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結識《曇花夢》離不開機緣巧合這四個字。今年書展那段時間,我異常忙碌。即便如此,書展還是去了。到了現在,去書展更多的是一種儀式,去支持一些朋友、了解一下信息、聽幾場講座。今年去還有一個較特別的原因是為香港文化總會做書展義工。我在義賣攤位的書堆裡看到《曇花夢》時,書只剩一套,被層層疊疊地壓在書下。在此之前,我曾在香江資訊網的一篇相關報導《深圳特區報連載小說〈曇花夢〉的勇氣和意義》中得知此書以香港女作家陳娟之父陳可友先生的親身經歷爲背景,記錄了二十多樁,發生在舊時南京、上海的驚人奇案。此書出版後曾風靡全國,並兩度在電視熒幕上大放異彩,風頭一時無兩。這樣的書,讓我總想找機會拜讀。
書展歸途,我已迫不及待翻開書頁。《曇花夢》一書的原型陳可友先生早年畢業于重慶中美刑事警官學校,後任國民黨南京警廳刑事科科長,因屢破奇案巨案,被稱爲“中國的福爾摩斯”。作為一個職業編輯,對市場的觸覺和敏感度告訴我這套書非常適合改編成少年兒童偵探讀物,此舉即可以填補市場不足,也可讓學生讀者在閱讀中學習。我為自己的想法興奮不已,並為此和編輯界老前輩,北京師範大學的陳藩庚教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