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倒计时,你是否想念那个“回不去的夏天”
管璇悦-05-28不知不觉,高考的倒计时簿只剩下3天,对于校园里的高三学子们来说,这是全力冲刺的宝贵时光,也是与梦想咫尺之遥的时候。挥舞荧光棒,来一场专属于高三的“演唱会”;操场上,大声呐喊心中的高考宣言;教学楼下,齐声为高三同学祝福喊楼……这些天,一条条和高考有关的视频打动了无数网友。在这群孩子的热情里,不少人心生感慨,羡慕青春的无限可能,思绪也跟着飘回到那个被习题“包围”的夏天,想起那个教室里、课桌前的自己。视频来源:人民日报这段记忆里,总少不了老师的身影。他们好像都有讲不完的知识点、说不完的练习题:在一所学校里,高三教室外的空地成了辅导长廊,多名老师支起桌子,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他们想方设法为孩子解压,每有奇思妙想:有人组织高三学生到田里捉泥鳅,有人在晚自习中间免费为学生加一顿夜宵,有人与学生约饭合唱……他们还有道不尽的叮嘱、惦记着你粗心的小毛病:“准考证号别写错”“答题卡别忘了涂”,好像要上考场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还有一直守候的父母。精心制作营养餐,笑着看你吃完;在你抱怨辛苦时加油鼓劲,一句“没问题”“你是最棒的”,抚平了多少焦虑;考场外着急等待,只为给你送上大大的拥抱……最爱看电视的妈妈,有多久没有在客厅放声大笑了?“嗜烟如命”的爸爸,最近身上的烟熏味是不是淡了?可能无暇顾及,或许不曾留意。但是,这些无言的爱,都是备战高考的底气,都是前行路上的补给。当然,考场的主角一定还是自己。那个“回不去的夏天”,成为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有人笑称,高考前似乎是“人生知识水平的巅峰”,算得了三角函数,记得住气候洋流,看得懂电路设计,背得出历史年表。这当然只是句玩笑话,但换个角度看,不正是对那段时光的咀嚼与回味吗?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高考都是锚定目标、放手一搏的征途,大家怀念的不只是刷过的题、唱过的歌、喊过的誓言,更是那个心里有梦、眼里有光的自己。时间从不辜负对拼搏者的允诺,汗水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耗尽墨水的笔芯,书写的是通往梦想的印迹;滴答作响的闹钟,记录的是分秒必争的努力;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过上下求索的执着。每个深夜的台灯下,有过失落沮丧,也有过茅塞顿开的雀跃;教室里、操场上,汗水晕染开的,是和小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情谊,是坚持到底的信念。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中科院博士的一篇论文致谢能让亿万网友泪眼婆娑;这也就不难理解,考古女孩的倔强选择会让大家为之动容。从紧张不已到淡定从容,从“花式解压”到“万千表情”,家长老师的神态、考生自己的状态,折射出应该如何面对高考的心态。葆有“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摒弃“一考定终生”的执念,人生出彩的道路也在越走越宽。恢复高考的40多年来,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录取方式等都在变化,考试招录制度也不断完善,但不变的是成长成才的初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从容,才是进入考场前应有的姿态。前不久,云南漾濞一所中学的操场上,震后“星光”夜让人震撼。支起的帐篷里,一张张课桌排列,几百名高三学生在台灯下专注地翻动书页。这是难忘的备考经历,更是珍贵的人生财富。全力以赴,青春无悔。不管此刻你是即将参加高考,还是已经步入新的阶段,不管你处于人生哪个舞台、何处考场,都想对你道一声加油,愿你终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还记得昨天,那一个夏天,高考结束瞬间。花落那一天,教室那一间,轻易不说再见。2
“火起来”的雪糕,“贵起来”的价签
杨柳风-05-27炎炎夏日,何以消暑?雪糕,必定占有一席之地。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雪糕新品种、新口味登台亮相之时。你钟情的是哪个?有人已经跃跃欲试,“好想每个都尝尝”,也有人看到价格,心里“凉”了一截。是物有所值,还是贵得离谱?从期盼载着棒冰箱的商贩吆喝声,到在小卖部的冰柜前纠结该选哪支,再到暑假里缠着父母批发一箱囤在冰箱,吃雪糕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儿时记忆。近年来,关于雪糕的风潮不时刮起。吃雪糕的打开方式,可能是在冰天雪地,拍照留念;可能是在景区,边吃边逛;也可能是守着直播,抢购新口味……真正让雪糕更“热”的,不再只是夏天的炎热,也不再只是垂涎的小孩子。