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界
风口吹了这么久,除了盯着销量,品牌和MCN都要考虑下一步往哪走。
作者
凤凰WEEKLY财经
报道
凤凰WEEKLY财经
(ID:fhzkzk)
粉丝千万的头部主播辛巴还是栽在了直播带货售假上。
12月23日,发酵超过一个月的辛巴带货假燕窝事件公布调查结果,辛巴涉事直播公司拟被处罚款90万元。此前,辛巴团队回应称截至12月6日赔付消费者万元,其曾承诺退赔超过万元。
辛巴或许是为直播带货问题付出代价最大的知名主播,但并不是唯一一个。12月,罗永浩公开承认其直播所售羊绒衫为仿货,将对两万名消费者代为进行三倍赔付,据测算,金额约为万元。
年,数以万计的直播间制造了一夜几十亿的销售神话,也无数次陷于“造假”“翻车”的旋涡。
商家江南信赖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甘愿以成本价挤进直播间,他拿下过“爆单”,也曾花费元请主播带货,最后只卖出10单,还退回4单。但直播带货已是不能不做的选项,“别人都站起来了,你不踮起脚,没人会看得到你”。
新入行的主播林楠(化名)每次离开直播间后,手里都攥着一把喉片。每天连播五个小时,镜头对着,精神调动到最积极的状态,个人需求被压缩到最低,尽量少吃饭、少喝水、少去卫生间,镜头面前,她无暇去想象直播带货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只是隐约觉得,行业正在往下走。
MCN机构(类似主播网红经纪公司)快美BeautyQ创始人陆先生今年加大了对直播带货的投入,他的判断是“行业正在更加理性”。正成为品牌商“标配”的直播带货,要面对的不只是数据造假、产品质量的争议,品牌和MCN机构都需要找准定位。
直播带货的风口热闹了一整年,如今这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主播、商家和MCN,都需要思考,直播带货的下一步在哪,会不会盛极而衰、昙花一现?在这背后,是传统电商巨头和社交电商新秀之间面对用户、流量乃至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极端焦虑。
“不认识的人连着三天进直播间,
骂了我三天”
人物档案:林楠,全职带货主播,年入行,曾连续直播7小时,最高时薪多元。
我一开始做带货主播,其实有点像赶鸭子上架。疫情改变了生活,我之前在先锋书店做店员,疫情暴发后,没什么人去书店,生意也差得很。为了自救,很多实体店都开始直播带货,我们也被公司安排去网店轮岗,想通过直播卖些书。大家都没经验,只能硬着头皮上。
做了一段时间直播,书店生意还是没什么起色。我琢磨着换份工作,正好有一家公司招聘兼职主播,疫情期间,找工作不容易,我就去试了试,发现收入还挺可观的。
直播是轮班制的,一个主播负责四五个小时,按时长结算工资,每个小时大概多元。遇上“双十一”“双十二”,一个晚上的业绩可能赶上平时一整天,时薪会再高一些。
最长的一次直播,我连续在镜头前工作了七个小时,从上午10点播到下午5点。关掉摄像头,走出房间时,感觉像脱了层皮。那天流量很好,一直有新的粉丝进来,公司舍不得断播。我们这种主播,和李佳琦、薇娅等大家熟悉的主播不一样,没有助播,靠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
时间再长,嘴不能停止说话。不管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问,我得一直介绍啊,不然就算有人点击进来,没听到声音,立刻就离开了。
吃饭是小事,有时候饿得不行,趁着直播页面放产品图片的时候,想赶紧低头偷吃一两口,但一般不会吃的,因为吃东西的那一分钟就没办法正常说话了,直播间的人都能听出来。
我也不怎么去厕所,实在着急,就等到直播间人少的时候,挂一张图片解释“主播暂时离开一会儿”,但如果有人这会儿进来了,他肯定不会等我。直播的时候,我也一般不喝水,不过长时间说话很费嗓子,我会吃很多喉片、护嗓的药,每次都是二十几盒地买,公司几个主播每人的桌下都放着一大包。
做主播,身体的考验算小问题,慢慢就习惯了,让人难受的是精神上的消耗。一进直播间,脑子就像在打仗。镜头架在前面,一切都不一样了,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要是走神了,每个人都会看到。主播要面带微笑,眼睛要看镜头,必须注意坐姿端正,腰酸了想靠会儿椅子肯定不行,为了构图好看,主播是否在画面的中心,公司都会管的。运营的同事会时刻提醒,“注意!你人往左偏了”。
