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产车真香,昙花一现还是厚积薄发
TUhjnbcbe - 2021/8/11 21:39:00
▲图片来源于网络1国产车真香,他们不仅技术叫好,而且市场叫座,甚至成为各行各业争抢的香饽饽。

技术上,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安全、节油和耐用等机械性能不落后,同时搭载更多的智慧座舱和自动驾驶等技术亮点。中国品牌靠低端轿车起步,靠越野车(SUV)发家,靠电动车崛起,靠(超级)混合动力超越。缸内直喷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传统汽车先进技术取得突破。智能电动车技术领先,蔚来汽车售价40万元左右,月销量多辆,足可以与豪华车(BBA)抗衡。

▲版权所有?无问车市市场上,中国品牌已经形成“多点开花”、“跨越赶超”的趋势。从年开始,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比领先,超过德系、日系、美系等外资品牌。从年开始,吉利、长城和长安等车企跻身中国车企百万俱乐部,位列国内销量前十的乘用车企业。今年一季度长安累计销量超过36万辆,排名提升至国内乘用车企第二。近年来,长安欧尚X7供不应求,一度成为“断货王”,年销量突破10万辆。五菱宏光MINI电动车今年一季度销量7.2万台,超过Model3的5.3万台,排名第一。此外,小鹏、比亚迪等中国电动乘用车大量出口欧洲。产业上,汽车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争抢的香饽饽。除了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造车势力外,小米、恒大、百度等业外企业宣布造车计划。▲图片来源于网络2曾经,国产车非常不被看好。

大家知道,中国品牌乘用车车企的成长历程非常艰辛。

在奇瑞建厂初期,因尹同跃是学发动机的,对发动机有情结,他花重金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增压发动机生产线,为的是公司转卖时能卖个好价钱。在吉利成立初期,李书福曾后悔造车,他认为造车成了骑虎之势,想发财、挣快钱不如搞建材和房地产。

年国家开始推出C-NCAP碰撞试验时,当时中国品牌碰撞多数得分为2星、3星安全评级,5年之后中国品牌技术进步神速,碰撞得分多数为4星、5星安全评级,与合资品牌相当。另外,中国车出口海外曾屡遇“碰撞门”事件,如年6月在俄罗斯奇瑞旗云获最差成绩,年6月在德国华晨尊驰获两星,年9月陆风在欧洲结果“惨不忍睹”。是技不如人,还是恶意限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同样是碰撞试验,年末长城哈弗在澳洲获得了A-NCAP安全碰撞五星最高评级,受此影响,年长城汽车全年出口辆、同比增长20%,其中哈弗SUV出口3万台,在31个国家中位于中国品牌销量第一。3现在看,中国汽车产业基础牢固,市场前景光明。对于中国品牌的产品,部分国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不如合资”、“低价低质”等刻板印象之中。而事实上近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技术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国产车大量出口,中国品牌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已经具备三大实力:一是智能化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得益于科大讯飞、华为、百度、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前沿人工智能研究公司的跨界融合;二是传统造车工艺和产品设计处于国际同步水平,得益于挖掘国际顶级人才、与国际顶级车企合作、全球同步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三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弯道超车”或“正向突破”,得益于长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公司的技术突破。长安建立了“五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体系,其中在美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图片来源于网络市场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多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离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辆的水平差距很大。从年开始,中国汽车销量一直是全球第一。年是近几年中全球和中国汽车销量最高的一年,当年全球汽车销量.4万辆,中国汽车销量.1万辆,在全球市场占比高30.3%。关于国内汽车年销量峰值的预测,业内争议较大。不少观点认为,每年万辆的销量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天花板。而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曾表示,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峰值应是万辆,时间在年前后,与中国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相当。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成长空间,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了非常具有吸引力。▲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汽车销量(单位:万台,来源:乘联会)良好的产品+先进的商业模式是车企成功双支撑。现在处于工业4.0时代,汽车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万物互联、OTA在线升级、线上+线下、汽车直销、用户运营等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年代,上海大众除了把全球最先进的产品引入中国并开展深度国产化之外,同时把全球最先进的“特约维修站“、”特许经销商“等品牌营销(后来称为”4S店“)的商业模式引入中国,改变了当时国内汽车”统购统销“的商业模式,同时创造了”拥有桑塔纳,走向天下都不怕“的服务保障”神话“。近年来,特斯拉把智能电动车引入中国,同时把”汽车直销“带到中国,打破传统汽车的”厂家-4S店-用户“这种链条式营销模式,而是采用”厂家-用户“的直营模式。该商业模式在被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造车势力效仿,同时被传统汽车企业优化和改进,如代理制销售模式。4开放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源泉。对外开放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对外开放成就了国内汽车合资企业。而对内开放的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中国品牌的发展得益于汽车工业三次“对内开放”:第一次是年的汽车产业*策的轿车对私人市场开放。当时汽车是生产资料,是国家统购统销的,允许轿车进入家庭,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对内开放”*策。第二次是年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汽车工业扩大对内开放,允许生产“6”字头客车的车企生产“7”字头轿车。该*策让吉利、长城和奇瑞等车企获得新生。第三次是年中国的电动车对内开放,允许跨界造车。为此,蔚来、小鹏、理想、天际、恒大、小米、百度等国内各行各业纷纷造车或宣布造车。未来中国将更加开放。随着RCEP区域贸易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中国将逐步以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三零“原则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届时,进口车的比重会增加,外资可能撤出中国。▲版权所有?无问车市5结语近年来,自主品牌已经与二线合资品牌在市场上直面竞争,并有赶超之趋势。主要表现如下:1.在用户眼中,汽车的机械性能是必备的,自主车跟合资车差不多,而自主车增加了不少外形和智能装备等亮点,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体验。2.销量此消彼长。不少合资品牌销量持续下滑,甚至几年内出现销量“腰斩“。二十多年前,自主车企和合资车企的销量大体上是1:10的关系,而现在大家的销量都在万辆上下。3.随着自主车企销量提升,其品牌溢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自然水涨船高。这为自主车企品牌向上创造了条件。4.电动车结构简单,国内智能网联技术不落后。5.日韩的汽车格局由合资为主到几乎完全自主的演变是否在中国重演。

无问车市—专栏

碳达峰+碳中和,电动汽车真的是唯一选择吗?

从两会代表提案看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车真香,昙花一现还是厚积薄发