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可能会问:什么是幸福表情?曾记得被喻为世纪老人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曾讲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对于什么是幸福表情的问题,用一句俏皮话来说就是:幸福表情就像小孩子的开怀大笑一样,充满温情、美感和希望。
不信!请看如下实验。
一、从小实验中感悟到的大道理。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个心理学的研究实验,供大家进一步了解幸福表情的可能样子。
(一)微笑的面部反馈假说实验。
心理学研究过程中,陆陆续续有研究发现,表情也可以影响情绪。如果人为地表现某种面部表情,能产生或加强与其相应的情绪体验。这就是面部反馈假说。心理学家詹姆斯·莱尔德在年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在接触电极时要求他们皱眉,另一组则要求他们微笑。皱眉组报告说,他们体验到了愤怒;而微笑组志愿者则报告说,他们体验到了更多的快乐。最为经典的实验是弗里茨。斯特拉克(FritzStrack)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实验,他要求一组实验参与者用牙齿咬住笔,且嘴唇不能与铅笔接触(使参与者无意识保持了微笑的动作),一组参与者用下嘴唇支持一支铅笔的尾端(使参与者无意识保持了皱眉的表情),并向他们展示一组漫画,要求他们为漫画的有趣程度打分。
实验发现,那些皱眉的学生给漫画打出了4.3的平均分,而另一组微笑的学生则给出了5.1的平均分。而即便是在停止咬铅笔后,那些无意识微笑着的参与者依然会感到快乐,而无意皱眉者仍然会感到烦恼。
(二)迪香式微笑实验。
法国医生迪香在年做过一个实验。他用适度的电极电流刺激实验者的面部肌肉,看不同的肌肉动作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表情。记录发现,人们微笑的时候有三块肌肉在运动:嘴角肌、颧骨肌、眼角肌。真笑是三块肌肉都在运动的笑,是发自内心,触动神经,对人具有感染力的笑。其特点是:笑容饱满,牙齿露出,嘴角肌上扬,颧骨肌上提使面颊提高,眼角肌收缩使眼睛周围产生褶皱,真笑和其他形式的笑明显的区别是眼角周围是否出现皱纹。人们把这种微笑称之为迪香式微笑(Duchennesmile)。
后来积极心理学家深入研究迪香式微笑
,
发现拥有迪香式微笑的人
,
具有更积极的情绪
,
更具有创造力
,
也更具有感染力
,
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
更幸福
、
更健康
、
更长寿
。
以上的两个实验,应该说比较有力地说明通过体验微笑有利于增强对幸福的感受。那么,能否说,幸福的表情就是会心微笑?或者说就是迪香式微笑?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会心微笑的产生是直接刺激引起的,即是这种快乐的情绪是由正向事件直接引发的,如用电流直接刺激脸部,或者看哈哈大笑的图片。生活中并不是时刻都会遇到正向的事情,还会遇到负向的事情,如疾病、自然灾害等。面对这些情况是否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人生获得圆满结果的人往往都经历过了痛苦的事件,并有效应对这种事件才获得幸福的。被誉为世纪老人的冰心曾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钱钟书在《论快乐》中也有类似的创见。确实,人生并不那么单纯,幸福也不会那么纯粹。有一句歌词写的好,“不经历风雨,么见彩虹”。幸福的人生并不是不会遇到痛苦,重要的是如何在痛苦中保持一种积极心态。这或许是最终获得圆满结果的人与昙花一现的人之间的最大区别。那么,这种乐观心态又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我们都对它有所认识,只是我们没有再往前多想一点。这就是幽默。请再看一个实验。
(三)幽默的心理机制实验。
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陈学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运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术,建构出幽默的脑神经运作图像,揭示了幽默的基本心理机制。研究结果登上国际知名期刊Neuroimage(《神经造影》)。虽然这个研究只是针对幽默这个小的心理现象,但是其意义不可低估。幽默的心理机制与微笑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幽默与幸福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这个研究成果对于幸福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这将在下面的有关讨论中将会涉及。