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代代传,传统民俗庆丰收。最近由农业部发起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可谓是风头正热。此外,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农民日报社,还组织开展了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个乡村文化活动。
通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激活游客、进园导流以及带动项目的收益。已经成为很多知名农旅项目及乡旅项目策划宣传的成熟渠道和重要手法。
节庆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享受节庆气氛、参与节庆活动、愉悦体验、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亲身体验乡村生活。这是乡村节庆旅游应具有的基本观光条件和性质。
01
一个节庆活动,改变一个村庄
先讲个故事:湖南津市市毛里湖镇青苗村,是一个普通农作物生产小村庄。当地除了种植稻米,养殖家禽家畜、水产品丰富外,还生产有黑芝麻、绿豆、黄豆、手工艺产品等。
平日里,农副土特产品都是靠农民自产自销,或通过“贩子”走向各地。虽然青苗村的黑芝麻在外面名气很大,售价不菲。但当地农户出售给中间商的价格并不高,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
年的冬天,村干部一直在为村民囤积的农副产品找销路而发愁,有的说村里应该搞个集市,有的说我们这里兴斗牛,斗牛那天,让老百姓去摆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凑出了个办腊八节的主意来。村部傳支书也觉得主意好,就定下来办“青苗腊八节”,办一个以玩为主题的节日。因为“腊八节”是个传统节日,喝腊八粥、斗牛是当地的传统风俗,一说办腊八节,人们就知道有斗牛看,这是个卖点。
他们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准备了三大游乐活动:斗牛、请戏班子唱当地戏、特色农事体验活动,比如舂米、磨豆腐。整个腊八节,五天时间,家家户户囤积的农副产品都卖了出去,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
之后的年、年,这个节庆活动开始了“持续之路”。慢慢的,青苗村的节庆活动,发展出了传统农家的“四季节庆活动”——油菜花节、荷花节、罩(捕)鱼节、龙虾节、新米节等,让游客可以一年多次来到青苗,欣赏青苗四季更迭的景色,体验不同季节的生活,甚至停留在青苗,细细发掘青苗居民的热情和人文。
此外还有“青苗学堂”,则以“亲子活动”为主,满足亲子家庭求真、求知、求趣的需求。如今,青苗村通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不仅把自己的农副土特产品直接卖给城里人,实现了农产品的高溢价。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成为当地游客的一个休闲娱乐出行目的地。
02
乡村节庆,要有生命力
江苏盱眙的龙虾节、浙江平湖的西瓜灯节,安徽婺源的油菜花节、傣族的泼水节,这些节庆的主要特征除了紧扣当地鲜明的文化特色以外,还激活了农耕文化、农业生产、果蔬花卉、农业节气、乡村旅游等。
所以,乡村节庆活动的综合开发,应该有这三个要素:
(1)是要有观赏功能
(2)是要有休闲功能
(3)是要有亲子功能和教育功能
其实,乡村节庆活动无论基于哪种功能进行开发,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乡村增添活力和魅力;同时能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塑造农业品牌,提高项目的收益。
而一个乡村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这三点:
(1)是有突出的主题。——乡村节庆活动的主题应当深挖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比如当地的地理、人文特征,塑造出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农业节庆活动。
(2)是做好乡村节庆活动的定位。——挖掘节庆的深度和内涵,杜绝走马观花,昙花一现。
(3)是一定要有创新,避免千篇一律。——比如,自从婺源油菜花声名大噪,金黄色的油菜花迅速走红乡村旅游界,于是很多地方纷纷举办油菜花节,不少地方因为同质化现象严重、了无新意而冷冷清清。
节庆内容要常办常新,才能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通过有趣的体验,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农业节庆的招商要有新思路、新突破,要进行深度广泛的营销,才能保证盈利,形成良性循环,以此延长节庆活动的生命周期。
03
乡村节庆,一场完美的营销
乡村节庆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和提升知名度,这是一般的活动内容所不能完成的。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持续,也越来越需要这样的节庆活动来支撑。因此,很多时候,节庆活动也被作为一种常用的旅游营销手段。
以主题鲜明的策划和包装来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假日旅游经济、主题文化产业的发展。乌镇就做过这样的事情。
乌镇戏剧节从年开始举办,至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乌镇成功的实现了从观光小镇到休闲小镇到文化小镇的转变。现如今,乌镇不仅仅是华东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它更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符号。
如果说十年前,乌镇与周庄、西塘、南浔等江南古镇没有太多差异,但是现在乌镇在品牌上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其他江南古镇无法望其项背的。因而,节庆活动的举办,在乡旅项目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