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3/30 17:49:00
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公元年,对于已经由盛转衰的大唐帝国来说极不太平。这一年出现了两个年号,贞元二十一年和永贞元年;这一年皇位三度易人,先是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李适去世,再是八月四日唐顺宗李诵禅位于唐宪宗李纯;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事件----“永贞革新”。革新的发起者是唐顺宗李诵的两个老师王伾和王叔文(年生),他们两位在唐顺宗登基后获得支持,形成了以“二王八司马”等成员为核心革新集团。(“二王”即王叔文、王伾,“八司马”即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南方边远诸地的八位州司马,即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虽然史家称之为“永贞革新”,但实际上还是发生在贞元年间,唐顺宗的永贞年号真正启用于这年的八月,当时的唐顺宗已经让位于唐宪宗李纯。王叔文、王伾虽是低级官员,身无长物,但却敢于冒险。《旧唐书》中记载,唐顺宗即位后,就把围棋老师王叔文提拔为翰林学士、起居舍人,另一位太子侍书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职级一跃而起的“二王”,很快跟韦执谊、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十多人结为“朋党”,其后又吸纳了凌准、程异等人加入。不幸的是,当时的唐顺宗已患病成了哑巴,无法亲自理政,只好依靠侍候其左右的宦官李忠言和美人牛昭容,这中间就由王伾负责与外朝往来传递消息;外朝则是王叔文坐镇翰林院,宰相韦执谊负责执行,其他成员谋议唱和,采听外事。这并不是一套正常的治国理政流程。此后,“二王”集团利用皇帝的信任,急速推行政治改良,可繁杂的内部流程和内外朝关系注定了这是一场并不顺利的变革,王叔文等人很快遇到了重重阻力。按理说,王叔文集团上台后,内抑宦官、外制方镇,通过各种措施来维护大唐统一,这是一个积极的表现。但结局却是来去匆匆,从唐顺宗李诵正月即位开始,五月,王叔文被削去了翰林学士之职,失去了权力。到八月,唐宪宗李纯即位后,“二王八司马”集团成员或贬或死,运动以失败告终。在这场革新运动中,一批文人士大夫或支持或反对,不乏文坛巨匠、政治名家卷入其中,期间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特别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