语速会比平时快很多,人多的时候,可能有五六十个人同时问我问题,得赶快回答,照顾到每个人,不然人家就离开了。做了主播,我基本上把所有的话都留给了直播间,也把所有的耐心都在直播里用完了,私底下就不爱说话了,人也有点暴躁。
直播间里的突发情况很多,挨骂算是常事。有一些人,可能心理就是阴暗吧,素不相识,也不是要买东西或者咨询,就会直接骂我。连着好几天,在我直播时刷消息,“你长得好难看”“就是不想看到你这张脸”“你怎么还在”,我很生气,我也是靠本事吃饭的,好好工作,凭什么要受这样的气?实在气不过,我就把他拉黑了,因为他一直刷,也会影响直播间里其他人的想法。
恶性竞争哪里都有,直播带货也不例外。直播时,根据平台要求,有的话是不能说的,比如“最好”等极限词或者是介绍产品功效的措辞。有些竞争对手会专门蹲在直播间盯着你,如果你提到了类似的话,立刻就会被举报。被举报次数多了,账号可能就会被处理。其实也能理解,如果你的销量特别好,同行会嫉妒。我不能保证别人不进直播间,只能要求自己千万别出纰漏。
我们直播间最近出过一次问题。有一个产品原本是多元,上链接时价格定错了,成了60多元,远远低于成本价。刚一上架,东西瞬间就卖掉了。还好量不多,一共卖了6件,我们想提供些赔偿、联系买家退款,翻后台数据才发现,一半都是同行拍的。
从做带货主播开始,我就是在一家公司固定做主播,而不是签MCN。其实,我在一些平台也有粉丝基础,签MCN的话挣钱也会多一些,但考虑之后我还是放弃了。两个模式不同,固定主播是公司卖货、我直播,消费者是冲着公司和品牌来的,我只是个员工,但要是签了MCN就不一样了,粉丝很可能是因为信任我而下单。
坦白说,我现在在公司卖的一些商品,如果是我自己带货,我是不会选择的。有的商品利润很高,但作用并没有那么大,我会说服自己,“公司为了赚钱要卖”,而不是我为了坑粉丝钱,心理负担会小一些。
我知道有一些小主播,带货时会选提成很高的产品,但东西品质可能有问题。他们自己并不太懂,也不会去做功课,就是奔着“我有流量,我要挣钱”去的,东西不好也不深究,反正我挣到钱就行了。这样其实会毁掉自己的名声,会被反噬的。
很多商家也开始选择招聘主播为公司专职带货,也就是“商家自播”,主要是被直播带货“坑”怕了。和合作MCN机构的主播,要掏坑位费和佣金,还有可能注水造假或“翻车”,自己招主播比较划算,但公司招专职主播,也很可能遇到业务能力不行、带不动货的情况,风险就要自己承担了。
我目前还没有改行的打算,走一步算一步吧,不过感觉行业正在往下走了。
“为了进李佳琦直播间,
商家被迫给招商助理提成”
人物档案:江南,某零食品牌电商部门,年开始直播带货,多次与李佳琦、薇娅合作,也曾花元坑位费只卖出6单。
请不请主播带货,商家其实没得选。直播带货已经是基础配置了,大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在做,消费者也习惯去直播间买东西,你不把商品送进直播间,店铺就没有流量,谁也不知道你的品牌。
直播带货不算新鲜事,我们是年9月份开始入局的,在行业内算是比较晚了,很多品牌早在年、年那会儿就看到了苗头。没办法,我们原本主打线下渠道,以商场、超市为主,但线下销售额严重下滑,公司只能想新的办法,正好赶上李佳琦的直播出圈,热搜常客,我们就决定试水直播带货。
年,直播带货成了风口,我们基本上每周都会和主播合作,最多的时候一天好几场。
做品牌的电商,没有人不想上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现在主播层级分得很细,从超头部、头部、肩部排到腰部,但其实在我们品牌眼里,头部主播就两个——薇娅和李佳琦,别的没了。
在商家群里,大家会开玩笑说“跪求”上两大主播的直播,主要还是因为能卖动货。最近,我们在李佳琦的直播间里卖了8万多单,销售额多万元,全网带货能力这么强的,真的没有几个。
销量火爆,但其实并不太挣钱。请头部主播的成本肯定高,我们和李佳琦合作的坑位费是4万至6万元,佣金大约20%,而腰部主播的价格也就是几千块钱。头部主播还会要求“全网最低价”,合同里都会写明,一般保价周期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因为他要靠低价维系粉丝黏性,只有在他的直播间才能买到价格最低的商品。
这对商家来说,就意味着压缩利润,一砍再砍,算上产品成本、包装、运输等支出,基本上就是贴着底价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