陈学志教授幽默研究团队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有别于过去探讨幽默大脑机制时,只使用幽默语句与非幽默的一般语句进行对比的做法。其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最新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术,再结合精巧的“花园路径语句”实验设计,可以了解人们阅读不同语句的脑部活动变化,并为世人揭示从“幽默理解”到“幽默欣赏”的神经回路图像。研究团队发现,幽默的第一个历程“失谐”主要由右半脑的颞中回和右半脑的额中回负责,这两个区域主宰语意冲突的侦探及语意讯息的储存。接着由两边的额下回、左半脑的额上回和左半脑的顶下叶扮演解困历程,这些区域主宰语意理解与统整。最后,“愉悦好笑感觉”则是活化了与酬赏反馈系统有关的腹内侧前额回和皮质下的大脑两边的杏仁核及两边的海马旁回。
这些复杂的回路说明了幽默是一个全脑的过程,能有节奏的活化左右半脑,皮层上以及皮质下的脑细胞。研究团队经由上述的发现,建构出一个汉语幽默语意理解(包括失谐侦测及失谐的解困历程)和幽默欣赏的愉悦情绪感受之三阶段神经回路模型。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由于科技手段的欠缺,面对心理的运行过程,有的只能采取推理的方法,有的则将大脑内部的运行看作一个黑箱,对内在的过程视而不见,只通过操控刺激物研究外显行为。这次研究,使我们看到了以往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情况,弥补了原有的不足,也丰富和发展这一知识体系。这一研究,不仅发现了幽默产生的心理机制,还揭示和推断出幽默信息形成的心理过程,使我们更加具体认识了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通过了解这一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幽默的形成经历了全脑的过程。从研究其形成过程看,第一个历程“失谐”经过了右半脑的颞中回和右半脑的额中回,这两个区域主宰语意冲突的侦探及语意讯息的储存,实际就是认知的记忆、比较过程,第二个历程“解困”经过了两边的额下回、左半脑的额上回和左半脑的顶下叶,这些区域主宰语意理解与统整,实际是认知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第三个历程是“愉悦好笑感觉”,活化了与酬赏反馈系统有关的腹内侧前额回和皮质下的大脑两边的杏仁核及两边的海马旁回,这个区域是主宰情绪,实际就是快乐的产生过程。从全过程看,其经历的心理要素包括了认知、情绪方面,这就扩大了前述微笑研究涉及的心理因素。微笑的研究更多是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可见,哲人简单的几句大实话,不乏透着刁钻又含着快乐,留下使人启迪的空间。我们只要稍用心观察下,很多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幽默的人,如爱因斯坦、冰心、周有光、郑集、丘吉尔。爱因斯坦在年被评选为世纪伟人。丘吉尔被选为“最伟大的名英国人”之首,冰心被誉为“世纪老人”,周有光是中国“汉语拼音之父”,郑集被誉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并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他“21世纪最有成就奖”。他们都属于长寿之人,其中,周有光、郑集两人的寿龄分别达到了岁、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他们的心理都表现出乐观、爱心、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通过以上的实验总结和分析,如果要对幸福表情的样子进行画像的话,或许可以采取“幸福的表情=迪香式微笑+幽默”的方法。幸福表情的内涵包括了快乐、爱心、创造性思维这些心理因素。
二、幸福表情的基本样子
上面介绍了迪香式微笑,最经典的迪香式微笑是:
一般地,按照嘴角肌、颧骨肌、眼角肌运动的幅度不同,还可以细分为这两种样子:
这种相片显示的是幸福的样子。还有这样的:
那么
,
幽默式的幸福表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
先看看幽默的分类
。
如果从内容来分类
,
大致可以分为
诙谐性幽默、戏谑性幽默、嘲讽性幽默、逗趣性幽默、语义双关型、哲理性幽默。
如果从
幽
默的心理机制来分类
,
我们可以将幽默分为机智性幽默
、
哲理性幽默
。
上述按内容分类的前面
5
种幽默相当于机智性幽默
。
什么是哲理性幽默呢
?
请看以下的故事
。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问他:“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成了著名的人物呢?”
