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电影中维米尔画室里的青花瓷
熟悉荷兰画家伦勃朗、维米尔的读者或许曾经注意到他们画作中反复出现的作为家居用品的青花瓷器,这段历史需要追溯到明末清初,荷兰一度成为景德镇瓷器的最大买主,青花瓷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定制风物,有意思的是,面对那些东西结合的定制图案,与维米尔同时代的江南文人文震亨(文徵明曾孙)还对此审美表达过不入流之意。
在历史学家眼中,这些画作呈现的故事还不仅于此,它们也是一个早期全球化流动的故事。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在《看电影,学历史》一书中以电影为引子,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例如《荒野猎人》中男主角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是否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而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维米尔笔下的世界,又如何倒映出一个完整的全球化贸易图景?
电影本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局部,维米尔
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
这幅画实在是太有名了,你就算没看过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大概也看过这张画。
年上映的这部电影改编自特蕾西·雪佛兰(TracyChevalier)的同名小说。由科林·费尔斯(ColinFirth)及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Johansson)分别饰演画家维米尔(JohannesVermeer)与画中主角—女仆葛利叶(Griet)。故事情节不很复杂,主要讲这幅名画的诞生过程,以及画家与女仆之间的情愫。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剧照
内容描述17岁少女葛利叶由于父亲遭逢意外,眼睛受伤,家中经济顿失依靠,因而来到维米尔家中帮佣。工作之余,葛利叶常帮他收拾画室,逐渐被画家的才华所吸引。聪明灵慧的葛利叶经常展露艺术天分,和主人讨论对绘画的理解,并对作画提出意见。两人若有似无的暧昧互动就在工作中展露无疑。然而导演对此又总是点到为止,让这场爱恋维持某种平衡。爱情碍于世俗眼光与身份差距,似乎没开始就已落幕。
电影里没说的历史
电影毕竟改编自小说,就现有的资料来看,其实不太能说明绘画中的过多细节与两人的关系。但维米尔的其他画作,却能带领我们一览荷兰*金时代的世界史。
从一幅画看世界
卜正民的近作《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就是通过七张画——五张维米尔和一张他的同乡画家亨德里克·范·德·布赫(HendirkvanderBurch)的作品,还有另外一幅代尔夫特瓷盘上的装饰画——去看17世纪的全球贸易。
伦敦国立美术馆、荷兰国立博物馆中的维米尔画作
维米尔的画作是历来艺术史家研究的重点,相关著作很多,但很少像卜正民这样,将维米尔的绘画作品视为文献进行历史研究。卜正民和以往艺术史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观画的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