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月夜观昙花记
TUhjnbcbe - 2021/2/4 1:19:00
俗传昙花三千年开放一次,而且开时只一现即收,所以极为名贵,很少有人见到。前时在南京,昙花一度开放,使得万人空巷,上海某私人花园中,开了昙花,大卖门票,任人参观,听说还因此发了一笔小财。两次机会我都不在场,不免有些遗憾。光复后,来台湾,听说这岛上昙花很多,时常开放,毫不为奇。一般人的庭园中,差不多都植了数株,任期自开自谢,并不怎样重视。只有一些显要家中的昙花开时,报上才偶然加以报道,其实就在我住的小巷中,就有好几家邻居的院中,时有此花开放,他们并不郑重其事,请人观赏,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所以我虽住在邻近,也没机会见到。在我到台未及三月,便很容易地谋得一盆,时时亲自灌溉施肥,树已长到四五尺高了,但两三年还未开过一次花。我在失望之余,只好在晴园老人的客厅中,欣赏他那幅水彩的月下美人图而感到满足了。昨夜九时,台北植物园中的昙花,有三盆突然同时开放,我听到消息时,已经是夜间十时了。但机会不可错过,只得匆匆赶去观赏。我们走进植物园的大门,便见睡莲池畔,电炬高张,许多人围在那里,我们知道那一定是陈列昙花的所在了。便大步地走过去,挤入人丛中,果然看见架上陈列着好几盆昙花,一盆中有开到三朵之多的,还有一两朵含苞未放。令人感到奇异的,就是花从叶上生出,由一枝深红的花茎,弯曲地向人前送出一朵洁白的花来。因为它是夜开的,所以花开的方向,不是朝天,而是对人的,但其瓣中的花蕊,却是枝枝都向上伸,下面另有一片大的花心,好像我们口中的舌头一样地,托着所有的花蕊。满开时颇似莲花,而香气也略同,唯有花蕊,则比莲花蕊更薄,简直好像细腻的白纸一样,柔嫩如小孩的肌肤,清香袭人,十分可爱。我们凝视了很久,饱餐了它的清芳,然后才乘车回寓。这几朵昙花从九时起渐渐开放,我们在十一时到达园中的时候,正值盛开,在我们望着它的当儿又开始在闭合了。听说直到翌晨二时,才完全萎谢。盛开的时间很短,一达盛开的程度,同时便开始闭合。从初放到盛开,要经三小时,从始合到萎谢,也要经三小时。普通的花,在满开之后,便要停止在那种状态上,供人赏玩,经过一个相当的时间才萎谢,而昙花却没有这种时候,所以特别珍贵。昙花是一个缩写的名词,正同安石国产的安石榴,我们简称石榴一样。在《法华经.方便品》上,说“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又说,“譬如优华,一切皆爱乐。”所谓优昙华,或优昙钵花,或优昙波罗,或优昙跋罗,略称优昙,我们又把优字去掉而简称昙花,都是从佛经中Udambala的一字翻译出来的。这原有两种:一种只开花而不结实,一种只结实而不开花,只结果而不开花的,即无花果;只开花而不结实的,才是我们所指的昙花。在《玄应音义》一书上说:“乌昙跋罗花,旧言优昙波罗花,或作优昙婆罗花。叶似黎,果大如拳,其味甘,无花而结实,亦有花而难值,故经中以喻希有者也。”这可是佛经中所说的,都是指开花的一种,又因其难得开花,所以借喻稀有之物,为人所喜爱。我们所谓“昙花一现”,便是引用法华经上的词语,说人生短促,好似昙花一开即谢,迅速地就过去了一样。照佛经的说法看来,昙花绝不是一种时常开花的植物,所以有三千年才开花一次的传说,而且说一株开过一次花之后,即永远不再开花。但台湾的昙花,似乎并没有这样珍奇,有的几乎每年都开花,花色有粉白的,也有淡*的。开花的时候,一株甚至有开出十几朵之多的。虽说如此,一般文人墨客,或附庸风雅的高官巨贾,还是要对之另眼相看,如日本第一次以文人来做台湾总督的田健治郎,就非常爱好台湾的昙花,并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诗意的芳名,叫做月下美人。所以这岛上,一般人都这样叫它,而不晓得原是昙花。从前他们对之珍惜,是因为他们相信古代隋炀帝所爱赏的琼花,就是这种夜来开放的昙花呢。我来台两年有半,直到昨夜才见到这种月下的绰约仙姿,觉得果然名不虚传,非寻常花草可比。白牡丹虽号称花中之王,但没有它这样清香,叶茎也不及它这样奇特而朴实。莲花虽出污泥而不染,香味大小略同,而花瓣却没有它这凝脂一般的细腻,且莲花托上那几片欲枯的花萼,也远不如昙花的白花瓣下,那一丛红色的龙须来得美观,而富有奇趣,我在看过这些昙花之后,才觉得隋炀帝之对此特别赏识,是有理由而且适当的。除写此小文以志眼福外,并赘以俚句:“岛上名花入夜开,宛然月下美人来。空劳宋玉窥墙久,一现人间便却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夜观昙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