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女明星都有谁呢?
有网友表示:刘晓庆、李秀明、张瑜、沈丹萍、方舒、潘虹等人,但其实还有这样的一个人,曾让你为之“神魂颠倒”。
她就是张金玲,与刘晓庆、李秀明合称北影三花的“大姐大”。
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认识她,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金玲绝对是最为闪耀,但却因某些原因“昙花一现”,令无数人惋惜不已。
01
张金玲,出生在河北沧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家中有五个孩子,她排行老大,虽然父亲在县城工作,她却一直随着母亲在农村生活。
自幼就热爱劳动,喜欢唱歌、喜爱文艺。
刚刚懂事,就帮妈妈做饭、喂猪,在生产队劳动也是一把好手。
正由于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父母抚育自己和弟弟的不易。高中毕业后,张金玲在附近的一所小学任教。
19岁,张金玲被来沧县招考演员的湖北省话剧团选中,从此便开始了艺术生涯。
与农村相比,话剧团的学习条件非常好,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地学习和实践。
年初春的一天,张金玲正在排练话剧《雷锋》。没想到这次排练,竟成了她生活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
她那质朴真挚的表演,得到了在排练厅观看排练的上影厂导演鲁韧的好评。
于是,她应邀到上影厂参加了《渡江侦察记》一片的重拍工作,饰演勇敢豪爽的女游击队长刘四姐,这是张金玲第一次在银幕上的亮相。
后陆续在《山村新人》、《希望》、《大河奔流》等一系列电影作品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被观众所熟知。
28岁,张金玲被调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这一年,她在史诗般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塑造了一个卖身葬父的女奴隶——彝族姑娘索玛。
与她搭档的是著名影星杨在葆,这个角色的性格也是内蕴的。
其中有一场索玛与杨在葆扮演的已成了军官的奴隶罗霄结婚的一场戏,索玛几乎没有什么语言。
但张金玲在表演这场戏时,用沉静中流露爆发的眼神和内敛中蕴含张力的动作,把人物的感情处理得准确细腻,很有节奏感。
在年揭晓的第三届百花奖评选中,她以《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索玛的出色表演,进入了全国前五名优秀女演员的行列。
接着还和陈佩斯合作参演了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其中,老戏骨陈强饰演车间主任老胡,张金玲饰演他的女儿嘉英,陈佩斯饰演他的儿子嘉奇。
该片是以“笑”为手段,揭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不同思想风貌。
众所周知,张金玲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李秀明、刘晓庆一起,并称为“北影三朵金花”,红遍全国。
她们主演的一系列电影作品,也影响了无数中国的电影观众。
年,三人共同参演了一部经典影片,就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她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是“三辣子”许秋云,李秀明是四妹许秀云,刘晓庆演七妹许贞。
张金玲虽不是主角,但是有几场戏却非常出彩。
她饰演的许秋云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泼辣农村妇女,其性格直爽得像一团火。
因塑造该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从而使她的表演艺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02
在拍完《许茂》之后,一直片约不断的张金玲,接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爱情与遗产》的剧本。
一向追求挑战尝试创新的张金玲很喜欢这个角色,希望能够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龄阶段演一部爱情题材的影片。
但身不由己的是,张金玲最终接演的却是一部被称为会影响到北影和珠影关系的影片《姐妹俩》。
随之不幸的是,《姐妹俩》却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了禁演的厄运。
这对于表演道路顺风顺水的张金玲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的沉重打击。
即便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轻描淡写的劝她看开点,这没什么,不用太放在心上。
但对自己过于苛刻的张金玲,却久久绕不过这个弯子。用张金玲自己的话说:“索性我就停下来吧!”
但此时停下来的张金玲,不是息影,而是整理自己的表演经历,以备再次厚积薄发。
很快,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的、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第一部合拍影片《火烧圆明园》找到了张金玲,刘晓庆演东宫,张金玲演西宫。
带着上部戏被禁演的紧张与忐忑,张金玲满怀欣喜与兴奋的创作热情投入到《火烧圆明园》的准备工作中。
就在这时候,命运的拐点毫无准备的降临在欲要重出江湖的张金玲身上:她怀孕了。
一边是喜爱至极的电影角色;一边是突然到来的腹中胎儿;如果可以同时选择,张金玲一定会都不放弃。
但是,拍摄清朝戏的辛苦与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导演“拍戏不能要孩子,要孩子不能拍戏”的严格条令,让张金玲左右为难。
当时的张金玲,已过而立之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命”,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是,偏偏孩子要和她钟爱的表演事业一起来抢夺分身无术的张金玲,导演要张金玲好好考虑考虑。
“从知道孩子闯到我怀里来的那一刹那,我就感觉:我就是母亲了!我要保护他!不用考虑了,我要孩子不拍戏。”
放弃了《火烧圆明园》的张金玲,一心一意的等待孩子的降临,避免减肥而坚持的每天跳绳运动,也戛然停止。
儿子的顺利降生,使张金玲收获到了比拍摄电影更大的充实和快乐,因为她体会到了什么是母亲和母亲的伟大。
在儿子半岁的时候,张金玲也曾尝试过复出影坛,但对孩子的挂念和惦记使他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在角色上。
几经思量后,张金玲做出了一个比放弃《火烧圆明园》更残酷的决定:“我该回归家庭了,我不能再恋着我的银幕了,我有孩子了,有家了。”
一个听起来肃然悲壮的告别,就这样让昔日的电影金花无声无息的关闭了自己美丽的花瓣,淡然退出,没有任何声响。
就这样,张金玲完全的告别了电影,甚至连电影杂志、报刊都不再阅读收看,以免让自己难过伤心。
但是一旦看到儿子,所有的烦恼和忧伤都统统不见了,哺育和辅导儿子成长,成了告别影坛的张金玲生活的全部重心。