爱因斯坦听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瞧,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的,而我却能意识到。”
可见,哲理性幽默就是幽默的信息中包含了哲理性的内容,可以给予人一种有意义的启发。那么,爱因斯坦幽默表情是什么呢?或许很多人会想到这张相片:
这张照片确实展现了他幽默的天性。照片拍摄于年3月14日,即爱因斯坦72岁生日那天。当时,爱因斯坦结束当天的生日宴会离开现场时已经比较疲惫,面对记者们不依不饶,想拍更多照片的请求,他显得有些不耐烦。当国际合众社的一位记者请他笑一笑,爱因斯坦非常无奈地吐了舌头,于是这张经典的抓拍照片就诞生了。如果从这张照片的表情来看,爱因斯坦显得相当的开心,还带着一些顽皮和灰谐。其实,这张相片是其伸舌头过程的中间情形,并没有完整、真实反映其当时的表情。请见下面两张相片的对比。
第一张相片是爱因斯坦完全伸出舌头时的状况
。
吐出长长的舌头表明他用了最大的力气
,
希望记者看到这种奇怪表情后能够就此作罢,不再纠缠不休的意图
。
在其潜意识里有着一份厌烦和无奈
,
也透着幽默
、
机智的特质
。
应该说这是爱因斯坦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
第二张相片是其舌头稍微收回一点时拍下的
(
也是我们在媒体上见到的
)。
这张相片脸部结构比前一张显得协调
,
样子也比较可爱
。
爱因斯坦
看了这张相片后
,
还
在上面署上
他本人的签名“A.Einstein.51.”,
说明他自己
也很喜欢这张照片。
两张相片都很有特点
,
令人印象深刻
。
应该说
,
这两张相片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拍摄的
,
还不是其常态的表情
。
常态的表情请看以下两张相片
。
这两张相片中,其嘴角肌稍微上扬,形成小月牙状的嘴型,颧骨肌稍上提使面颊有些许的隆起,眼角肌稍向外扩张一点,但并没有出多大的劲,不会产生瞪眼的感觉,而且似乎能够感受到嘴巴、眼睛大脑之间有能量的传输。整个面部表情是轻松、轻快的,眼光是柔和的,既透着善意,又保持一种审视世事的角度,展现出自信、从容又不失愉悦、灰谐的心态。可见,哲理式幽默的表情与迪香式微笑具有明显的差别。这种表情在钱学森的面部也经常能够捕捉到。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致可以将幸福表情的样子分成四种。即迪香式微笑,其中迪香式微笑又包含三种样子,第四种是哲理性幽默式微笑。而机智性幽默式微笑与迪香式微笑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此不将其单独分型。
三、加强幸福表情的体验
体验幸福的表情方法有很多。仅从心理学来说,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都有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在借鉴这些方法基础上,经过对实践经验的综合而成的。
(一)舒缓法。
这种方法是在借鉴被誉为中国最长寿的教授郑集的养生方法加以简化形成的。所适合时间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进行,包括两种动作作。
(1)搔首压发:先用两手手指轻抓头皮10次,然后用两手掌轻压头发,由前额向后移动,如梳发一样10次。
(2)按摩太阳穴:用左右两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或手掌分别同时按摩左右两太阳穴20次。
(3)揉眼:用手指轻轻揉摩两眼眼眶周围10至20次。
(4)搓耳及按压鼓膜:用两手指分别同时轻搓两外耳及耳门各10至20次,然后用两手掌心间断轻压两耳,使两耳鼓膜振动十次。
(5)按摩脸部:用两手掌按摩面部两颊8—10次,激发面部神经。
上述五组动作,既对五官具有保健作用,又可促进头部血液运行,激活大脑神经,为一天保持良好心态打下基础。
(二)把微笑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都知道微笑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很多人以为要有感而发的微笑才有效。实际上,只要是微笑都有利于身体健康,即使是强欢作笑,虽然效果会比真心的笑差些,但仍然是有积极效果的。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个方法就是张学良所创的大笑养生法。张学良在遭到长期软禁的情况下,能够活到岁,与其坚持大笑养生法有很大的关系。他每日清晨6点准时起床去登山,在登山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活动是必做的,就是大笑健身操。每天对群山发出笑声,先笑3次后,放松一会儿,让整个身心恢复宁静。再重新吸气,大笑5次。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整个身心,增进快乐的体验,提升对生活的热情。当然,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方法可以简化,主要是在放开笑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心脏,大脑神经都有连锁反应,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即可,并不要求很高的强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做,还可以在其他时间如情绪紧张、焦虑状况时做。而日常人际交往中可以经常使用迪香式微笑其他两种形式。只要我们能够始终微笑面对生活,幸福感肯定能够增强。
(三)尝试幽默,激发潜质。
