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个社会会出现很多“天才”,有的是天赋异禀,在某一方面格外突出,远超常人;有的是父母超前教育,孩子掌握的知识量惊人,早早站在了起跑线上。无论是哪一种,都很令人羡慕,被称为“神童”。
举目四周我们会发现,“神童”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父母“鸡娃”的结果,小小年纪一身本领,羡煞旁人。
那么,父母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严格要求,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孩子长大后未必如父母所愿。
10岁考上大学几年前就有这样一个“天才少女”,10岁就考上了大学,一时间,街头巷尾传为美谈。
女孩名叫张易文,爸爸是一位辅导班的老师,他认为高考前12年的学习,纯粹浪费时间。因此,女儿4岁起,他就没让她上过学,由他自己在家辅导孩子。
张易文的天资不错,再加上和爸爸共同的努力,9岁时就已经学完了12年的课程,爸爸让她参加了年的高考,可惜落榜了。第二年,她又卷土重来,最终以分的成绩,被商丘工学院所录取。
父亲为女儿制定的宏大的目标是:10岁上大学,20岁博士毕业,将来做科研工作。可是理想和现实终究是有区别的,因为10岁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各方面的不适纷至沓来。
格格不入的大学生活虽然分数够了,但是因为年纪太小,张易文和同学们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融入同学的圈子,承受了本不属于10岁孩子的孤独和苦涩。
虽然她掌握了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因为心理年龄还小,认知有限,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综合能力很欠缺。日常生活的自理也是个问题,她无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还需要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同寝的同学,不仅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得兼顾这位小室友,因此,3年的大学生活可谓困难重重。
无论孩子有多么的不适应,内心有多么煎熬,张易文的父亲,从未想过让女儿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毕竟,那样就意味着他的努力前功尽弃。
13岁毕业当私塾老师如今,张易文并没有按照爸爸最开始设置的路线走,专升本、考研、读博,她已经从大专毕业了,她的同学们毕业后除了继续深造的,都步入了工作岗位。
可惜张易文因为年龄问题,毕业即失业,没有企业肯雇佣一个年仅13岁的“童工”,于是,父亲就把她安排在自己的补习班里帮忙,做助教。同时,女儿成为他宣传的活招牌,有些家长冲着“神童”的名声,把孩子送进了补习班。
对此,张易文的妈妈很兴奋,说要成功复制20个张易文,为众多家长节省教育成本。
不过,并非所有的家长都会受到“蛊惑”,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更多的人认为好好的孩子“被父母毁了”。
张易文的弟弟,小小年纪却比父母清醒得多,当接受采访时,这个孩子说:
“一半成功,一半不成功,她心理上有些问题,交不到朋友。”
孩子上学,仅仅是学文化知识吗?张易文未来的人生会如何进行,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她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接受教育,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或许远远不止专科毕业。人生没有如果,她的命运已经被爸爸改写。
难道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吗?违背自然规律的揠苗助长,必然会对幼苗造成伤害。
孩子有其天然的成长规律,他们上学能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那些知识,他们所学要丰富得多,比如,与人的相处之道,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身心的健康成长,各种认知的融会贯通等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注定吃不出个胖子,违背孩子的天性,去塑造一个“伪天才”,孩子的精力被过早地消耗,生命中缺失的那些东西,或许终其一生都难以弥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懂得,我们只是陪伴孩子走过一段生命的历程,孩子的未来还很长,父母的有效期却很短。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做一个辅助者而不是主导者,孩子才能塑造出完整的人格和自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