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曾经都疑惑过,包括我自己:我们的文化里有个“凄美”的词,而这个词看起来是矛盾的,应该怎样去定义它呢?我们对这个词的感悟,大多都源于古代诗词的学习,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譬如古人最喜欢“悲秋”,而秋是肃杀寂寥的,但诗人往往对一片叶子的凋落都描绘得异常唯美,这样的组合就是“凄美”。尽管我们感受到了,但要表达清晰,往往词不达意。
后来给我最深感受的,竟然是香港电影《白发魔女传》。
80后90后的大多数人通过原著或者影视,或多或少都了解过卓一航与练霓裳的故事,而对这部由张国荣与林青霞主演的电影一定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主角的咖位有多大颜值有多高,而是整部电影的“凄美”色调,让人看着的时候,内心异常疼痛。
守候与等候的凄美
电影开篇便是千雪峰上的肃冷雪景,天地寂寥,但偏偏在风雪里有个枯坐着如同磐石般的身影——卓一航。他守护着优昙奇花,不许他人越雷池半步,最后耶律聂堂等人强夺不成,血溅风雪,那喷溅而出的血雾在昏黄的色调里,映衬得优昙花如梦似幻。这是种浴血的美,最后又在卓一航那深情的一句“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个女人,我等了她十年,不知她知不知道”里变成了令人叹息的“凄苦”。
故事由此展开,然后我们看到了梁羽生笔下最重色彩的“正邪对立”。
生命在暴力之下的凄美
片头的小卓一航在一种如同黄昏落日的色调里舞剑。剑舞得很好看,人在桃花里笑,一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样子,但偏偏搭配了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与卓一航历尽沧桑后的内心独白,埋下了江湖里永恒的“正邪对立”,这就注定了日后爱情里的美好与求不得苦。
相遇本应是美好的。小时候的惊鸿一瞥,彼此都是天真善良的,然而到长大后动乱中的相逢,两人已然有了难以改变的立场,唯一不变的是彼此对生命的敬畏与向往。以前我年轻的时候不理解何谓“暴力美学”,直到看到这部作品,我才真正明白:某些暴力之所以美,不仅仅是因为充满了力量,更是在这种力量背后有着想要拼命守护的美好。
重生与堕落的凄美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间便会少了许多悲剧。可惜,人都有追寻美好的本能,爱情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卓一航与练霓裳忘乎所以地坠入了爱河。他以剑指天,许下了绝不辜负的誓言;她背离魔教,忍受千夫所指的身心煎熬,最终浴血重生。然而,爱情的美好给了他们力量,却终究抵不过命运。
很多人都说,人间之所以值得是因为人间有情,而爱情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既可以是人间最美好,也可以是人间最悲惨,因为它最难圆满。故事的最后,练霓裳在卓一航的不信任中青丝变白发,美到令人窒息,也绝望到令人窒息。她为了他,历尽痛苦,爬出了那个罪恶的地狱,却又被最爱最信任的他亲手推进了另一个地狱。若不是痛心到极点,怎能一瞬白头?
其实,他们的悲剧不在于那一个误会,而是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是武当弟子,代表着正义;她是魔教余孽,代表着邪恶,二者本就不可共存。因此,爱得有多深,痛就有多深;许下的誓言有多真,背弃的时候,就让人有多怨恨。
于是,他们爱得越美,结局就越显得凄惨。整部电影就在这种昏黄,暗黑,压抑的基调下完美地诠释了何谓“凄美”。
何谓凄美?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尽管这概括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好可以用来契合“凄美”。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给凄美一个定义:凄美,就是悲剧式的美丽,无法圆满的美好。
现在很多人在创作的时候,都喜欢让故事悲剧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悲剧是最能带来人心的震撼并感染开去的。当美好的东西掉进了悲剧的境地,就会如同在万千尸骸上开出了一朵彼岸花,鲜艳但残酷。
譬如我们说的地狱,充斥了所有的罪恶,成了人人恐惧的所在,但我们偏偏在这片生人勿近的地方,造了鬼门关,黄泉路,彼岸花,奈何桥,忘川河,望乡台,还有美女孟婆与一喝就能忘记前尘的孟婆汤。这些东西单独拆开来看,无不充满悲剧气息,但一综合起来,我们顿时觉得,地狱其实也是个好去处嘛,走一遭地狱跟旅行似的!
再如古代“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几乎全是以悲剧告终,但我们依然觉得它美好。为什么呢?因为爱情本身就是美好的令人向往并且要追求的,它越是悲剧就会越让人震撼,感染力就越强,然后人们就越想超越这个悲剧去谱写一段真正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这就是凄美!这就是凄美背后的力量!
凄美的力量与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我们看到了美好爱情遭遇劳动压迫的破碎,于是我们反对统治阶层对百姓的奴役。
梁祝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两情相悦却遭遇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于是我们反封建礼教,追求恋爱婚姻自由。
嵇康广陵绝响,我们看到了何谓“杀身成仁”,于是“忠义”刻到了我们骨子里。
就算是上述的《白发魔女传》,我们看到了武侠作品里爱情遭遇正邪对立的悲剧,于是我们学会了反思:人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正邪,是正是邪,只在人们的一念之间。太绝对化的对待事情,只会造就更多或者更大的悲剧。
凡此种种,无不是“凄美”,无不是力量。所以,在我看来,凄美的东西是有着非常正面的意义的,它促使了人们往悲剧的反方向去改变,去追求“圆满的美好”。
所以在很多时候,面对美好,我们会会心一笑,但面对凄美,我们却会倾注更多的情感,因为相比之下,凄美更能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