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达到8万亿元
·共享童车行业市场需求仍存
作者张静怡编辑
大橙子
6月10日,物联网共享童车品牌“喵朵遛娃”已于近期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无独有偶,5月20日时,另一家共享童车品牌娃出没也获得了一笔天九投资的天使轮融资,具体金额未透露。
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我国已经进入了共享经济时代,原本身边很平常的东西一瞬间都变成了共享经济的灵感来源。从渐成气候的共享充电宝、共享出行到后面昙花一现的共享雨伞、共享马札。如今,共享童车的出现是否真是顺势而来,还是烟花一瞬?共享热潮冷却之后,当前共享童车主要玩家的情况如何?
01
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达到8万亿元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年以来,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规模呈高速扩大趋势。年起,我国共享经济市场发展趋向平缓,至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亿元。
就融资规模而言,年中国共享经济直接融资规模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历了大幅度下降,下降了52.08%,仅为亿元。但年开始回暖,中国共享经济直接融资规模为亿元,同比年增长65.97%。
从共享经济各细分领域分析,共享经济可分为交通出行、共享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共享医疗、共享办公和生产能力等。
从市场结构看,年,生活服务领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占比达47.89%;随后是生产能力、知识技能、交通出行领域,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2.12%、11.87%、6.74%;而共享办公、共享住宿、共享医疗领域市场份额占比较小,占比均不到1%。
经过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的经验洗礼,共享童车市场值得加入吗?
02
共享童车是刚需吗?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当前有9千万3-7岁的儿童,他们平均每年有10亿+次外出。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年儿童出行意愿调查显示,85%的儿童家庭比起在家中更喜欢出门游乐。
调查显示,儿童在3岁-7岁会遇到个“座驾尴尬期”,0-3岁时,家里都会标配大型童车,3岁后多数家庭会配备“轻便溜娃车“。儿童推车几乎是必需品,但也存在着搬运累、更换勤、成本高、利用率低等常见问题。
什么场景之下,才会有共享童车的需求?
其实宝宝从出生起,只要出行就需要推车,那么是否要定位于婴儿推车?真实情况是3岁以内宝宝出行,肯定会自带推车。自带推车也有很多麻烦,这也限制了很多景点:比如爬山场景等不适合有小宝宝的家庭。甚至有山有水,道路不平地区也不适合手推车通过。
因而,一般的共享童车企业要将3岁以下年龄、道路不平等场景排除在外。逛街、逛公园、博物馆等可控环境下,共享推车是有市场空间的,共享童车也正是看到这一“痛点”。
现阶段,哪些玩家已经占领共享童车的赛道呢?
1)熊猫遛娃
熊猫遛娃是通过亲子出行为刚需切入点,向有娃家庭提供共享童车分时租赁服务,达到入口效应,基于用户极度精准的流量特性,进行二次流量变现,旨在打造“亲子消费”生态闭环。
4月19日,熊猫遛娃又再次获得千万级融资,在资本界又掀起了一阵新的狂热,本次融资领投方为国内儿童用品领*品牌——好孩子集团。
2)娃出没
娃出没主要面向1-7岁儿童,在景区、公园、主题乐园、动物园、海洋馆等亲子乐园,提供共享童车分时租赁服务,解决儿童集中游览区域父母对童车的刚性需求。
当然,娃出没是需要缴纳元押金的。
对于娃出没童车而言,利用小程序作为用户和景区、园区、社区之间的桥梁。无需专人管理,用手机扫描童车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