远的不说,今年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以青铜面具为原型打造的雪糕,多支一上午就销售一空。其实,在此之前,一些景点的“雪糕大战”就已拉开了架势,各种造型可谓“神仙打架”。数据显示,年到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从亿元迅速增至亿元,预计年有望超过亿元。从消暑解渴佳品,到老少皆宜爆品,雪糕这门生意连年走俏。盘点“火起来”的雪糕,大多走这样几种路线。一种是复古怀旧,一些上了“年头”的品牌,即便口味单一、包装简单,但打的就是“童年味道”的招牌,靠的就是“回忆杀”、回头客。一种是层出不穷的联名款,各大景区推出的文创雪糕,可谓是将此做到了极致。除此还有“跨界”的,比如不久前,某教辅材料推出的一款外表神似辅导试卷包装的雪糕,引得网友直呼:“我吃的是雪糕吗,我吃的是青春!”再有,就是冰激凌知名品牌在健康赛道上早早布局,比如打出低脂肪、0蔗糖的卖点,看似中规中矩,不时也有“黑马”闯出。当然,也有一种“反向的火”,是对价格的吐槽。不少雪糕“出圈”,往往也伴随着价格“出其不意”。动辄几十元一支的定价,让不少人犹豫不决。雪糕出圈的方式“画风迥异”,但实际上,刷新消费者体验、寻找情感共鸣的玩法也好,冲着满足健康生活、引领品质生活的需求也罢,老品牌的翻红、新品牌的兴起,雪糕“火”起来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约而同”——精准捕捉细分群体的诉求。市场细化、消费分级、需求变化,本身就孕育着无限机遇。小时候最爱的酸酸甜甜,一根简单的冰棍就能满足,而如今更追求口感和健康,也更在乎好看和有趣。商家盯住这个需求,瞄准目标消费者,用料更足、更讲究,造型更多、更丰富,包装更新、更好看,物流更快、更用心,审美体验、情感价值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既有“好看的皮囊”,还有“有趣的灵*”,这样的产品自然拉大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宽容度。从这个角度看,贵,各有贵的道理;买,也自有买的理由。事实上,贵不贵的背后,关键还是值不值。毕竟,热度归热度,应景归应景,排队购买、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一通操作之后,雪糕的宿命还是要入口走胃。如果好看是真好看,难吃也是真难吃,一口就足以败掉所有好感。始于颜值,爆单并不难,难的是忠于品质、留住口碑,跟风一阵、昙花一现,伤了消费者,对品牌、景区来说,都是得不偿失。消费升级并不等于产品卖得越来越贵,也不等于越贵越有吸引力,而是能用合适的价钱,买到性能更好、质量更高、期待更能得到回应和满足的产品,简单说就是性价比。因此,雪糕如何定价,不应只着眼于利润的考虑,更应基于产品本身质量的体现,毕竟,真材实料的商品才对得起消费者的付出。立足性价比,才能让雪糕不只收获一个季节的爱,而成为随时皆可的“心头好”。3
为顿饭跨越人山人海、等到地老天荒,图啥?
易之-05-26近两年,有一种消费形态很时髦——去网红店打卡。比如,前段时间餐饮综合体“超级文和友”在深圳开业,开业当天竟然有5万多人在线取号;里面的一家网红奶茶,当天也排了3万号,甚至引来交警出手、维持秩序……为了一顿饭、一杯茶,不惜跨越人山人海、等到地老天荒,值吗?排队去网红店消费,目的恐怕不全是为了吃饱喝好。在广告界有句很有名的话,“你买什么,你就是什么”。消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看做自我意识的一种外化。消费者买的东西、去的饭店、拍的照片、发的朋友圈,很大程度就是生活的投影。一个消费与生活的逻辑也就此建立:那间装修精致、格调优雅、气氛不俗的网红店,我去打卡了,因而那些种种美好的特质,也就“享受了”“拥有了”。由此而言,打卡网红店不只是一种商品消费、餐饮消费,也是一种文化消费。通过各种仪式——比如消费、排队、加价等,实现了一次自我确认:有品位的消费者、新潮流的追随者。对很多人来说,到网红店如果只是大快朵颐、点评几句“芳香四溢”“鲜嫩多汁”,那就太煞风景了。必须打开美颜、滤镜、背景虚化,拍出几张美美哒照片,在社交平台展示,这才是完整的文化消费闭环。没有网红店消费习惯的人,实在难以理解“浪费宝贵的生命”,就为一杯奶茶,这是什么脑回路?但对偏好网红店的人来说,这不是一顿饭的事,这是关于生活的大事。换个角度看,打卡网红店成为一种潮流,本身是消费升级的一个侧面。人们生活水准提升了,不满足于单纯的裹腹与解渴,消费的其他特征便凸显了出来。互联网超强的议题设置能力,又在快速地制造消费导向,走马灯似地填补这种新型的消费需求。一家小店,可以借助一段短视频、一个文案设计、一个带货创意、一位KOL的推荐,迅速成为网红,然后消费者蜂拥而至。如今网红店已经蔚为大观,网上一搜,各大城市的网红地图随处都是。网红店太多,胃甚至都有点不够用了。网红店的繁荣,当然可以视作一种消费层次的提升以及“互联网+”的赋能。不过,网红店如果想走得长远,依然不能脱离基础的商业伦理——物美、质优、诚实、三观正等等。从以往的案例看,网红店因为名不副实、卫生堪忧、弄虚作假等等原因,翻车的情况屡屡出现。网红店切不可因为对流量的追逐,而放松基本的质量管控。流量固然诱人,但其实也有“反噬”的作用,一个不当操作,往往会因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