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升腾丰足,灿烂高远。
安寂静谧,苏醒朦胧,轻柔清澈,光华激荡。
庚子岁首,新冠暴虐,白衣逆行,志士筑国。
闭关祈愿,编纂史鉴,永矢弗谖,民族复兴。
我们继续华夏帝国第11个历史片段,西晋昙花一现是谁的锅?上一讲我们讲贾南风不能为八王之乱背锅,赵王司马伦比贾南风更应该负责任,而司马炎的*治架构设计也不是原因,因为其后年,华夏帝国的王朝内部都在不断重复上演着宗室、外戚和权臣这三股力量在权力上的失衡,引发王朝混乱甚至更迭的现象。01
华夏帝国*治的内涵
我们讲了,文明是解决集体问题的,*治是文明的内核,它是一种众人秩序的组织形式,在西方*治学的视角里面,权力是公共领域中人对人的作用,于是西方*治学就变成研究权力形成与分享之学问。那么中国人对*治是如何理解的,中国的*治一词最早出于《尚书》“道洽*治,泽润生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治国之道正确了,*治就能治理得好;恩泽散播开来,民众就能安居乐业。中国文字是单音词,“*”和“治”的概念也不相同,“*”是今天的“*治”的意思,也就是权力形成与分享,而“治”则有今天的“行*”的意思。“*”这个字,会意兼形声,从攵从正,正亦声,用这个字把华夏文明的*治说清楚了,“正”上面是一,下面是止,一是天道,止是守一,而攵是敲打的意思,也就是权力一旦脱离了天道,就要敲打,让它归正,归于天道。这样华夏帝国的“*治”两字,代表“*”的最高权力无疑是皇权,代表“治”无疑是官僚行*体系,在帝国时代,皇权代表天道那个一,是指*治正义、*治道德和*治使命,官僚行*体系止于一,统于一和定于一的前提,调用大一统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过转移支付为全国民众提供服务。所以相比于西方*治学研究权力形成和分享,中国文明语境下的*治,更关心的是*治运作对大多数民众生活生产的保障上,在于皇权是否能在公共领域代表天道的*治使命,在于行*官僚体系是否在公共领域止于皇权的*治使命,统于皇权的*治使命和定于皇权的*治使命,这才是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治。这个大一统*治构成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历史,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宗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是每个中国人的最基础人性。02
年*治异化史
当然在华夏帝国年的历史中,*治上存着两个异化。第一是皇权异化,就是不能在公共领域代表天道的*治使命,最高权力者胡作非为的使用权力,这就是无道之君,但在现代民权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对于皇权的世袭,在当时社会不算异化,恰恰是代表天道的稳定。第二是行*官僚体系异化,官僚那是比皇权更多的群体,他们的异化是忘记了那个天道*治使命,他们的异化才是华夏帝国王朝更迭的动力,但历史史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