首先可以体验尝试哲理性幽默微笑。我们可以经常看看具有哲理性幽默微笑的人的相片,体会这种情绪传染的效果。从面部上形成这种微笑,只要嘴角稍微上扬,形成小月牙状的嘴型,眼角肌稍用点力,向外扩张一点,目光保持柔和,就能够做到哲理性幽默微笑的样子。同时,这个时候大脑中要感受到开放的思维,对所见之物有包容、欣赏的态度,还有着一份独立、清醒。我们要注意的是,哲理性幽默微笑包含了认知、情感、情绪的因素。形成这样的微笑是其心理经过了一系列的复杂运行之后形成的结果。其次,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幽默潜能。习惯上,我们囿于幽默是一种天赋的认识,自以为缺少这种天赋而容易放弃。其实,这是对幽默的一种误解。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的人经过学习训练是能够掌握高水平的幽默能力的。不仅如此,即使有抑郁、焦虑障碍的人,也能训练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邱吉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作为曾经是英国首相邱吉尔,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演讲家。他的演讲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著称,还以幽默著称。如果按其先天条件进行预估的话,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演讲家。因为他有小时候口吃以及遗传性焦虑症这两大缺点。《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的翻译者温华认为:“仅从天赋判断,丘吉尔作为演说家的优势并不明显:他‘走路弯腰,上唇无力’,嗓音并不洪亮,还饱受口吃困扰。上帝并没有把最好的牌发给他,他却靠艰苦的努力、超乎寻常的自我约束和顽强的学习获得了重新洗牌的力量,成为上世纪公认的伟大演说家。”我们一定要改变片面、狭隘的认知,构建更加全面的幽默观,要意识到到自己还有一座宝藏没有挖掘,应该加紧开发。再次,善于发现合适的方法。培养幽默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以通过文字表达、有的可以通过画画,有的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包括演讲、语言类的艺术表演、日常生活中的笑话等。从适用性来说,语言表达的适用范围或许更大一些。周有光近岁时还开个人讲座。他说:“假如有人请我去演讲,我讲3个钟头不会累的。”可见,讲笑话,演讲等既有利于锻炼幽默能力,也有利于调节情绪,提升幸福感。对于大众来说,日常生活中可以加强讲笑话的学习,对于职场的人来说,可结合工作重点发展演讲能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于演讲能力的重视还是不够的,这是我们需要加以改进提升的方面。形成一个好的幽默样本要有效地用情,要有创造性思维,有适应情境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了这些素质,就可以有效应对事件,调控幽默气氛,感染受众的情绪。学会幽默其实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保护好你的善意,理解幽默的心理机制,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掌握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加以一定量的训练,相信你也能掌握使别人羡慕的幽默艺术了。
四、坚持阅读哲理性的经典文章。
很多学科都涉及幸福这一命题。但是,如果说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无疑是哲学和心理学了。从最终来看,幸福的命题可能还需要哲学来完成。因此,培养哲学思维很重要。这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经典文献。我们可能会经常发出当今社会有价值的读物越来越少的感叹而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转移到直接刺激情欲感官的娱乐活动中。其实,很多经典读物并不是它真的不经典,而是我们耽于浅尝辄止的阅读认识,以及阅读方法的单一、阅历不够丰富的限制,不能做到与作者的思想同步。实际上,即使我们还不能比较充分读懂这些文章,只要我们坚持阅读,相信经典包含的智慧哲理,我们就能增长见识,总有收获。比如,钱钟书在《论快乐》中说:“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如果我们在遇到不开心或者经历了痛苦而感到迷惘时,读到这样的句子,或许就会使你产生触动,引发思考。“哦,哲人们早已掌握了面对痛苦的有效方法,痛苦似乎就是他们获得幸福人生的催化剂。我们即使达不到哲人们的感悟程度,但是我们至于这么害怕痛苦吗?”可见,阅读经典,至少能使你知道幸福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相信这种想法会随着具身性阅读产生的启发性信息而涌现。当然,坚持阅读应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还应学会多种阅读方法。直接阅读、间接阅读、体验式阅读、淘金式阅读等方法都是可以运用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坚持做到每一次阅读都要有新的发现,直到自己的思维能够出现新思想的火花,你就会感受到经典的深邃和力量。阅读得越多,你会发现方法会越来越多。发现的越多,顿悟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表情的体验是幸福的一个表征,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内容。幸福的修炼是一个由外到内,由此到彼,最终走向整合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思索幸福、探求幸福时,始终需要保持一份谨慎、一份清醒。今天既然开启了我们对幸福约定,那就让我们开始体验吧。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