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平时接触客户的手写稿子比较多一些,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写法,如“书伩”“计祘”“畄下”“全卩”等等,有时候不确定认的对不对,百度上一查,惊着了,这是二简字,原来我们的汉字还曾有过这样的“昙花一现”!
来,先看一版《人民日报》,如果当今印刷厂出现这样的版,我得吓出一身冷汗,怎么汉字“缺胳膊少腿”?是不是排版出了错误?!睁大眼睛一看,这是年4月7日的报纸。
再来考考你的中文水平?能看懂不?!
再读一读下面的“公益广告”:
呵呵,有趣吧?
上面这些奇形怪状的字,就是所谓的“二简字”,也就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公布的简化字。
该方案于年12月20日正式公布,第二天就开始在《人民日报》等大报大刊“试用”。
下面的表格,右边就是二简字:
年入学的“小朋友”(如今要奔五了),使用的教材,就用了二简字。下面是当年的小学语文教材:
下面是初中语文教材:
下面是初中地理教材:
二简字确实简化得有点过头,给交流造成不便。比如:
“副局长”简化后写作“付局长”,很容易被误解为姓“付”的局长;
“量”简化成“刄”,“翻”与“番”统一简化成“反”,结果“产量翻几番”就写成了“产刄反几反”;
“蛋”被简化成“旦”,“圆”字简写成“元”,“元旦”便有了两个含义,一是阳历新年,二是“圆圆的鸡蛋”……
由于这次简化的幅度过大,视觉效果极差,给很多人造成不适感,颁布后遭到批评,很快就“寿归正寝”:
年4月,教育部撤回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的决定。
年7月,《人民日报》停止试用二简字。
年9月,全国所有报纸杂志停止试用二简字。
对于汉字而言,那是如同噩梦的半年。
从试用到停止使用,一年时间都不到。二简字虽然在正规报刊中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其流*仍在,我们在公共场所,还会发现它们的影子:
注意:上面的字,如今可属于错别字喽!
二简字
繁体字
简体字
繁体字、简体字和二简字你更喜欢哪一种文字呢?欢迎文末留言互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