北魏朝廷的大权又落入了尔朱荣手中,北魏宗室举步维艰,无奈之下,作为孝文帝孙儿的元颢被迫投奔南梁。

随后,在梁武帝的支持下,与白袍将军陈庆之率梁军精锐展开北伐,趁北魏深陷河北起义之时,攻取了北魏南方的大片领土,元颢随即在睢阳登基即位,重建魏国,为了与此前的北魏,此后的东魏、西魏相区别,史家称之为“南魏”。

但是,请注意,元颢建立的这个“南魏”政权,只是一个有着解释、参考意义的虚构的一个历史名词,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之中,并未承认“南魏”的正统性。

公元年,陈庆之相继攻取重镇荥阳、虎牢等地,威慑天下,孝庄帝仓皇出逃,元颢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下了洛阳。可惜的是,元颢在进入洛阳后,便以为天下大定,开始纵情声色,坐视不足万人的陈庆之所部被歼灭,自己也随即在尔朱荣的兵锋之下一路溃败,最终被杀,南魏由此灭亡。

北朝之一:东魏

公元年七月,因此前谋划铲除权臣高欢的计划泄露,高欢勃然大怒,提兵进逼洛阳。不愿再做高欢傀儡的孝武帝元修率一众大臣连夜逃出洛阳城,直奔关中的关陇集团而去。

不久,高欢抵达洛阳,宣布罢黜孝武帝元修,改立年仅十一岁的宗室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随后将国都迁到了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因而,史家将这一政权称之为“东魏”。

公元年,在对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的作战中屡屡失败的高欢抑郁而亡,其子高澄接过了父亲的权力,开始积极谋划篡位之事,甚至闹出了“陛下何故谋反”的闹剧,随即便被心向魏室的侠士所杀。在高澄死后,弟弟高洋掌权,直接逼迫孝静帝禅让,自己登基即位,建立北齐,东魏政权由此灭亡。

北朝之一:西魏

在孝武帝元修西迁进入关中后,他发现自己“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关陇集团对他的限制更是远超高欢,便又开始与关陇集团较劲。宇文泰见此时孝武帝元修不受控制,便直接将其毒杀,改立宗室元宝炬为帝,是为魏文帝,建立西魏政权。

从西魏政权建立伊始,便就是作为关陇集团的傀儡而存在,因而只要关陇集团完成了法统的过渡,这一政权便就不复存在了。公元年,宇文泰病逝,次年,宇文护便逼迫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嫡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由此灭亡。

隋末割据势力:魏国

说起“瓦岗寨”,说起秦叔宝、程咬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说起同时期的“魏国”,说起秦琼、程知节呢,又有多少人听说过呢?

正如秦琼是秦叔宝的大名,程知节是程咬金后来的大名,而瓦岗寨后来的大名正是历史上最后一个“魏国”。

公元年,隋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翟让在东郡发动了农民起义,随即在李密等人的协助下建立起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瓦岗寨”和“瓦岗军”。不久,因李密功勋卓著,翟让退位让贤,将大权交到了李密手中,并且拥立其为魏公,建立魏国。却不曾想,李密是个阴险小人,转手便将交出大权的翟让秘密杀害。

在处理掉翟让之后,翟让旧部与李密部下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大魏内部的分裂,李密众叛亲离,被王世充击败,大魏由此灭亡......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十大魏国,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