在儿子六岁的时候,为了让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张金玲开始陪同儿子学习书画。
结果孩子没有在这方面继续坚持,她却一画就是几十年,书画的无穷魅力让张金玲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
在她看来,书画和电影一样都是她的梦,是一个越做越美的梦。
7年后,大胆的张金玲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送儿子出国。
就是因为儿子,当年的张金玲才含泪放弃了电影。
如今,这个以妈妈的息影为代价换来的生命,却要被其送到万里之遥的加拿大的一所寄宿学校。
身为母亲的张金玲,只能用“心都碎了”,来形容当年的心情。
在远离儿子的日子里,张金玲的精神与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和坚持了下来——绘画。
其实像《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从奴隶到将军》里的索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三辣子、《大河奔流》里的梁晴等,这每一个银幕形象,都让人们印象深刻。
这成就是无法泯灭的,那她又是如何从演员转变成书法家的?说来也是机缘巧合。
03
年,在张正的鼓励之下,张金玲拜齐白石的入室弟子——72岁的国画大师娄师白为师。
当时,娄师白感觉电影明星出身的她可能是“玩票”的,坚持不了多久,但渐渐地,张金玲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这位国画大师。
在娄师白为《张金玲影画集》所作的序中回忆道,每次定好交作业时间,张金玲风雨无阻。
而为了画一只虾,她一画就是两三年,为了打好基本功,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
在娄师白眼中,张金玲就如一个小孩子般执着和虚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她在学习齐派艺术的基础上又融入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取得了博采众长的艺术成果。
为了学画,张金玲12年没演过一出戏,一个演员能耐得住这样的寂寞也真是少见。
寒来暑往,多才多艺的张金玲,像当年塑造角色一样潜心用功,一门心思学练国画。
先后创作了《墨荷》、《听雨》、《梦荷》等荷花作品。
《蝶恋花》、《灵芝》、《兰》、《梅》等一系列花草、虾、蟹、人物作品,还有一系列的书法作品。
那一幅幅水墨、工笔、线条等不同艺术风格和样式的或写实或写意的美术作品,既是张金玲多年来用心血浇灌而成,又是她孜孜不倦向另一个艺术高峰登攀的成果。
其书画功力,已受到广大海内外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年至年,张金玲先后20多次在国际国内举办个人书画展,并两次获得“日本书画院”颁发的奖项,其作品被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张金玲影画选》,正是通过一张张照片,综合记录了她近三十年来努力塑造角色、刻苦用心学画的艰辛历程。
纵观张金玲作品的发展历程,人们很欣喜地看到,她把时代的进步,自己的生活积淀,以及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艺术的感受融进作品,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博学众长,不断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人们看到的是发展中的、变化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作品,这些作品笔墨粗犷而不失章法,构图简练而不失雄浑。
正是基于此,人们看到了她的潜力,看到了她基于艺术的旺盛的创造力和厚积薄发的张力。
范曾先生称赞她“深得白石遗韵”,国画大师刘海粟生前为其题字:“艺海无涯”。
与那些摒弃了传统,一味求新的艺术家相比,张金玲对于齐派传统艺术的学习,奠定了她扎实的传统功底和驾驭笔墨的能力,人们也期待她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有着这样一位传奇经历的奇女子,其感情和婚姻又是怎样的呢?
04
她也曾有过一段失败婚姻,前夫是著名演员徐敏。
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故事影片《希望》时,25岁的张金玲和当时29岁的青年演员徐敏相识了。
两年后,拍完《大河奔流》时,由老演员张瑞芳做媒,在摄制组大家的撮合下,张金玲和徐敏相约结婚。
婚后两人先后调进北京电影制片厂,小家安在北影大院宿舍楼。
那时,徐敏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当红小生,因为夫妇两人天天忙于拍电影,所以团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后育有一子,取名徐艺倍,张金玲本以为回归家庭,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感情会越来越好。
但她却发现与徐敏无论在性格、生活习惯,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很不合拍,这让张金玲忧伤痛苦。
既然婚姻成了鸡肋,不如彻底放手。十年的婚姻,也就基本宣告结束。
年初,两人和平分手,平静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跟随张金玲生活。
后来她遇到了自己现在的丈夫张正,是一名商人。
江苏无锡人,身高1.80米,魁梧挺拔,外表帅气,一副白边眼镜让他格外斯文儒雅。
年冬天,张金玲再入围城,与张正在北京组建了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据悉,张正的家庭背景不一般,其父曾是上世纪60年代台湾联邦影业公司三大股东之一。
夫妇俩婚后十分恩爱幸福无比,可以说张金玲能成为画家与张正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现在提起张金玲这个名字,想必人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那个笑起来有梨涡、眉眼间灵气四溢的年轻姑娘形象。
要知道,当年张金玲以美丽的形象、潇洒的风度、青春的活力和真实真挚的情感,让多少人为之所沉醉。
而且在“北影厂三朵花”里,张金玲是“大姐大”,相比较还在影视一线“狂奔”的刘晓庆和已经成为成功商人的李秀明,张金玲的人生似乎比她们要“平淡”得多。
如今将近古稀之年且充满慈祥容貌的她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却是书法家、画家的身份,真是不可思议。
结语:从她的传奇经历中,小恒知道了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太多的成功与喜悦,也会有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只有积极面对,勇敢挑战,你才会有几率走向成功。
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这是缘分也是我的幸运。如能得你欢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