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什么有些人的巅峰状态如昙花一现,另
TUhjnbcbe - 2025/6/1 16:14:00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没有什么极限是不可以打破的,尤其是自己设定的极限。”“亚洲飞人”苏炳添在《脱口秀跨年》上说出的这句话,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这句举重若轻的话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苏炳添从年打破全国纪录到今天的9秒83,这11年间所创造的一个个属于黄种人的奇迹:

世界田径史上首位百米跑进10秒的黄种人;首位晋级世界大赛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看起来,苏炳添简直就是专为田径而生的“天选之子”。

可事实上,在教练眼中,苏炳添的身体条件并不算出众,更何况参加东京奥运会时,他已经32岁,早就错过了一个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

苏炳添自己也多次在采访中强调,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并非天赋与毅力,而是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训练。

听起来或许比较抽象,但“科学规划与有效训练”的目的却很明确,就是为了能让运动员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以备他们“巅峰时刻”的到来。

“苏神”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相比年龄等客观条件,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真正的决定因素是看他“巅峰状态”的持续时间能有多长。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一些人的“巅峰状态”如昙花一现,另一些人却可以长盛不衰呢?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两位“昙花一现”的“巅峰少年”。

史蒂夫.马格内斯在18岁时成为了“1英里跑”全美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高中生。布拉德.斯图尔伯格在24岁时就进入了白宫,并为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工作。

出乎意料的是,两人的“巅峰之路”却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多年后,成为奥运选手教练的马格内斯和专注于表现科学研究的斯图尔伯格不期而遇。相同的经历让两人决定一起去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访问了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两位作者写出了《状态的科学》这本不一样的科普书。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揭开“巅峰状态”的神秘面纱吧。

01阻碍你实现“巅峰状态”的,也许只是“巅峰”这两个字本身。

提到“巅峰状态”,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比如,前文提到的两位作者关于“巅峰状态”的问题,你会不会因为自己根本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巅峰”,而认为它是一个“凡尔赛式”的提问”?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有可能只是被“巅峰”二字给“骗”了。

顾名思义,“巅峰”是指事物发展的“最高峰”,而“巅峰状态”自然就是指一个人的“最好状态”了。

“9秒83”是苏炳添的巅峰;进入白宫工作是本书作者的巅峰。同理,能上稿后浪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有些人的巅峰状态如昙花一现,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