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原来网红过气后,下场是这样
TUhjnbcbe - 2021/2/26 1:57:00

作者

一介少年J

来源

一介(id:yijievideo)

推荐人

Spenser

世界如此宽广。

在想象难以到达的地方,星光幻灭,星河飞逝;

在同一片天空下,无数种光怪陆离的人生戏剧正在上演;

在我们视野之外,人们出生,死去,活着。

我们需要更好地看见。

这是介哥为大家带来的全新栏目,在这里,我会分享一部纪录片,讲一个故事。

用20分钟,去好好看看这世界。

年,安迪沃霍尔曾预言:

在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在15分钟内成名。

把这句话放到现在,再合适不过。

互联网让世界加速前进。一个人可以在一分钟内成名,也能在一分钟内没落。

逐梦的时代来了。

李子柒,giao哥,带带大师兄...

无数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从小镇、从乡野中走出,扑向浮华但荒诞的焦点中心。

但最终,他们又将落向何处?

一部纪录片,试图给出答案——

《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

这部拍摄于年的纪录片,讲述了三个过气网红、小镇青年的故事。

他们曾惊鸿一瞥,窥见过这世界的奢靡浮夸。

他们又迅速消失,如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他们的经历,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1

庞麦郎。你也许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听过他的歌。

《我的滑板鞋》

年,这首歌突然全网爆火,仅在虾米音乐上就有万次的播放。

从学生宿舍到综艺节目,从办公室白领到明星,谁都能“摩擦”两句。

它似乎不符合一切流行歌曲的金科玉律。歌词朴素,旋律魔性,唱腔土气……

很多人怀疑:这也能叫歌?

导演贾樟柯却哭着说:“这首歌,有一种准确的孤独。”

歌火了,人也跟着红。

庞麦郎开始浮出水面。

聚光灯下,他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来自台湾基隆,是个90后,全名叫约瑟翰·庞麦郎。

媒体却很快曝出:庞麦郎原名庞明涛,年生于陕西汉中,只是个进城打工的小镇青年。

在一家KTV切果盘时,他无意中听到一首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刹那间,他感觉内心的某个地方被击中了。

之后,他开始利用一切时间写歌词,哼不成调调的曲子。手里一有点闲钱,就用来录歌。

录好了,就上传到音乐播放软件,封面用的是自己在老家的影楼拍的红底照片。

没想到,就这么一夜爆红。

最初时,媒体纷至沓来,在杭州酒球会的首演,现场一票难求。

但很快,关于他身份造假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一篇《惊惶庞麦郎》,把他真实而丑陋地剖开在众人面前:

毫无音乐功底,爱撒谎,目光短浅,擅自违约……

年,庞麦郎逐渐从公众视线消失。

三年后,他与经纪人白晓白一起,再次出现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奔赴自己的第四十场“演唱会”。

说是演唱会,其实只在一家酒吧里演出。酒吧能容纳人数不多,票价也不贵,宣传近乎没有。

去北京的路费,还是庞麦郎自己掏的钱。为了省钱,他们只敢坐长达16小时的慢速火车;到北京后,又花了四五个小时,才找到一家块以下的宾馆。

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上,庞麦郎与邻铺一位女孩聊起了天。

他有意无意地问起,有没有听过庞麦郎?

女孩有点发蒙。当他提起《我的滑板鞋》时,女孩才恍然大悟:

“哦,是那个啊。”

但她拿着从网上搜来的照片,却怎么也无法和面前瘦弱到近乎眍?、一头卷发、一脸疲惫的男子对照起来。

犹豫半天,才客套着说:“眼睛有点像。”

三年过去,很多事情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在三里屯的高级商场,庞麦郎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看到一个国外品牌,他开心地说:

“这是法国的,还是美国的?看,这就很时尚。”

“时尚”这个词,高频次地出现在他的歌词里,他的对话里。

为了“时尚”,他把一头直发烫的蓬松卷曲;在《我的滑板鞋》MV里,他执着地要求全用外国模特;即便是现场演出,也要求有外国模特伴舞。

这个从陕西大山深处走出的青年,25岁前从未离开过家乡。如今,他迫不及待地想与过去撇清关系。他把家乡宁强镇称作“古拉格”,汉中市叫做“加什比科”。

对外,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父母是农民,以至于记者采访时,他要求父母装作不认识自己。

但,他真的走出去了吗?

夜幕降临,庞麦郎早早地和经纪人来到酒吧,开始排演。

他在台上认真地唱着,经纪人却在台下算起了账:

“预售只有三十张……不过还好,现场应该还有人来。我们只要不亏本就好。”

然而当晚,台下只聚集了寥寥数人。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演唱,酒吧里偶尔响起喝彩声,划破一片空寂。

也许就像经纪人说的:“我清楚,一些人不是为了他的音乐来听歌的,他们来,只是为了看一个人的笑话。”

演出结束,走在无人的夜路上,经纪人再次絮絮叨叨地算着:

“票房不够,场地费就收了两千八,我们就拿了一千五……”

除去路费住宿,这一趟北京之旅,庞麦郎入不敷出。

但他并不在乎。

镜头前,他不厌其烦地强调,“我要做音乐。我要给观众带来好听的音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定要做到。”

这时距离他一夜爆红,已经三年过去。

三年里,他可以好好找份工作,结婚生子。

也可以借助当初的影响力,在抖音快手开个账号,当个真正的“网红”。

但是他没有。

他依旧游离于各个城市,阅尽灯火,除了歌唱,从不发出任何声音。

他在歌中唱道:“那是一个夜晚我离开了故乡,那是一个夜晚我在海角天涯,可否告诉我憧憬的未来和现实有多远,可否告诉我期待的未来是否已经转变。”

庞麦郎的背后,是无数这样的年轻人:出身平凡,没什么才华,漂泊在异乡。有个梦想,却不知怎么去实现。

只留下一股执拗的偏执,叫人发笑,又让人心酸。

在这一集故事的最后,庞麦郎与经纪人在灯光昏暗的小酒馆里相对而坐。

经纪人突然问:“你会不会放弃?”

庞麦郎想都不想就回答:“当然不会放弃,没有人会放弃。”

“那,除非什么你会放弃?”

庞麦郎抿了抿嘴唇,难过又坚定地说。

“除非......除非死。”

2

杀马特。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群体。

他们穿着花哨的衬衫和紧身裤,胳膊上露着纹身,勾画着浓郁的妆容,发型更是极尽夸张。

常常成群结队走在街上,是回头率百分之一百的存在。

在—的几年间,他们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乡镇,网络上,大街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可谓是,那个年代的网红群体。

但那时,人们对此极尽嘲讽。

“杀马特就是一群脑残。”

“一如杀马特深似海,从此正常是路人。”

“这就是对国外文化的一种山寨和拙劣模仿。”

......

铺天盖地的攻伐之下,网络上先后掀起三次反杀马特风暴。终于在几年前,他们从公众面前销声匿迹。

他们,真的消失了么?

时间来到年,年轻的杀马特“泪龙”,刚刚完成了他的新发型。

面对镜头,泪龙自信地说道:

“做完头发之后,感觉自己好帅好帅,出去泡妞的话真的很好。”

泪龙和朋友熊开峰来自贵州省安顺市,几个月前刚从老家来到浙江打工,也“看一下世面。”

平日里,泪龙和熊开峰在工厂上班,组装玩具配件,一天12个小时,甚至更长。

住在城中村的廉租房,一个月块。

房间密不透风,一到夏天就热得不行;墙壁布满裂痕,一刮风,就抖得叫人害怕。

上班之前,要认真洗头,把夸张的发型卸掉。

下班之后,才能与朋友装扮起来,大摇大摆走在街上。

在旁人的注目或嘲笑下,找寻一种在廉租房或工厂从未有过的东西——

存在感。

他们渴望被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来网红过气后,下场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